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作者汪毅夫)1951年1月1日,厦門大學校報《新厦大》發表報導《鞏固祖國國防,師生踴躍參加軍校,初步統計已有200餘人報名》(圖一),同日同版又以《參加軍校同學組織四戰鬥隊》(圖二)爲題報導説:“已簽名决定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的同學爲了便於聯繫和組織學習,以院爲單位各組織一個戰鬥隊。文法學院取名‘保爾·柯察金戰鬥隊’,由陳孔立任隊長。財經學院取名‘夏伯陽戰鬥隊’,由林長順任隊長。理學院取名‘奥列格戰鬥隊’,由胡玉才任隊長。工學院取名‘任弼時戰鬥隊’,由史習仁任隊長。四隊共有隊員200餘人,各隊將所有隊員編成小組,現已過着有組織而規律的小組生活。他們經常組織文娱學習或聯歡會來加强聯繫,互相學習,交流經驗,並在鞏固的基礎上壯大戰鬥隊的陣容”。
1951年1月13日,《厦門日報》第三版公佈《厦門市軍事幹部學校招生委員會通告》(圖三),其文曰:“本市報考軍干校青年,經各保送委員會初步審查,並經本會復查完畢。録取名額,第一期、第二期共137名,名單公佈於後。希録取生於本月15日上午8時至下午4時到本會(同安路)報到。並携帶碗筷、鞋襪、换洗衣服、被褥及零星用品,切勿延誤。”所附《録取生名單》裏有葉雪音、汪浩(皓)明、虞昭、陳孔平、何安民等人。
1951年2月17日,厦門大學校報《新厦大》,以《辛勞的人民教師,光榮的家庭,葉國慶等九位先生兒女參干》(圖四)爲題報導:“在這次響應祖國號召,光榮參干聲中,有不少先生們,他們不但辛勞作人民教師,並鼓勵同學們參干,而且還鼓勵他們自己的兒女參加這光榮的行列。本校教育工會特對這些光榮的父母,各贈送‘光榮之家’的條幅,以表敬意。計有葉國慶先生的女兒葉雪音,汪西林先生兒子汪皓明,虞愚先生女兒虞昭,陳荻帆先生兒子陳文慧,陳貴生先生兒子陳孔平,李青雲先生兒子李希賢,何明德先生兒子何安民等九人,此外尚有多位鼓勵其兒女參加軍干校而未被批準的光榮先生們。這説明瞭厦大師生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據我所知,葉國慶是厦門大學歷史係教授,汪西林是厦門大學外文係教授,虞愚是厦門大學中文系、哲學係教授,陳荻帆曾任厦門大學總務長,陳貴生是厦門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青雲、何明德是厦門大學總務處職員。
2021年12月,我在厦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聽陳孔立教授講1950年、1951年間,厦門大學師生和子弟踴躍報名參軍、參干的故事。他説,葉國慶教授、虞愚教授都是他的老師(他還特地説起,虞愚教授的太太林逸君也是他的老師),而葉雪音、虞昭和他一樣是厦大子弟、也是厦大學生,他們都參加了中共地下活動。葉雪音、虞昭參軍後都到了朝鮮戰場。他和弟弟陳孔平,當年在父親陳貴生支持和鼓勵下都報名參軍,陳孔平獲准參軍時才16歲。他們崇拜的是保爾·柯察金、夏伯陽、奥列格、任弼時等英雄,“簽字”報名時想的是“鞏固祖國國防”,獲得批準便自帶“碗筷、鞋襪、换洗衣服、被褥及零星用品”參軍入伍。他們的父母“不但辛勞作人民教師,並鼓勵同學們參干(汪按,參加軍事幹部學校,即參軍也),而且還鼓勵自己的兒女參加這光榮的行列”。我看着92歲高齡的陳孔立教授,想象他擔任“保爾·柯察金戰鬥隊”隊長時年輕帥氣的模樣,耳邊似乎聽到旁白:“厦大師生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心中感喟:這激情燃燒的新厦大!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