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62. 閩南語流行歌之流行

  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作者汪毅夫)我簡要談三個意見。 

  首先,閩南語流行歌(尤其是古早的閩南語流行歌)往往是先唱起來、然後記下來,先有口傳本、然後有手鈔本乃至刊刻本。談閩南語流行歌之流行,當然不應該忽略其口傳本的流行。從流行時間上説,以閩南語歌仔册《新刊勸人莫過台歌》(道光刊本)爲例,歌題裏的“新刊”提示有更早的舊刊本;歌中開篇就唱:“在厝(在家或在家鄉)無路(没有出路,指生計上的出路),計(計劃)較(閩南語同音替代字,意爲“到”)東都(指台灣)”,從“東都”又可以推知,《新刊勸人莫過台歌》雖然是清道光年間的刊刻本,其口傳本的流行當始於台灣的明鄭時期也。陳孔立《台灣歷史綱要》(九洲圖書出版社1996年版)記:“早在1661年5月,當第二批復台大軍剛剛扺達台灣,對熱蘭遮的圍困也才開始的時候,鄭成功就下令將已收復的赤崁地方改爲東都明京”,“1662年6月,鄭成功不幸病亡。鄭經襲位後,於1664年改東都爲東寧”。 

  其二,從流行路徑上説,閩南語流行歌之流行往往是多向、相向的。例如,在歌裏説明瞭著作權屬的潮汕地區的閩南語歌仔册如“請問此歌誰人編,正是潮州蕭秀才”的《綉像上大人歌》(1831)、“潮溪人”的《新刊台灣林益娘歌》(未標刊年)等在台灣地區、也在閩南地區流行並留下多種刊本;又如,標明台灣書坊、書局的閩南語歌仔册,也在潮汕地區和閩南地區流行,也留下多種版本。 

  其三,就流行的版本而言,同一“母題”的閩南語流行歌有的會有不同的版本。例如《酒矸倘賣無(有酒瓶賣嗎)》,1949年就有一個版本傳到北平。曾任台灣省旅平同鄉會會長的樑永禄,在1949年5月15日(周日)的日記裏寫道:“上午九點,在同鄉會開(會),歡迎參加這次全國青年代表大會(按,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台灣代表幾位,内有女士二,三位,由石門(按,石家莊)軍政大學(按,指華北軍政大學)來一位高砂族(按,應改爲高山族)代表,還有陳天錫大公子也從石門來出席。謝雪紅女士、蘇申(按,應爲蘇新)先生、蘇子蘅太太都來出席。……席中,彼們介紹最近在台灣流行的歌:我是十六囝子丹,自少父母就真貧。爲着生活不敢懶,每日出去收酒矸。有酒矸通賣無,歹銅舊錫簿仔紙通賣無……。江文也(按,台胞音樂家)隨時記録歌譜”。又如,關於《望春風》,1947年年底,中共在台地下工作人員林緑竹(張連)撤離台灣,在台中梧栖港候船時聽到並記下的歌詞是:“静夜無伴守燈火,春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没出嫁,想卜(要)少年家。果然標致面肉白,想卜(要)問他驚(怕)歹勢(不好意思),心内彈琵琶。忽然聽見有人來,開門來看未(没有)。月娘(月亮)笑阮(我)憨大呆(傻大呆),乎風騙唔知(讓風騙了還不知道)”。閩南語流行歌也有版本學的學問哦。 

  附帶言之,客家語流行歌如客家山歌也是在海峽兩岸相向流行的。如,廣東梅州平遠的一首山歌唱道:“説着山歌我過多,台灣寄轉七八籮”,“我”的山歌在台灣海峽來回“寄轉”的就有七八籮哦。客家語流行歌之流行,也是很好的話題和談資。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