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作者汪毅夫)著名漢學家施舟人教授一生的學術成就,奠定了其學術大師的尊榮地位。
在中國,施舟人教授初以施博爾(其英文名Schipper的中文音譯)名聞於台灣學界。台灣地方文史專家黄天横在《施博爾》一文裏記述説:“1962年12月,他來台北‘中央研究院’研究道教”,“1965年施博爾爲做田野調查,打算定居台南,帶着妻子、長女來”,“施博爾到台南後,拜資深道士陳嗡爲師,學習‘步罡踏鬥’,和陳嗡之子陳榮盛以師兄弟相稱,實地深造道教科儀”,“他曾説:他是研究道教科儀,不是信仰道教”,“施博爾的收藏,有道教經書及歌仔册數百種,還花很多錢大手筆地請師傅將道教經書作裱褙,施博爾不僅收集道教經書及樂器,也喜歡實際體驗,所以和道士、吹嗩吶的樂師做朋友,一起喫飯喝酒。他曾説:‘雖然在台灣社會樂人、藝人屬社會底層,其實在西方被尊爲音樂家、藝術家,位居社會高層’。另外,爲和受訪者打成一片,他也會吃檳榔、講台語、駡三字經,甚至曾因此和台灣人打架”,“回法國後,他在巴黎大學開課教道教,曾邀師兄陳榮盛至巴黎表演,作二十一場法事,併當場揮毫畫符箓,所畫符箓被當成藝術品般展示販售。另一方面,在‘外來和尚會唸經’心理下,施博爾也曾應邀回台主持作醮法事”。我曾見施舟人教授收藏的閩南語歌仔册,或鈐有“施舟人”圓形印記,可見除取音的名字“施博爾”外,他在台灣時已另有取義的中文名“施舟人”也。施舟人教授有個女兒出生於台南,叫約翰娜,後來是漫畫家。2004年,約翰娜到台南舊地重游,回法國後出了一本漫畫《出生於她方》,書中有描寫其父在台灣研究道教的片斷。
1979年起,施舟人教授經常到中國大陸做田野調查,2001年,施舟人偕其晚年的學生和妻子袁冰凌教授定居福州,受聘爲福州大學教授,並設立西觀藏書樓。當時,我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任上,先後分管的工作裏有地方外事和教育,因工作關係多次同施舟人、袁冰凌教授伉儷見面,並以學者身份多次訪問西觀藏書樓。2004年4月,我寫了《西觀樓藏閩南語歌仔册〈台省民主歌〉之研究》。文章在《福州大學學報》發表後,施舟人教授對我勉勵有加,對文章結尾“對‘清國’賢良官員的思念,對台灣作爲‘清國’一省之地位的看重,這兩個方面均屬於祖國認同的觀念”一語尤表贊同。他説:“割讓台灣,割、讓兩字已經説明台灣本是中國的一部分了”。
我同施舟人教授最後一次見面大概是2011年,在北京孔子學院總部。那時,我的情况很是不好,身上有手術創傷和腰部外傷。在孔子學院談了工作,由學院領導引領到“漢學家工作室”門前,同施舟人教授互致問候後,我就看醫生去了。於今思之,頗爲感慨!
學術大師的生命力並不止於其終年。施舟人教授的學術著作、學術經驗和學術收藏,還會長久地發揮其學術影響,譬如,他當年贈我的巨著《道藏通考》,已收藏於福建師大社會歷史學院,將永續嘉惠學林;施舟人教授的學生及學生的學生(學術傳承上的“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其中包括袁冰凌教授,在學術上還會繼續成長。施舟人教授的學術活力永在。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