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作者汪毅夫)《福建社會科學院建院四十週年學者論文集》(海峽書局2018年版)收了我的一篇文章,《清至民國時期福建的婢女救濟及其績效》。我調離福建社會科學院20餘年了,仍然未被院内領導和學者視爲外人,吾人心存感恩!從1987年至1997年,我在福建社會科學院工作了10個年頭。風氣是一種潜勢力,院、所領導和學術前輩倡導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對我有潜移默化的影響。舉例言之,1992年3月,時任文學研究所所長的學術前輩萬平近教授,在爲拙著《魯迅與新思潮——論魯迅留日時期的思想》(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撰序時,用“有實事求是之意,無嘩衆取寵之心,自覺地發揚馬克思列寧主義學風”一語勉勵我。在該書的《作者後記:尋求突破》裏,我也開誠佈公地説:“讀者諸君可以明鑒,我在書中是努力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魯迅留日時期的思想的”。
《福建社會科學院建院四十週年學者論文集》上、下兩册,滿滿的正能量。認真自查,書中《清至民國時期福建的婢女救濟及其績效》亦然,幸未减分也。該文開篇語是:“婢女的生存狀况涉及了人口買賣、過度勞役、低生活水準、性禁錮、性侵犯、身份歧視以及受教育權、婚姻自主權被剥奪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性質都是相當惡劣的”;文中徵引數十條史料,再現清至民國時期福建官、紳和教會在婢女救濟方面的努力及其績效;文之結語是:“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福建的婢女問題乃是在1949年以後,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逐步得到解决的。”
現在談一個問題。在2018年4月更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録》裏,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代碼0305)下設的二級學科裏,有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代碼030506);另一個一級學科中國史(代碼0602)下設的二級學科裏,有中國近代史(代碼060205)和中國現代史(代碼060206)。作爲二級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同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在學術上應該如何分工、合作呢?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劉大可教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史研究兩個學科都有很好的成績。他認爲,作爲馬克思主義理論二級學科的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其學科要求用經過提煉的史實,精準證明真理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中國共産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作爲中國史二級學科的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則當在馬克思主義史觀指導下提煉和再現史實。我的理解是,以《清至民國時期福建的婢女救濟及其績效》爲例,這篇文章在學科分類上可以歸於專門史(代碼060207)之地方史或婦女史,也可以歸入中國近、現代史。盡管這篇文章提煉和再現了能够間接證明“中國共産黨能”的背景史實,却不屬於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的成果。
附帶言之,萬平近教授今年95歲,1951年畢業於厦門大學,是我國著名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專家。萬平近教授的道德文章令人敬仰!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