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粤港澳大灣區從着手謀劃到綱要出台,歷時數年,不僅對港澳地區意義重大,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也具有重要意義。
作爲一項國家戰略,粤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持續推動改革開放的新嘗試。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各方面取得斐然成績。經濟發展迅速,國内生産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民生改善明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貧困人口累計减少7.4億人,國際地位大幅提昇。2017年10月,中國共産黨十九大報告宣告中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際方面,隨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深入發展,全球治理加速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蓄勢待發,大國博弈更爲復雜、全面。正是在這樣的國内國外環境中,中國更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性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台,粤港澳大灣區便應運而生。
粤港澳大灣區包含香港、澳門兩個特别行政區以及廣東省的九個城市,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體現,也是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内涵的新實踐。香港和澳門分别回歸21年、19年來,雖經歷風雨,但保持了長期的繁榮穩定,用事實證明瞭“一國兩制”的行之有效。而今在新的歷史條件和國際背景下,粤港澳大灣區將爲香港、澳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在大灣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中,港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作爲中國最自由開放的兩個經濟體,作爲粤港澳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中的兩個,港澳依然可以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一定的示範引領作用,就像其在改革開放40年來發揮的獨特作用一樣。如具體對香港而言,它可以利用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引領帶動大灣區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打造服務“一帶一路”的投資、融資平台;發展創新科技産業,吸引高新技術産業來港融資,服務大灣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創中心;利用自身金融、法律等專業優勢,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項目投資和商業争議服務,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争議解决服務中心;等等。而對澳門而言,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爲定位,可逐漸突破地域狹小、經濟結構單一的桎梏。與世界上其他灣區相比,“一國兩制”是粤港澳大灣區的最大特色。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税區、三種貨幣,在這樣的條件下實現統籌協調發展、開放包容發展、緑色共贏發展,國際上没有先例,需要不斷創新,大膽闖,大膽試,開闢出一條新路來。而這個過程,就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豐富與發展。
粤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開放、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多年來,積累了獨特優勢,有發展爲世界級城市群、國際一流灣區的基礎條件。其一,香港、澳門作爲中國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連同廣東的改革開放排頭兵優勢,可繼續在國家發展中發揮引領示範、先行先試的作用;其二,香港、澳門作爲中國的兩個特别行政區,經濟水平處於領先地位,而内地珠三角九市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也已初步形成以新興産業爲先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爲主題的産業結構,這令整個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其三,大灣區内有國際一流的機場、深海港口,交通發達,上下游産業鏈完整,科技創新産業聚集,人才匯聚,對外開放程度高,國際金融及專業服務突出,區位優勢明顯;其四,大灣區内城市間有較好的合作基礎,粤港澳這些年來不斷深化合作,在基礎設施、投資貿易、生活服務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合作經驗。雖然優勢明顯,但與世界上其他灣區如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相比,粤港澳大灣區仍在區内總國民生産總值、人均國民生産總值、國民生産總值占全國比重、服務業占比等方面有較大差距。在大灣區建設過程中,還將面臨社會制度、經濟體制、法律制度不同,文化價值理念、城市管理方式差异等帶來的碰撞乃至衝突。爲此,粤港澳大灣區設立領導小組,以研究解决大灣區建設中的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平台建設等方面的重要問題,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任組長,廣東省委書記、國家發改委主任擔任副組長,香港特首和澳門特首均爲小組成員。
此次發佈的規劃綱要爲大灣區發展確立了時間表和路綫圖,到2022年,也就是中國共産黨二十大時,“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産業機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大灣區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也就是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由此可見,把粤港澳大灣區建設好,是中國在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重要一站。唯如此,我們才能更自豪地説,港澳同胞與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强的偉大榮光。
2019年2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