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五届立法會選舉後建制派的三喜二憂

  2012年9月10日,隨着立法會超級議席點票工作的結束,香港第五届立法會選舉落下帷幕。此次立法會選舉是適用新規則的一次選舉,不僅議席數由上届的60席增加爲70席,而且功能界别新增區議會(二)由所有在其他功能界别没有投票權的選民選出,選民基數擴大爲320萬,相當於直選。這極大激起各黨派的參選熱情。從7月18日開放提名起,到8月份名單確定正式開跑,再到9月9日選舉日的拉票和最後催票,各黨派可謂“使勁渾身解數”,能跑贏這場選舉是實力的體現,也是智慧的體現。
  
  建制派在此次選舉中共獲得43席,超過全部議席的2/3,仍佔據主導地位,其中地區直選獲得17席,成績不俗。然而,具體分析選舉結果,建制派面對的也並非“全是好消息”,至少在目前看來是存在三喜二憂。
  
  “一喜”建制派仍在立法會處於主導地位。此次直選議席加上功能界别議席占立法會議席總數的61.4%,其中直選17席,功能界别26席;如果與上届立法會中建制派37席,反對派23席,建制派議席占61.7%相比,基本持平。在立法會分組點票制度下,應能保证政府大部分議案的通過。理論上講,比例代表制下,議席數的增加,有利較小黨派的出綫,客觀上會攤薄大黨派的議席,但此次建制派由於組織得力,配票精準,得票普遍較上届多,如民建聯由上届的10席增加爲13席,工聯會由上届的4席增加爲6席,自由黨由3席增加爲5席,新民黨由1席增加爲2席等,相當於立法會新增的10個議席中,建制派獲得大半。
  
  “二喜”此次選舉打破兩個“魔咒”,一是投票率較高有利於反對派選情,二是直選議席中,建制派與反對派的“四六”得票比。今次選舉由於超級議席相當於直選,令直選議席比例超過議席總數一半,極大激發了選民投票熱情,加之選舉前夕國民教育科議題被炒熱,選民對選舉的關注度增加,340多萬地方選區選民中有183萬參加了投票,投票率爲53%,高於2008年的45.2%,且5個地方選區的投票率均超過50%;其中新增區議會(二)功能界别共有167萬選民投票,投票率爲51.9%;其餘功能界别有15萬人投票,較2008年多2.3萬人,投票率爲69.6%,較上届高出9.84個百分點。但從選舉結果看,較高投票率對提振反對派選情的“魔咒”在逐漸消融,“告急”得來的票不一定流向反對派的多,建制派“告急”也一樣“告”出不少游離選票。實際上,這一“魔咒”在去年11月區議會選舉中就已出現鬆動,只不過區議會無論是在所享權力還是在對政府的影響程度上都無法與立法會相提並論,所以,這一“魔咒”的破除還需在此次立法會選舉中得以檢驗。
  
  與前一個“魔咒”比起來,“四六比”的魔咒更是讓建制派鬧心。這或許也是中央一直對香港實施普選的一個説不出口的顧慮。怎樣提昇建制派在直選中的得票比率?除了加强地區工作,切實服務基層市民外,在這一次立法會選舉,已經過多次歷練的建制派終於悟到了西式選舉的“門道”:選舉,夸張一點説,就是一場華美、熱鬧的“秀”,真才實學很重要,秀外慧中也重要,但更爲重要的還有選舉的整體策劃與組織,以及候選人在選戰過程中表現出的機敏與智慧。實際上,這一點在今年3月的特首選舉中已經有所體現,特首候選人的政治智慧、危機處理能力等成爲贏取民意並最終贏得選舉的重要因素。選舉就是選舉,最後能取得議席才是王道,這也是此次民建聯喊出“不求票王,只求議席”的原因。如果説以前建制派有“票王”、“票後”的情結,那麽這一次,建制派己走在了踏踏實實“搞”選舉的正確道路上。無論是民建聯的拆分名單,還是工聯會的“風車戰術”都是想充分利用比例代表制的最大餘額法計算方式,力求通過盡可能精確地配票,獲得更多議席,而不是以往的一個名單排名首位的高票當選,但餘下的票也浪費了。民建聯此次配票成功,尤其是在香港島和新界西,拆分出的名單全部當選,對建制派今後更好地研究、利用選舉規則無疑是個極大的鼓舞。此次選舉,在五區直選中,建制派與反對派的得票比率約爲41: 55,建制派由上届的11席增加爲17席,反對派由19席减爲18席。在具有指標意義的超級議席選舉中,如果不計算排名最末的白韵琴得到的6.1萬多張票,建制派3人和反對派3人合共取得153萬多張選票,分别是72.3萬和80.7萬張,比率進一步接近爲47: 53。
  
  “三喜”新人上馬,老將護航。今届立法會共有13名新人借地區直選登場,其中建制派有7人,包括民建聯的蔣麗蕓、葛佩帆、鐘樹根、樑志祥、陳恒鑌,工聯會的麥美娟,以及自由黨田北辰。總體上看,此次建制派當選議員新老搭配,資深者中有兩任或三任議員,新晋者中有人剛過而立之年,形成一定的年齡梯隊,不僅爲立法會注入新鮮血液,而且有利於政黨内部新陳代謝。香港正走在普選的路上,迫切需要大量政治人才,而培養政治人才的途徑除了學校的基礎教育、社會的歷練,進入政府部門或立法會無疑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
  
  然而,喜悦之餘也有憂慮。未來建制派内部能否在重要議題上較爲團結,建制派與反對派之間能否形成一定的合作,香港社會能否像上届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此次在港島區競選時提出的口號那樣“超越矛盾,一起前進,落實普選,推動優質民主”還都存在不確定性。縱觀立法會内黨派格局,建制派有理由憂慮:
  
  “一憂”立法會内激進勢力的增長。立法會内有反對派議員很正常,如果是有建設性的反對派並不讓人憂慮,讓人憂慮的是反對派中有言行激進的立法會議員,他們利用立法會議事大堂興風作浪,引起的危害遠大於一般的反對派人士。此次選舉,反對派共獲得27席,其中走温和路綫的民主黨龢民協共占7席,路綫趨於激進的公民黨獲得6席,人民力量派出的3張年輕人名單勢頭凌厲,其中一人當選,令人民力量議席增至3席,社民連雖只獲得1席,但當選人樑國雄在新界東選區得票最多,此次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合計得票26萬張,占反對派總體得票的1/4强。社民連與人民力量慣於在立法會激進行事的風格令人擔憂此届立法會内的議事氛圍;未來激進反對派議員是否會頻繁使用“總辭”、“拉布”等手段來干擾立法會的正常議事秩序也讓人充滿憂慮。
  
   “二憂”行政與立法關係走向。第四届立法會内務委員會主席劉健儀形容第四届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係“有史以來最差”,第五届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係將趨於緩和還是走向更差?建制派面對立法會内的形勢,難免憂心忡忡:一則建制派在此次選舉中雖然與反對派的直選得票數及議席數在拉近,但反對派獲得27席,仍佔據“關鍵少數席位”。未來在處理涉及香港政制發展等需要立法會三分之二通過的重大議案時,反對派若協調一致,捆綁投票,則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反對派議員能否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與建制派議員一起支持特區政府的議案?各派别立法會議員能否在監察政府的同時,加强與政府的溝通,與特區政府形成良性互動?這些都打上問號。二則這一届特區政府肩負着重振香港經濟,消解諸多社會民生怨氣的責任,也肩負着制定2016年立法會選舉辦法和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的重任,它與立法會的密切合作無疑能加快整個政府的運作效率,更好地爲香港市民服務,然而,從目前立法會議員搆成來看,一些激進人士的矛頭直接對準特區政府,未來行政與立法的關係難言一帆風順。
  
  2012年9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