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理解“愛國者治港”的三個維度

  一個社會達至善治的政治理想需要通過治理者的管治來實現。治理者有優有劣,以中國傳統政治的標準來衡量,最高境界應該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兼濟天下的情懷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從政者。即便是在現代政治中,管治者多通過選舉産生,固定的選舉程式同樣能被候選人和選民演繹得有情有義、有聲有色。香港作爲以華人爲主體的現代社會,在選舉中也不例外。當我們講以愛國者爲主體的港人治港,“愛國”既是政治標準,也是情感寄託。如果從三個維度來看“愛國者治港”,這一原則反映的恰好是中國人面對選舉政治的情感温度。
  
  從時間維度上看“愛國者”的内涵。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先生在設計“一國兩制”時,就考慮到了香港回歸後的治理問題,提出了港人治港的界限和標準,即特區政府的主要成分是愛國者,而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不要求他們都贊成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這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標準,這樣的標準離不開當時領導人所處的歷史階段與現實情况。而即便按照這樣寬泛的標準,尊重自己的民族,不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適用。
  
  從空間維度上看如何治理香港?上世紀80年代,無論是對“港人治港”還是“愛國者治港”都還是一種想象,畢竟香港1997年7月1日才正式回歸祖國。從回歸之日起,治港變得具體而微,每一次的社會政治經濟事件,尤其是較大的充滿争議性的事件,都是對管治者治港能力的考驗。結果有的高分,有的尚可,有的則遭遇挫折。良好的治理,或曰有效的管治是特區政府的目標,也是中央政府的期望。從特區到中央,從高級官員到普羅大衆,都希望“一國兩制”成功。
  
  回看香港在有效管治的道路上二十多年的探索,遇到了如何處理特區與中央的關係、如何處理行政與立法的關係、如何平衡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如何解决經濟的長遠發展與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等林林總總的問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回歸二十多年來,整個國家的發展日新月异,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國際地位大幅提昇。中國崛起帶來的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大國關係變化在香港也開始悄然顯現。如何在一個“國内外環境都在發生復雜、深刻變化”的情况下治理好香港,是中國領導人面臨的一大課題。强調在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重申“愛國者治港”,就成爲中央政府優先選擇的治港理念與原則。
  
  長期以來,香港以優秀的經濟金融功能聞名於世,以致人們都忽略了她其實一直是一個有政治屬性的城市。港英時期是爲了維護英帝國的利益,回歸後是爲了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利益。國際金融中心無邊界,但特别行政區有國界,有主權歸屬、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從領導人特質上看誰在强調“愛國者治港”?每一代領導人都有其歷史責任。上世紀70、80年代,鄧小平要做的是解决香港的和平回歸問題,那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創造性地提出並設計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完成了他們的歷史責任;現在,習近平這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已經擘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分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强國,在港澳台問題上,需要不斷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這是這一代領導人的歷史責任,尚在進行中。無論是香港回歸前還是回歸後,當國家領導人談及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時,心裏想的一定是把管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人的手裏,也就是讓以愛國者爲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而不是相反。
  
  時空變化,無論是“以愛國者爲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還是“愛國者治港”,家國情懷,一脈相承。
  
  2021年2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