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8.漫談台資企業

  近閲兩岸同步發行的《中國怡居》雜誌,有楊格寫的《砥礪前行四十載,元祖開疆拓土的發展歷程》,唤起了我對元祖食品的記憶。

  元祖食品是台灣同胞在大陸創辦的一家以烘焙食品爲主的糕點企業,它以紫色作爲門店裝璜風格與食品包裝的標配。大小門店有數十家,遍佈國内各城市,它的主打産品除了蛋糕麵包,特色是雪月餅;後逐漸推出雪青團、雪龍粽、夢蛋糕,根據傳統及二十四節氣推出八寶年糕、端午粽、中秋雪月餅……,不斷創新,不斷翻新。還將糕點業務拓展至兒童需求,成立“啓蒙樂園”,組織孩子去他們工廠,培養孩子親自動手做點心,激發獨立能力;創建“甜蜜工廠”、“甜蜜樂園”,建造了碩大的“夢世界”,有電影、馬場、劇場、運動、教學……。讓孩子寓教於樂……,吸引了母子群體,把業務越做越大。還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以及創辦各種企業文化……,所以越做越好,成爲了上市公司。元祖的紫色夢,正在成真。

  我真爲元祖的成功發展感到高興,我知道不是所有台資企業在大陸發展都會獲得成功的,就烘焙行業,台資的麵包店大起不落的已見怪不怪,成功不屬於每個人,中間的秘訣實在是要很好總結的。

  我對元祖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因爲它在上海的成立典禮我作爲嘉賓受邀出席,大概是1993年左右,他們的營業場所是用静安區一個舊廠房改建的,前店後廠房,很簡檏。開業典禮在前店舉辦,賓客大約七、八桌。我是應任世和邀請參加的,她父親是餐飲界赫赫有名的任伯尊先生,這天他也光臨了。父女在典禮上忙前忙後的,似乎與元祖老闆很熟。老闆是一位女士,叫張秀婉,一位很傳統的女士。慶祝典禮結束後,却遲遲没有散宴,説是等待台灣空運來它們特色産品要我們品嚐。等了很久,終於運來了一種叫“麻薯冰淇淋”,即一種糯米包的冰淇淋,很新穎,很好吃。與元祖的緣分還真深,有一次我去青浦,在高架上車壞了,只好停下等换車,正好停在偌大的紫色的元祖廠前面,跟它對視許久;以後市政協又組織我們去視察過,給我留下了井井有條的影響;我也多次去他們門店購買我喜歡的“緑荳糕”,正宗極了。

  一個好企業的成功有很多因素,首先是質量要好,其次要十分敬業,再次要不斷創新,要注重隊伍建設,把員工當人看待,敬重每個員工,而不是簡單的雇用關係和剥削與被剥削關係,更要講究企業文化,形成一個生命共同體。元祖在這五個方面做得都很好,但我感到他們做得更出色的是重視傳統的傳承,不是簡單的仿西式點心,而是在傳統文化上大做文章,如傳統節日與二十四節氣,這種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確實做得比大陸好,他們本身有很深的文化底藴。我們的網紅産品,壽命往往很短,連老字號産品也守不住,實在要向他們學習。元祖的“親子活動”很重視創意與文化關懷,很聰明地賺錢,也開拓了業務。他們對員工的培訓和建立的一整套制度,打破了簡單的雇傭關係,是進步的勞資關係,也成了他們生存之道。大凡成功的台資企業,大體上都具有這些特色,這些“台灣經驗”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克服初到大陸的“水土不服”,要瞭解“國情”與“法規”,要經歷大風大浪,要承受打擊。所以不少台資企業到大陸發展會找“靠山”,找當地“能人”護航,結果最後他們反被“靠山”與“能人”坑害,這些例子比比皆是。元祖當時也請了一位上海市領導兒子當“門神”,結果不歡而散,於是這位公子揭發元祖月餅上花紋是“國民黨國徽”(菊花而已),又説另一款是“國民黨黨徽”(梅花而已),要下架停産……,引起軒然大波。於是一位分管食品的市領導急忙詢問我,我説“全是胡扯,不要理會,我來承責!”於是元祖月餅終於平安上市了。這種大大小小挫折台資企業經歷一定少不了的。

  無獨有偶,我曾認識一對來自澎湖鐘姓教師夫妻,他們後去高雄創業,竟建造瞭高雄最大樓(九十年代初),評上台灣十大杰出青年。後來上海投資,穩重而扎實,在松江建立了長谷瓷磚廠,産品大受歡迎,我算是“介紹人”,也參加了成立典禮。這位老闆,平時不搞請客送禮,但一旦獲利,他就想回饋社會,專門來徵詢我意見:“怎麽做點好事?”最後他們夫妻倆决定組織兩地兒童繪畫交流,每年一次;定個主題,然後相互展出;最後組織獲奬兒童去對方城市參觀訪問,將優秀作品制成月曆,相互贈送……。這樣一口氣組織了好多年,把錢用到有益之處。但這樣的企業家與企業幾乎被搞垮,原因是他向銀行正常貸款,而銀行工作人員竟借機偷偷多貸了四千多萬,拿來抄股。結果抄股失敗,連累了法人,鐘先生莫名其妙成了被告,企業險被拍賣……,從此一蹶不振。這樣例子在我從事兩岸關係研究三十年中,見到的絶對不是個例,對此我深感羞愧!

  我參加開幕剪綵的遠遠不止一個。台商蔡燕萍的“自然美”開業,我作嘉賓與陳香梅女士共同剪綵,因爲她與蔡燕萍女士情同姊妹,是她引“自然美”落户上海,從此“自然美”連鎖店四處開花了。但是它們開業典禮也很簡檏,在閘北區一幢商場大樓門口舉行,它們也只是租了一個樓面,擺放了不多的美容椅子。可是它們傳遞了一個觀念,就是“自然美”提倡化妝品以天然材料爲主,還從化妝品衍伸到其它許多領域。這種觀念大大領先於大陸,所以取得了很大市場,也成了上市公司,從上海又走向了全國各地。後來他們静安區建了個“自然美”總部大樓,這大概是陳香梅與静安區關係密切有關吧!這種成功例子也是不少的。

  兩岸經濟互補,不是你讓利給我,我讓利給你,你得便宜我喫虧的問題,更不是養肥台商助長台獨問題。中國的統一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相互融合的過程,包括經濟融合,親情融合,乃至政治融合。兩岸的認同也不僅僅是國家認同,也是生活方式與政治制度認同。兩岸的經濟關係是很重要紐帶。蘇州的崑山,集結了許多台資企業,所以崑山政府除了“四套班子”以外,還將台資企業協會作爲“第五套班子”,在重大問題都會聽取他們建議,開始形成“共同家園”意識。所以我們應當尊重台商,愛護台商,以“兩岸一家親”態度争取台商對祖國的認同。

  寫於2021年6月1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