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八章 中西互醫的抗疫精神

  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体现中西互医的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优秀传统的中医中药文化展示出突出的防控治功效,其地位作用得到了复归和肯定。事实也证明治疗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可以说,中医中药是我国抗疫斗争中防控治病的取胜法宝,很好地弥补了西医没有特效药应对新冠病毒的局面。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防控治疫之道,也是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防控治疫的重要路径。本书将这一做法提炼为“中西互医精神”,并从中国抗疫斗争过程中分析其实际运用效果、对中国抗疫斗争的系统化影响,同时针对中西抗疫斗争进程中的前景加以展望。

  第一节 中西互医精神缘起、形成和验证

  中西互医精神缘起于新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形成于抗击非典时期,在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证明。

  一、中西互医精神的缘起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互医精神的缘起,中西互医精神是中西医结合的提炼。

  (一)毛泽东提倡“中西医结合”

  人类与疫病的较量从未停止。在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包括防止瘟疫方面已经有着几千年历史,在实战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防治疫病经验。近代以后,西医的普及对中医药虽然形成了冲击,但并没有完全阻断中医药的社会存在及其价值。但西医与中医的关系到底应当遵循什么原则,新中国成立之前长时期并没有正确地处理好。

  中西医结合相关的理念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倡导和推动的。“中西医结合”概念在 1956年毛泽东同志关于“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药学”的讲话之后,逐步在我国医学界出现①,首见于《人民日报》1959年1月25日《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社论,此后得到中国医学界普遍运用②。毛泽东还在卫生部党组的《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③,他要求“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要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并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④。

  (二)全国开展的“中西医结合”

  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医学科学的同时,一直强调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的作用,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全国上下不仅各医院普遍开展了中西医结合,还在各地建立了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办了大学的中医院系和中医的科研院所,遍及乡村的合作医疗更是实行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逐步成为当代中国医学的最为根本的学科优势和民族特色。

  (三)改革开放后“中西医结合”

  改革开放后,中西医结合得到长足发展。1997年,我国进一步把中西医结合纳入医疗卫生改革方向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10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从法律法规层面加以推动中西医结合。2003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年,进一步确立了中医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要求,充分表明了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和党的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在2008年的“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表明中医药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①。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医药及中西医并重发展。习近平2015年2月15日在考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 2016年2月3日在江西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的讲话,以及2017年7月6日,习近平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2017年7月24日,习近平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贺信、都强调了中医药的作用。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新形势下,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②。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期间,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具体举措,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与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这些都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西互医精神的缘起,有着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道路的摸索实践作为基础,这为中西互医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形成和运用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二、中西互医精神的形成

  缘起于中西医结合的中西互医精神,是在抗击非典期间形成的。

  (一)“抗非”促中西互医精神形成

  2003年2月开始,广东进入“非典”发病高峰期,随后向全国蔓延。同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便把中医内容纳入。虽说仅是简短一句“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疗原则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却是中医药介入抗疫斗争,中西互医精神抗击疫情的最早体现。那时中医药尚未充分参与到对“非典”的治疗,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指导群众预防和医生有效治疗“非典”,直到广东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尝试和经验,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中医药介入“抗非”的关键点

  是在2003年5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与在京的知名中医药专家进行座谈,肯定了中医药在“非典”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同年5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中医药治疗方案》发布。这成为一个转折点,从此各地中医药救治“非典”有了更明确的指导。

  (三)中医药介入“抗非”成效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内地“非典”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占58.3%,并取得了明显疗效。在非典前期,中医药介入后中国内陆死亡率从15%降至6.53%①。当时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中医药治疗‘非典’是安全的,具有潜在的效益”。非典过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进一步肯定我国中西药结合治疗非典的方法,认为中西药结合治疗可减轻“非典”病人的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可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的用量及副作用。

  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中西医结合的宝贵经验是2020年新冠抗疫斗争中中西互医的基础,促使中医药能够更早介入和更全面、更深度地参与治疗。

  三、中西互医精神的验证

  习近平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②。“中西互医精神”就是对“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特点的概括。“抗非”虽然促使了“中西互医精神”的形成,但并没有提出这一概念。正是有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抗疫特点,“中西互医精神”才在实践的验证中正式提出。

  (一)习近平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在相关会议部署和调研中多次提及中西医结合。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就强调,“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要求,“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要加强医疗救治,继续巩固成果,坚持中西医并重”;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要“要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加强中西医结合”;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讲话中,习近平论述了“尊重科学”的伟大抗疫精神,指出:“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中西互医精神,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展现,成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总体战的科学精神主旋律。

  (二)中西互医在抗疫中发挥特别功能

  与17年前相比,中医药应对这次疫情,具有介入的时机更早、范围更广和程度更深的特点。“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1月28日,时任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呼吁中医药早介入①。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我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并降低了新冠肺炎的危重病例和致死率,这与中医药的早期介入防治前移、全程介入减少危重和减少医疗资源耗费等几个方面作用密不可分。中医药为中国抗疫取胜的全程发挥作用,成为这次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中医药防治疫情的身份已从参与者跃升为主力军,全程发挥作用,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首先,中医药人员参与度高。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先后派出五批近800人的中医药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近5000人来自于中医药系统,全国有97个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

  其次,中医药参与救治覆盖面广。相关统计显示,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病例占累计确诊病例的96.37%。在湖北地区,中医药的参与率也达到了91.05%。

  再次,中医药作用的发挥还体现在疫情的整个过程中。中医药参与到抗疫的全过程,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多个疾病环节①。张伯礼认为,全国中医药治疗数以百计的确诊病例,中西协同救治病患取得明确成果。在中西互医精神的调动下,各地方中西医结合举措紧密配合、快速推进、全程管理,才有从参与者变成主力军的定位转变,是短时间内抑制疫情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中西互医精神”的提炼和提出

  中医药与西医药协同互补,在抗击疫情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验证了中西互医是目前疫情防控救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法宝,也催生了“中西互医精神”提炼为中国抗疫精神的重要内容。

  为了在抗疫精神中体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特点,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有关学者在提炼“中国抗疫精神”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终身名誉会长范英研究员在《文明与社会》发表的《试析中国抗疫精神》一文内首次提出抗疫精神中“中西互医的精神”。他认为:“在中国今次的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优秀传统的中医中药文化展示了相当奇特的防控治功效,其地位作用得到了复归的充分肯定。现实也已完全证明,中医中药是我国抗疫斗争中防控治病的拿手好戏,西方世界难以比拟。与此同时,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既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防控治疫之道,又是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防控治疫的重要路径。”②习近平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纳入“尊重科学”的伟大抗疫精神之中,“中西互医的精神”正是对“尊重科学”的伟大抗疫精神重要内容的具体诠释和进一步拓展。

  第二节 中西互医精神与中国抗疫的取胜

  中西互医在本次抗疫中发挥了更早介入、更全面参与、更深度的参与治疗的关键性作用,为抗击新冠病毒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提供了关键保障。

  一、中医药介入抗疫防治方案指南

  在抗疫诊疗方案中明确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是实行中西互医的重要法规依据。

  (一)诊疗方案对中医药的重视

  中医药介入新冠病毒防治方案指南响应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20年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版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紧接着在四天后的1月19日又发布第二版诊疗方案,提出“中医药治疗:根据症候辨证施治”,第一次在新冠病毒诊疗方案中加入中医药作为一般治疗方案,明确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在抗疫初始从快速纳入中医药到快速强化中医药的治疗位置,为抗疫斗争的控制和取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此后的第三版直至第八版,都很好地整合了中医、西医两种方案,而且中医药方案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二)下发中医药抗疫专门文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仅共同制定中西互医的综合性诊疗方案,而且还专门下发了中医药抗疫的专门性通知文件和指南。如《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要求各定点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对轻型、普通型和重症型患者的中医治疗,建议按国家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进行治疗。

  (三)各级领导重视中医药抗疫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医药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各级领导对重视发挥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例如,2020年3月23日下午,国家办举行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推广中医药抗疫,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早期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规律和经验,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成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特色和优势,筛选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全国各地遵循中西互医的精神,根据疫情情况纷纷调整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导方案。再如,2021年1月19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吉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的通知》①,结合吉林省人群体质和病例临床特点,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中医药干预方案②,有效增强了疫情防治力量。

  二、调动中医药专家医护参与救治

  快速系统配置中医药人员参与救治过程,是贯彻中西互医精神的重要措施。

  (一)派遣国家中医药专家团队  

  疫情发生以后,国家迅速组织了由中医西医两支专家队伍组成的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国家医疗队,各地的专家组和医疗队也都是由中医西医人员共同组成。中医西医各具优势、各具特色,并且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筑起了抗疫医疗救治防线。

  早在2020年1月21日,国家就派遣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抵达武汉,为确诊患者分类会诊,紧急讨论病因、病情发展和中医治疗方案。随后1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第二批高级别中医专家组抵达武汉。国家中医医疗队共派出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多个省份的中医药精锐力量在内的五批757人支援武汉③。

  (二)抽调全国中医药人员驰援

  在3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了中医药援鄂队伍的数据,“从全国调来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约占援鄂医护人员总数的13%,其中有院士3人,数百名专家。这次中医药援助队伍规模之大、力量之强,前所未有。” 

  (三)形成中医药全面介入机制

  与此同时,国家快速建立中医药介入的机制,保障中医药专家快速参与临床救治工作中。先后于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的通知》,2月12日,两部门再次联合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为各地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详细的行动指南,为中医药全程、高效、深度参与救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组建10个中医药巡诊专家组,对轻症恢复期患者进行巡诊,组建12个国家级中西医结合的重症专家组巡回指导。湖北、河南、贵州等地纷纷印发通知,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并提出针对性举措,各个省市也相应跟进。

  通过承扬中医药抗瘟疫理论和成功经验,快速纳入到国家新冠病毒诊治方案指南中,同时快速组织中医药专家和医护参与到救治中,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开展机制,这些是在中国抗疫斗争中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关键举措,也是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占比能达到92.41%以上①的重要原因。

  三、中医药抗疫的显著作用和效果

  承扬中医药抗瘟疫理论和成功经验是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前提,构成中国抗疫斗争的特点,验证了中西互医精神的科学性。就疫情防治而言,西医擅长对病毒的鉴定、相关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等,而中医的优势在于调控机体增强对疫病的抵抗力方面拥有千百年的经验。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用量、减轻临床常见副作用等方面都显示出优势②。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仍然是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发挥中医药的特殊作用,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一)及早干预防治前移

  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及早干预和社区防治前移是中医药两大显著作用。数据显示,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武昌区,2020年1月28日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开始实行隔离点集中式的中医药干预,截止到2月6日确诊率就下降到30%多,而到3月5日这一数据降到了3%③。这个经验突显出中医药及早干预的效果。

  同时,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能有效阻断轻症患者转为重症,促进病人更有效地康复。在湖北、武汉重点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方舱医院中医师驻点巡诊制度和隔离点巡诊制度,总结来说就是“方舱医院、隔离点建到哪里,中药就配送到哪里,中医药治疗就跟进到哪里”。以收治轻型、普通型患者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为例,通过采取汤剂、口服中成药、刮痧、贴敷等中医药治疗手段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是564名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应急专项中,对10个省市1261名服用“清肺排毒汤”的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没有一例轻型患者转为重症 ,没有一例普通型患者转为危重型。

  无论是在社区还是方舱医院,无论是针对疑似病例还是确诊的轻度病例,中医药的及早干预,降低疑似转阳,降低轻症患者的快速进展几率,对全国抗击新冠战役中的防治前移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有效施行防治迁移,及早干预,为抑制危重病例的爆发赢得窗口期,拿下全局抗疫的主动性。

  (二)全程介入减少危重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发挥了中医药和西医药优势互补的作用,显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一方面,减少轻型患者转向危重患者。江夏方舱医院“早期加入中医药,全程中医药管理”这一治疗经验向别的方舱医院推广后,各个方舱的转重率基本上都维持在2%~5%左右,显著减少危重病例。另一方面,延缓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快速进展,获得更多救治时间。据张伯礼介绍,“重症患者救治是重中之重,中西医结合是降低病死率的核心”。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概率出现呼吸困难以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的情况,需要借助西医的呼吸支持甚至是有创机械通气。中医药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疗上,对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少肺的渗出、稳定血氧饱和度、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作用②。此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干预,可以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呼吸、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为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宝贵时机,协同增效,减少病死率。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扈晓宇的所言,“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胸部CT的改善率达到79.6%,危重症转为轻症的转换率达到80%,对发热、咳嗽、消化道症状的缓解率分别高达96%、93.8%和95.6%”①。

  不同以往,中医药行业在此次疫情暴发初期即动员全行业参与到疫情防控中,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开展重症患者救治。临床结果表明,危重症患者经中医和西医专家的联合会诊、辨证论治后,中药在改善血氧饱和度、抑制炎症风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事实证明,中西互医精神下的中西医结合的全程介入,成为本次抗疫斗争过程重要举措,极大程度减少危重症患者,减少病死率,为疫情的转折迎来曙光。

  (三)减少医疗资源耗费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疑似、轻症病例骤增和危重病例的猛然增多,一时间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武汉地区的医疗体系不堪负重。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保住有限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急速损耗上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就整体而言,中医药的治疗成本远低于西药,使得使用中医药在早期大规模介入防治轻症成为首选。据相关统计,我国人均新冠治疗费用1.7万元,比单纯采用西药救治成本降约数倍。武汉在短短2个月内,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中医药参与率提升到了95%,其中北京援鄂医疗队管理的病人中医药治疗率达到100%。这些变化正是武汉很多定点救治医院的缩影。其次,中西医结合救治的方法还可减少危重病例发生,保住有限医疗资源。危重病例的救治周期长,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一项针对452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随机对照开放性试验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改善症状、提高核酸转阴率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的西药组。另一项500例的临床队列研究显示,肺部CT影像明显改善,没有轻型转为重型。同时,对密切接触者、经过分检的轻症发热患者等采用中成药进行干预,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减少重症发生率。再次,中西医结合抢救重症,还能够缩短住院周期。一项75例重症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显示,中西药并用与单纯西药组相比,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天。减少危重症病例发生,便是很好地保住有限医疗资源。最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对医务人员需求也是爆炸式,如果仅仅依靠西医系统,更快使得医务人员不堪负重,疲惫应战。后续的中医药人员连同西医人员的多地驰援有效缓解了这一局面。

  中医药作为新冠肺炎治疗的多靶点治疗手段,与目前的传统治疗相结合,减少重型和危重型病人进展,从而缓解医疗资源耗损,使得有限资源很够发挥覆盖更广更有效率救治参与中,也避免医疗资源濒临匮乏,中医药人员很好补充到西医系统中,协调两个系统优势,从而使得挽救更多生命成为可能。

  从及早介入到防治前移,从全程介入到减少危重,从减少医疗资源快速耗损到扩充中医药救治阵地,防治兼顾,协调两个系统优势,“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①。中西互医精神下的中医药为中国抗疫的取胜发挥了全程作用,同时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②。

  第三节 中西互医精神与中西抗疫的前景

  发挥中医药优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已经成为这次疫情防控救治的亮点,坚持中西医结合是我们目前疫情防控救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证,这一切离不开对中西互医精神的贯彻,这是中国抗疫取胜法宝。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健康方针之一,更是我国医药卫生制度的突出特色,也是可向国际抗疫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以中西互医精神严防疫情变异反弹

  虽然现在国内疫情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我国面对“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双重压力,不可掉以轻心。

  (一)严防初愈人群复发

  在后续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西互医在防治窗口的前移和做好患者康复恢复,预防复发转阳方面仍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疑似及初愈人群要继续加强中医药管理。中医药广泛、全面的覆盖,对整个疫情的控制,尤其是对有发热的、疑似症状的早期给药,包括轻型、普通型症状的诊治,为后来减少重症,起着显著的作用。这就要求将防控关口前移,加快施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措施。这些关键的措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家庭乃至社会的扩散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往往存在呼吸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阶段,同样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有“瘥后防复”的理论,采用非药物疗法,比如针灸、按摩、刮痧,还有食疗、体育疗法等,大大减少了复阳率,这也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早在2020年2月2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冠肺炎康复病区,近期被指定为武汉市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定点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功能障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①。湖北省先后印发《集中隔离点管理指南(试行)》《湖北省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方案(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对做好出院患者康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推进中医药参与出院患者康复工作,组织10多个中医巡诊组到武汉市291个集中隔离康复点巡诊13万余人次,集中隔离点中医药使用率96.4%,各市州设置集中隔离康复点736个,累计康复观察1.6万人;要求在省中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开展康复门诊、康复病区。同时也要求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原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在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以后,和其他的医疗机构,都要开设病人康复医疗门诊;通过编印的《湖北省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手册(专业版、大众版)》,提高医护人员康复服务能力,宣传普及新冠肺炎康复知识。这些举措都体现中西医结合在疫情后期严防的作用。在中西互医精神指引下,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②。张伯礼也指出,对于出院的患者继续采用中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损伤脏器组织的修复,特别出院时免疫功能仍低下的患者,更需要积极治疗③。

  (二)注意新冠病毒变异

  新冠病毒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变异性,这在国外已经发生。虽然目前国内的疫苗还能够应对已出现的变异,倘若出现更大的变异,鉴于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总是滞后于病毒变异的步伐,这将带来后续抗疫的被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守住国门,严防国外病毒的传入,同时防止国内病毒的传播蔓延,尤其是要密切注意严防新冠病毒的变异。另一方面,若出现病毒变异、疫苗和特效药滞后的情况,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即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医药以不变应万变地对付病毒的变异,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辨证诊治、对症下药。

  (三)发挥预防医学作用

  对于普遍人群,要以中西互医精神发挥中医预防医学作用,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西医预防医学的理念有机结合,中西互医精神相互贯通,方可更好构建健康中国体系,更好发挥疾病预防管理作用,更好应对重点突发疫情。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坚持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目标,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中医“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在疫情爆发之后,先后普及中医药预防药方,非疫区许多社区还自发熬制凉茶汤剂供居民预防,在疑似病例的防治前移上,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和独特作用。中医治未病是全民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创新的重要发力点。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符合老龄化社会医养结合的整体目标和需求,同时也是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推进健康产业国际化的需要。推进预防医学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之路,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二、以中西互医精神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作为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的紧要大事。习近平强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把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①。

  (一)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得以深度介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诊疗的全过程,更好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医药虽然在抗疫斗争过程中作为主力军,但仍需正视其在整体应急机制中的参与力较弱的现状。通过本次抗疫斗争,更加明确加快中医药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法律框架体系中重要性。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认为,“应加快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提高中西医结合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①。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这为加快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完善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健全中西医并重运作机制

  未来面对突发传染病,中医药救治应该有其独立运作机制,必须健全中西医并重运作机制使其进一步发挥作用。

  目前,公共卫生体系还是偏西医,有碍充分重视中医药的地位和参与程度,导致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快速响应运作。本次抗击疫情一开始,得益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快速搭建中西互医制度,推进中西互医精神。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组成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中,应建立中西医统一领导、互学互鉴、协助配合、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明确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家全程参与救治方案研究。在部署应急治疗救援任务时,要将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及时纳入,为中医药实施科学救治提供硬件保障”②。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各级机构建设,改善缺少专门的中医传染病医院的局面,增强中医医院的传染病科建设或是传染病医院的中医科建设,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实现中西医并重参与传染病防控;完善中西医协作的机制,确保中医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全程参与。

  (三)建设中医药救治前沿阵地

  中医药救治应当有自己前沿阵地,方能显身手。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重症病区,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

  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已达597家,床位数达10万多张,2017年服务患者6600多万人次。应该发挥中医参与应急医疗方案的决策作用。明确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家全程参与救治方案研究,要将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及时纳入急治疗救援任务,全力培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人才,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教育及继续教育阶段对中医防治传染病教育的重视程度。

  未来国家应该逐步推进中医系统医院建设,着力建设一批有实力有专长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一步扩展中医药救治的前沿阵地,更好为突发的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前期准备。

  三、以中西互医精神促进中西抗疫合作

  中西互医精神影响下所体现出来中西医结合方案不仅为中国抗疫斗争胜利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是国际抗疫持续合作的热点。中国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把中西互医精神放入中西抗疫背景中,进一步掌握中西互医精神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有助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①,为全球抗疫和卫生治理给出“中国答案”、提供“中国方案”②。

  (一)推动中国方案走出国门

  早在2013年 8 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方表达愿意继续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共同帮助非洲国家开展疾病防治和卫生体系建设,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日益严峻,各国抗疫也面对前所未有挑战。中医药战“疫”经验及时走出国门,疗效不断被验证,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在中国抗击疫情过程中,在药物筛选研发方面毫无保留,及时向世界公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药物筛选结果,相关中药等重点药物已向发生疫情的相关国家提供。

  同舟共济、携手抗疫。习近平主席与外国元首、国际组织负责人频繁交流,向各方传递战“疫”信心,同时分享中国经验,为防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扩散蔓延作出更多贡献。中国向世界人民分享的最宝贵经验,“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中医药在国际各地正在发挥其抗疫积极作用。如2020年2月底,在匈牙利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很多当地民众都坚持来领取中药茶饮①。中医药抗疫的方法也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二)积极开展中西互医交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指出,当下国内外抗疫工作仍十分严峻,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救治经验十分重要,有助于发扬中医的抗疫优势,推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并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特色的抗疫方案②。

  国务院也积极举办多场中外的中医药抗疫经验交流会议,极大帮助中医药抗疫经验的快速借鉴,建立中医药抗疫过程中的国际阵地,复归其应有位置。多个国家的多所医学院来信向中国咨询中医药治疗经验,一些城市中药需求量不断增长。中国公共卫生专家多次通过视频连线与美国同行分享和交流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经验,中国专家一一加以回应。2020年7月3日,上海合作组织举办首个以传统医学为主题的论坛视频会议,会议主题正是围绕“发挥传统医学独特优势,团结合作抗击新冠疫情”展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积极开展中西互医交流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

  (三)协助多国应用中医中药

  中国及时主动同世界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经验。在一些国家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同样发挥着独特作用。据介绍,目前,中国已向意大利、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和器械,并选派中医师前往有关国家支援抗疫。

  例如,中国专家团队在援助意大利等国家的时候携带了莲花清瘟等中成药;中方积极为蒙方提供中国传统中药治疗新冠肺炎方案,为其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和疫情防控方面提供支持,蒙古国传染病防治中心也开始使用相关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中国组建中医药专家共10人赴阿塞拜疆抗疫医疗专家组从四川成都启程,赴阿塞拜疆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帮助其顺利开展中西互医治疗措施;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拟定有关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中医药治疗方案与建议,并组织中心相关医务人员与工作人员学习。

  类似举措,不胜枚举。中国的经验跟国际社会共享,让中医药为国际社会、为各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协助多国开展中医中药介入治疗,发展中西医结合模式,是中西互医精神的进一步延续,助力中西方抗疫斗争取胜,同时也赢得国际认可。迈杰希·彼得认为“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独特优势和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

  综上所论,本章对中西互医精神的缘起、形成和验证,对中西互医精神在中国抗疫中的优势,以及中西互医精神和中西抗疫的前景等三大方面,均作了初步的探讨,以论证中西互医精神在中国抗疫精神内涵延伸的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十九大开幕,习近平: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J/OL].http://www.satcm.gov.cn/hudongjiaoliu/guanfangweixin/2018-03-24/4564.html,2017-10-18.

  [2]光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s://politics.gmw.cn/2020-06/03/content_33883036.htm?s=gmwreco2,2020-06-03.

  [3]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J/OL].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10/31/c_1126680390.htm,2020-10-31.

  [4]陈竺.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01):5-7.

  [5]黄蓓.中西医结合:最优化的抗疫中国方案[N].中国中医药报,2020-03-27(1版).

  [6]王薇,王玉伟,马爽,李瑞锋.23个省(市、自治区)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策略、参与率和治愈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0,15(06):813-818.

  [7]陈香美,郭姣,刘清泉,吕文良,叶永安,田金洲,唐旭东,李建生,张建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J/O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11[2020-11-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87.R.20201118.1530.006.html

  [8] 费英秋.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J].人民论坛,2020(14):75-77.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