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仇長根:“目前統一的步伐確實在加快”

  導讀:一度被視作防疫“優等生”的台灣近日突然新冠疫情爆發,由此陷入疫苗短缺困境。雖然大陸多次表示善意,“願迅速安排讓廣大台灣同胞有大陸疫苗可用”,但台當局卻政治掛帥,百般拒絕。而在國際層面,台海問題不斷升溫,美、日、英、法等國不斷介入,讓局面進一步複雜化。短時間內從停水停電到疫苗短缺,民進黨執政暴露了哪些問題?在對台政策方面,大陸近幾年為何越來越主動?如今台海局勢變數陡增,大陸又該如何應對?就這些問題,觀察者網采訪了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仇長根。

  “目前統一的步伐確實是在加快”

  觀察者網:最近台灣不時停水、停電,新冠疫情爆發卻缺相應疫苗,而民進黨當局一直表示“台灣不會缺電”“台灣抗疫很好”。這次全台停電缺水疫情大爆發,反映了台灣當局存在哪些治理問題?台灣當局拒絕大陸疫苗,將抗疫政治化,主要是出於哪些考慮?

  仇長根:近日,台灣民衆怨氣十足,停水、停電嚴重影響民衆正常生活。尤其新冠疫情肆虐,高校、醫院、機場、隔離酒店乃至社區、機關(法院)等淪陷。醫院病床不足,疫苗一針難求,民衆及媒體狂風暴雨式地“鞭撻”,批評民進黨當局過多的政治算計,怒吼防疫“失敗、失控、失責、失德”。深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點。

  首先是,民進黨施政嚴重缺失。台灣地理位置受季風影響,雨量豐沛,年均降水量2500毫米,加上大小120多條河流,本不缺水。即便遇“枯水期”,但只要重視合理“儲水”,充分利用并發展水資源,也不該老停水。停電也不是今日才發生,長期以來民進黨反對核能發電(原本完工的“核四”被迫封存),將此議題作為與在野黨爭鬥的政治工具,完全背離了台灣電能的客觀需求。

  其次,政客“傲慢和官僚”。民進黨當局玩政治駕輕就熟,執政能力一般般。治理台灣不用心,要“用愛發電”,自欺欺人,掩人耳目。抗疫缺乏超前意識,心存僥幸,直到大禍臨頭,還不思疫情惡化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根本上講,為政者心中沒有裝著人民,只有到選舉時才會大開“空頭支票”,甜言蜜語,說好話,騙選票;但實際問題日積月累,無法解決,民衆怨聲載道,假裝聽到了,就是無行動。

  再次,防疫、抗疫“政治化”。民進黨當局從最早拒絕大陸捐贈“口罩”,到今天拒絕大陸“疫苗”,對大陸“願意盡最大努力”伸出援助之手的善意、誠意,硬扭曲為“假好心”。而且,滿腦子的“仇陸、抗陸”思維,污蔑“中國疫苗”如“糖衣毒藥”,“綁架”民意“為綠”所用。這些所作所為表明,民進黨當局不惜以犧牲台灣人民的生命為代價,目的幻想“以疫謀獨”。

  最後,一切奉美國為“神”。民進黨經常把美國當成救助台灣的“稻草”,這次等疫苗等來的卻是“正在洽談中”,根本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台灣民衆現在苦等“風雨故人來”,蔡執政滿五年當天選擇一言不發,不像往日高談闊論,顯然有愧於台灣民衆。眼下台灣疫情持續惡化,民進黨當局難逃其責。

  觀察者網:自民進黨執政以來,台灣“黑中反中”言行不斷,以往大陸對於他們這一“切香腸”式的試探多是忍讓,為何現在大陸對台政策看上去越來越主動?

  仇長根:民進黨重返執政迄今,拒絕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不斷制造“黑中反中”輿論,“切香腸”式地推動“漸進台獨”,挾洋自重,勾連美國,使得兩岸關係步入高風險境地。大陸密切關注台海局勢走勢,高度警惕“台獨”勢力是否鋌而走險,全力防止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避免給台灣民衆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對台政策越來越主動。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大陸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動權、主導權”,堅信時間在大陸一邊,何時解決台灣問題、用何種方式解決,“選擇權”“決定權”在大陸。

  二是,大陸實力今非昔比,兩岸實力差距拉開,這是不爭的客觀事實。大陸始終堅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絕對有挫敗“台獨”分裂勢力的實力和能力。

  台灣方面應該明白,最終解決台灣問題,不是美國說了算,也不是台灣說“想獨、要獨”就“能獨”。

  觀察者網:大陸如今的軍事行為——比如航母編隊在台灣周邊海域訓練、軍機頻繁繞台巡航等——某種程度上也可視作“切台灣香腸”,您認為台海問題,雙方的底綫在哪裡?目前台灣多是口頭抗議,會刺激台灣加強軍事以及對美日關係嗎?

  仇長根:近兩年,大陸解放軍在台海的“機艦演訓”已經常態化,大陸軍方毫不諱言是針對“台獨”,宣告從未承認過有所謂“海峽中綫”,這是極為罕見的。

  主要原因:一是,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肆無忌憚,越來越囂張;二是,外部敵對勢力插手,破壞兩岸關係,企圖“以台制華”;三是,大陸出手的系列動作,是對台決策的重要戰略部署。明白人都看得懂,這是大陸嚴正警告極端“台獨”分子和外部敵對勢力,不要忘乎所以,輕舉妄動,幹涉、阻撓我解決台灣問題。

  大陸對台“底綫”非常清楚。2017年中共十九大強調“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六個“任何”表明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一切涉台問題事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實現“國家統一”是14億人民的堅強意志。

  所謂台灣有人“抗議”大陸“機艦演訓”和美日的所謂要求“維持現狀”,毫無道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利益發展”,是軍人天職,軍隊不搞軍訓,將如何抵禦外侵和打擊“台獨”分裂狂徒?兩岸關係如要想“解凍”,唯一的可能是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如此兩岸才能够“春暖花開”,雙方就能够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

  觀察者網:大陸官方在兩岸問題上的表態越來越直接,一些涉及國家發展大局的頂層設計(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也都涉及兩岸關係。不少網友好奇,是否可以由此猜測兩岸統一的步伐在實質性加速?

  仇長根: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百年來中共幾代領導人為振興中華民族,為實現國家統一大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如今,確立并始終堅持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台方針,正是中共作出的極具科學創意的重大戰略決策,充滿了高超的政治智慧與遠見卓識。

  今年,全國兩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了大陸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的目標任務。尤其突出的是,體現了統一工作在民族複興進程中的戰略定位。

  大陸一直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融合發展”能厚植兩岸經濟,“共謀雙贏”;“融合發展”能以心相交,增進理解;“融合發展”能促進兩岸溝通,深化“心靈契合”;“融合發展”能促進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連結,共同維護台海和平,遏制“台獨”。

  大陸推動實現兩岸統一的步伐從未停止,目前統一的步伐確實是在加快。2002年中共十六大會議就指出:“國家要統一,民族要複興,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2013年習總書記在巴利島會見蕭萬長時說,“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2019年習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大會上指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複興而終結”。

  兩岸分離72年了,迄今大陸仍然是在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排除任何選項。

  仔細觀察中共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先後提出了“兩岸一家親”“融合發展”“心靈契合”“聚同化異”“命運共同體”“民主協商”等六大論述。可以領悟到,大陸對台決策與方針,既正視歷史,面對現實,又放眼未來;立足於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立足於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體現了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透視出中共對台決策“著眼全局,深謀遠慮,以和為貴,唯和與合”的儒家道德與實踐原則,彰顯了中共新一代領導人在解決台灣問題上的極大寬容與博大胸襟。

  觀察者網:大陸輿論場上關於“武統”的聲量日益高漲,這一輿論形勢對於政府制定對台政策會有哪些影響?如今大陸遏制“台獨”的工具有哪些?

  仇長根: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事出有因。由於民進黨當局堅持“台獨黨綱”及放任、縱容“台獨”,不斷挑釁大陸,制造兩岸對立,島內極端“台獨”勢力隨之猖獗,由此激發了大陸民意“武統”聲量逐漸升高,前所未有。

  對於島內“台獨”勢力加大力度,加緊步伐,企圖走向“法理台獨”,大陸不得不高度警覺,也需要傾聽大陸的民意和呼聲。人民日報曾發表《告台灣情治部門書》,重擊台灣間諜,嚴厲警告“勿謂言之不預也”。大陸《國防法》修訂增加“制止分裂”“發展利益”八個字,可以理解為,如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受到威脅勢必“動武”。

  如今,大陸打擊、遏制“台獨”的工具很多,不僅多,而且有絕對的威懾力和影響力。大陸2008年先後開放了47個城市“居民赴台個人游試點”(2019年暫停),不僅為台灣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而且帶動了航空、巴士、酒店、伴手禮銷售,對台灣觀光產業鏈發展的貢獻率十分明顯。

  造成大陸出手的原因何在?顯然與“鑒於當前兩岸關係”有關,與民進黨當局煽動對大陸敵意有關,挑戰大陸“底綫”有關。可以想象,之後暫停2020年“陸生赴台就讀試點”(有新冠疫情因素),及警告、處置、懲罰個別“綠企、綠媒、綠藝人”等,也包括日前國台辦發言人點名將“依法終身追責”“台獨”分子。目的是維護台海穩定,維護兩岸和平發展,防範和避免兩岸風險發生,阻斷“台獨”惡夢。

  值得關注的是,今天有一部分台灣政客,玩弄政治駕輕就熟。雖為中國人,卻不認同,毫無中國之心。島內民意受到民進黨當局的誤導及被政客利用,嚴重影響兩岸統一進程。

  一方面是歷史原因造成,至今約三分之二的台灣民衆尚未來過大陸,對大陸盲點、偏見、誤判諸多。另一方面從現實看,多數台灣民意希望“維持現狀,不統不獨”,對統一無“動力感、緊迫感”。對“台獨”的危害性與危險性認識不足,有些人“麻痹”甚至“麻木、冷漠”,包括對美國仍抱有幻想,以為美國會為台灣“兩肋插刀”。

  台灣應該清醒了,誤讀大陸,誤判形勢,結局可能會太危險了。

  “美國尚不具備徹底與中國‘翻臉’的條件”

  觀察者網:據美國海軍學會(USNI)網站5月18日消息,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戴維·伯傑(David Berger)當天表示,“台海衝突可能會蔓延至‘印太地區’以外的所有區域,而美國阻撓大陸攻台的舊模式也已經過時”。您認為這種“舊模式”具體是指什麼?這話釋放出什麼信號?

  仇長根:一般而言,無論是哪一國或哪一個地區的高層級軍事將領,對戰爭的分析要比常人“更審慎、更嚴謹、更准確”。戴維·伯傑的預判是有道理的。

  我們知道,2017年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國安戰略報告》就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範圍。今年1月拜登上台,4月即通過“2021年戰略競爭法”,其中承認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以來,美、日、印、澳相繼簽署多項軍事互助協議,“四國聯盟”軍演強化合作,美向印度、日本等軍售戰機、導彈,美日強化合作將《美日安保條約》覆蓋釣魚島等,目標針對三海一島(台海、南海、東海及朝鮮半島)。

  目的與各自利益訴求相關。美國最大目的是將“以台制華”戰略與其“印太戰略”捆綁。

  至於什麼是美國阻撓大陸攻台的“舊模式”?美國退役海軍上將、航母作戰群司令埃利斯前不久講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現在根本無法在不受懲罰的情況下,再像24年前(1996年)那樣指揮兩個航母戰鬥群”。1996年因李登輝訪美狂推“台獨”,徒增台海危機,指揮美國兩艘航母逼近台灣海峽的埃利斯今日感慨,時過境遷,中美、兩岸,實力己發生巨大變化,美國再用“舊模式”(指當年航母到台海)已經過時了。

  這裡所釋放出的信號是: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國,美國不能視而不見;美國支持台灣,但保不住台灣。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百廢待興,仍毅然做出“抗美援朝”決策。美國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兩周內結束戰爭,回家過聖誕節”,結果聯軍遭到慘敗。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國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戰,麥克阿瑟講“和中國人打仗,愚蠢到極點”。

  台灣軍界不少退役將領看得懂當前台海局勢嚴峻複雜。退役“中將”、前“海軍副總司令”葉仕文公開講,“台灣軍購玩火,大陸在忍,等到仁至義盡時,就是逼中共動手”;退役“陸軍上將”、前“總司令”陳廷寵公開講,“國軍”戰力是“零”;退役“陸軍中將”、前“立委”師化民講,“兩岸打起來,美國根本不會來管台灣”,“救護車不救死人”。

  觀察者網:目前來看香港問題難再起大風浪,於是國際輿論又開始炒作台灣議題,《經濟學人》甚至有一期以“台灣: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作封面報道,此前幾乎不拿“一中”原則挑事的日本、印度等國家也先後摻和這一話題。您認為它們這時摻和,可能出於哪些目的?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新”的攻擊?

  仇長根: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雖然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依然存在,但總體上香港政治與社會趨於穩定。不過美國及西方少數國家仍不忘對香港、西藏、新疆“說三道四”,打“台灣牌”更是一直不停手。

  近期國際輿論炒作“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主要美國打“頭陣”。美國務卿布林肯稱,中國在所有國家中對美國構成最大挑戰;美國防部長奧斯汀稱,中國是美國面臨的不斷上升的威脅;美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戴維森稱,大陸可能在2027攻台。美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2021報告首次將台海危機列為“全球潛在衝突中最高級別”。西方等國家趁機“刷存在感”,除了英國《經濟學人》,歐洲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獨立安全論壇“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伊辛格也稱,“台海已成全球軍事衝突最熱點”。

  他們的原因和目的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中美博弈,美國實施“以台制華”戰略,蓄意制造所謂“中國威脅論”,為美國對外軍售,擴張軍力,稱霸世界,同時為增加軍費,服務於軍工集團利益,尋找借口。

  二是,國際態勢“東升西降”,中國快速發展,西方等國有危機和焦慮感,故隨美國跟進。英國航母伊麗莎白號要不遠萬裡闖海南,乃至美、日、澳、法、印到東海、南海“秀肌肉”。

  三是,日本受控於美國而“選邊站”,日幫美“遏中”,美挺日“釣魚島”,各有盤算,各取所需。

  四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50年,不希望兩岸統一。長期暗推“日台關係法”,2021版防衛白皮書草案首次寫入“台灣穩定重要性”,“美日安保條約”也想與“印太戰略”配合,并試圖擴大到“同盟保台”。

  我們必須要看到,統一的路上有各種艱難險阻與嚴峻挑戰,需要堅持戰略定力,保持戰略耐力,提升戰略實力。

  前不久,西方七國集團外長發公報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法國參議院公開為支持台灣加入“WHA和WHO”發聲,美、英、加拿大和歐盟27國,以所謂“人權問題”制裁中國,但結果都落空。我們也看到,美國為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正在重建“聯盟體系”,試圖“拉幫結派”,“圍堵、牽制、遏制”中國,但各國并未完全選邊站靠美。

  我們也看到美國用“以台制華”戰略“牽制、遏制”中國,其外交政策不僅受制於國家利益驅動,同時受制於政黨利益等內部制約。因為民主、共和兩黨“稱霸”世界目標一致。但拜登新政府無奈承認美中有需要合作的地方,多次重申一中政策。因為,美國國內需要撥亂反正的事情一大堆。

  總而言之,台灣處於第一島鏈重要戰略位置,中美博弈,台灣是“廉價”工具,美國為實施全球戰略不會輕易放棄台灣。因此,特朗普主政通過的《台灣交往法》《台灣保證法》《台北法案》《對台交往准則》等,拜登基本概括承受。

  但美國尚不具備徹底與中國“翻臉”的條件。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美國知道中國的“紅綫”在哪兒。拜登新政府采取對華“戰略模糊”,不敢“攤牌”。“競爭、對抗、合作”就是這戰略與策略的運用。

  而民進黨當局無能力顛覆“一中”。現在大陸解決台問題的“底氣”越來越足,這種“底氣”來自於中國的堅強實力,讓美國不敢輕視,讓“台獨”不敢妄動。

  此外,中國面臨周邊挑戰,自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之策。可謂“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應對風險與挑戰的方略早已成竹在胸。習總書記多次和美方講,希望建構協調、合作、穩定的中美關係。中美繼續高層戰略對話,防止誤判,防止失控,防止衝突,很有必要。

(觀察者網采訪,作者:李泠  2021年5月26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