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緬懷汪道涵會長

  我與汪老接觸,前後差不多有七、八年時間,2002年因調往香港工作,聯絡汪老、向汪老請示對台研究等相關工作,留給了上海市台辦其它同志。

  1991年12月21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北京成立,曾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市長,後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被稱為“國師”的汪道涵,首任海協會會長、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這一年他已76歲。汪老極為重視對台研究工作。由於他家住上海,擔任海協會會長後,除重大活動外,基本在上海辦公,上海的對台研究工作,得到他極大的關懷和指導。

  1999年“上海台灣研究所”在汪老的提議與支持下成立,并親自擔任研究所高級顧問。當時,我准備了筆、墨、紙,前往汪辦,請汪老題寫“上海台灣研究所”所名“七個大字”。首任所長是華東政法學院院長曹建明(後任全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章念馳和我擔任副所長。那時“上海台灣研究所”掛靠“上海市政府台辦”,我任職市政府台辦研究室主任,代表市台辦與汪老保持經常性的聯系。

  汪老對“上海台灣研究所”十分重視,要求也很嚴格,幾乎每周都要聽取所裡的工作匯報,經常召集“各路”學者開會,有時候是二、三個人的小範圍,有時七、八個人,經常出席者有章念馳、周建明、黃仁偉、丁幸豪、楊潔勉、吳寄南、馮紹雷、嚴安林等人,也包括時任複旦大學政治系主任林尚立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我們這些小輩們有幸與德高望重的汪老坐在一起,分析、研判台海形勢,討論、研究台灣問題,聆聽他的諄諄教誨,接受他布置的研究題目,不僅拓寬知識面,也增長了對台政治思維的能力。有一次,汪老在端金醫院住院期間,我和嚴安林被臨時叫去,聆聽他的指示。

  汪老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學者風範,充滿睿智。著名的“一個中國”原則之意涵的86字箴言,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台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這“86字箴言”就是1998年10月“汪辜”在上海外灘的和平飯店舉行會晤時提出的,并於1999年1月11日由汪道涵具名在《人民日報》發表。汪老多次對我們強調,“大陸加台灣”就等於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政治談判地位是平等的;雙方一起努力共同來締造一個統一的新中國。這三句話可謂“泓涵演迤”,“博大精深”。

  汪老尤為重視台灣民意。1999年4月20日,他在“上海台灣研究所”成立大會上,懷古喻今,引用了四川成都武侯祠的一副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始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意味深長地告誡我們,如果不審察時勢,而一味用嚴或用寬,都會帶來嚴重後果,都是錯誤的。他經常對我們講,要以同理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對待台灣歷史的特殊性。他認為,對台工作是政治工作,一切遵循鄧小平同志關於“和平統一”的理論,就是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國家的統一。要“和平統一”,就必須了解、注重台灣的民意;研究、思考台灣的民意。

  汪老認為,台灣民衆要求當家作主“出頭天”,我們不能把這與“台獨”劃等號。汪老精准判斷,台灣大多數民衆希望“求和平、求安定、求利益、求身份”,這一看法和判斷,在後來中央和各地對台工作中得到清晰的證實,并融入到中央對台政策之中,乃至成為現今中央制訂對台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兩岸之道,唯和與合”,這是汪老晚年刻骨銘心的、沉甸甸的8個字,也是汪老一生的夙願。
汪老心憂台灣,無私無我。他最不喜歡聽人“講大話、講空話、講套話”,經常和我們講,做台灣人的工作與做台灣研究,都要堅持“擺事實,講道理,明事非,求共識”。他要求我們研究台灣問題,要暢所欲言,實事求是,“不唯書、不唯上,講真話、講實話”。

  一次陪同汪老會見台灣重要客人後,汪老對我講,解決台灣問題,“急不得、拖不得”,“操之過急,適得其反”;“久拖不決,夜長夢多”。這些富有哲理的話,顯現出汪老對解決台灣問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鄧小平曾經講過,“只要台灣不同大陸統一,台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別人拿去”。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講到,“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鄧和習的重要講話與汪的想法是多麼的相似。
  
  凡與汪老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平易近人,沒有高高在上的官架子。他對台灣同胞尤為深情、和藹,而且不分階層、不分黨派、不分“顔色”。上海衡山賓館、上海錦江小禮堂,是汪老會見台灣客人最多的地方,我曾多次陪同他在那裡會見來自台灣的重要學者、民意代表、政治人物等,包括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學者邵宗海等重要客人,親身感受到汪老對台灣同胞是那樣的坦誠。他特別尊重台灣客人,總會提前抵達會見地點等候,雖然那時已是80多歲高齡,身著一套深藍色的西裝,白襯衣佩戴著領帶,仍顯得格外精神飽滿。會見時,他總是先讓客人講話,讓客人講出心裡話。他邊傾聽、邊記錄、邊思考,然後真情,和風細雨,心平氣和地曉之以理,說出他自己的看法,令所有訪問過他的台灣客人折服與敬重。

  汪老把每次會見台灣同胞,看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了解台灣民情、爭取台灣民心的機會,只要時間和身體狀況允許,都樂於與台灣同胞見面、交朋友。見完客人後,他經常跟我們陪同人員講,他是對台戰綫上的一名“老兵”,願為大家作一顆“鋪路石”。

  汪老博覽群書,知識淵博,平生最愛的是讀書,逛書店找好書,請學者提供好書,甚至會托人到香港、台灣或國外搜購好書,還推薦我們讀書。到他家裡和辦公室,可以看到“滿地皆書”。 

    與汪老接觸,聆聽汪老教誨,終身受益。這麼多年來,盡管兩岸關係風雲變幻,乃至台海局勢驚濤駭浪,每當想起汪老,就自然會勾起:兩岸關係從奠定香港“九二共識”,到新加坡“汪辜會談”,再到上海“汪辜會晤”的思索。汪老將一生中的最後寶貴時間,與祖國統一大業緊緊相連。

  斯人遠去,但上海對台研究的“小輩、後輩”們永遠不會忘記他。汪老關心祖國和平統一,并為此奮鬥終身,深受兩岸民衆的敬重,兩岸民衆永遠懷念他。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