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佈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眾多討論。近日,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他向記者表示,事態發展到現在,整個局面已經開始穩定下來,總體而言,“美國開始默認,日本無可奈何,韓國渾水摸魚,而台灣則表現不如人意”。
防空識別區本就該劃定
李風指出,劃定防空識別區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大國的標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件事本就應該做了”。
他進一步解釋到,中國的東海、南海地區,涉及到重大的經濟利益、軍事利益還有戰略意義。“衹有中國近海在安全上有保障,中國的未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他強調,劃定防空識別區,這是作為全球性大國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中國重要的戰略舉措。
台灣表現不如人意 突顯兩岸軍事互信緊迫性
而就台灣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李風認為是不如人意的。
他說,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是維護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行動,台灣同屬中華民族,應該在這方面給予支持才對,但現在,台灣“陸委會”向大陸表達不滿立場,馬英九也再次強調“東海和平倡議”,並明確表示反對大陸劃定南海識別區,這樣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
李風認為,台灣“夾縫求生存”是很困難,但是台灣應該珍惜現在兩岸交流的成果,“在戰術行動上,馬英九應該好好揣度自己的立場,”他說,“若總是對大陸抗議,這會傷害大陸民眾的感情,這個度台灣要好好把握”。
緊接著,李風舉例說,比如,未來如果大陸要劃設南海識別區的話,台灣應該將之置於和台灣整體利益相關的範疇內來認識,這不僅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有好處,對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是有益的。
李風認為,這件事也“將兩岸之間的軍事互信的議題更迫切地擺在檯面上來了”。李風說,“這些問題不溝通,台灣也不知道大陸什麼想法,大陸也不知道台灣什麼立場。互相多交流,可以減少誤判。中國人自己的事情應該中國人自己辦”。
美國態度務實 不會使之影響兩國關係
而就美國對此事的態度,李風評價到,從最初到現在,美國的表態其實一直在變化當中,而且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調整,“美國是很務實的”。
他進一步闡述到,中國現在從地區性大國轉向全球性大國,美國不得不顧慮中國的想法和主張。雖然中國的舉動美國很在意,但中美關係現在定位為“新型大國關係”,發展越來越成熟,並不會因為某個突發事件影響到整個中美關係。李風推測,中美關係不會倒退,衹會前進。
日本進退兩難 很尷尬
而劃定防空識別區,日本的反應可謂非常強烈。李風評價,日本在這件事情中扮演的角色“很尷尬”。“它現在進退兩難、無可奈何,唯一的選擇就是和中國坐下來好好談”李風說,“特別是釣魚島問題,日本應該務實地認識到釣魚島問題的爭端,改變原來固執的診斷性錯誤”。
李風說,最近,安倍內閣的支持率首次跌破五成,日本政府力推的“保密法”,也引起了很大的抗議聲浪。所以,日本民間不一定會認同安倍政府的主張。李風解釋,航空公司是一個經濟體,它首要考慮的是經濟利益和安全問題,他相信航空公司會做出自己的選擇,並不會一味受政府牽制。
李風認為,現在中日一直是“日本在挑釁,中國被動反制”。“日本沒有戰略家,這是外界對日本負面評價的根本來源,”李風說,“日本若和中國搞好關係,將中日韓自貿區建立起來,這對日本、韓國都有好處。兩個國家應該順應中國實現現代化進程中帶來的巨大發展機會,如果日本有這樣清醒的認識,對它無疑是好事”。
中國威脅論再起? 不友好的鼓噪不必理睬
據報導,中國未來可能會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有聲音認為,近年南海局勢日益緊張,若中國真的在南海推出防空識別區,恐怕會影響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觀感,令“中國威脅論”更有市場。
對這一看法,李風認為,“中國威脅”衹是一些對中國不友善人士的鼓噪而已,是媒體的惡意操縱,不用太理睬。
他說,中國是全球第二經濟大國,要成為全球強國,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要發生的,不必作過多惡意猜測。未來,中國也會自然參與一些地區和全球性規則的制定,中國方面要適應國際管理,培養制定全球規則的能力,而其他國家要學會適應這樣一種態勢。
(原載2013年12月23日中國評論新聞網,記者:魚莎莎)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