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最是動人赤子心

  在我看來,要想瞭解一個人是極不容易的事。如果不是根植於這方土地,你是根本無法走近兆文先生的世界,也無法瞭解他的每一份用心。也許在旁人看來,兆文先生情繫桑梓、捐資助教衹是一種簡單的回饋家鄉作為。但在我看來,與莊重文、黃仲鹹、黃如論等商界翹楚、億萬富翁相比,兆文先生義無反顧、淡泊名利地來做傾資助學這樣一份有意義的事,又是何其艱難與可貴。

  第一次認識兆文先生是在90年代一份十分陳舊的校慶資料上。剛分配到金豐中學,我對這所山旮旯裡的初級中學是萬分的排斥。學校小不說,僅有的幾座土木結構宿舍樓也早住滿了老師,所以衹能暫住在學校臨時的招待所裡等著退休或調動的老師騰出房間來。說是學校的招待所,磚木結構,年久失修,踩在樓梯上嘎嘎直響。那時正值暑期,學校空蕩蕩的,傍晚的校園通常一片死寂。在無數個不眠的夜裡,我衹能找出堆在墻角的校慶數據來看,以此打發時間。也就是在這些數據裡我第一次認識了兆文先生:60年代為學校捐了兩盞汽燈,80年代為學校捐了一台英文打字機……多年以後,當我有機會瞭解他老人家的簡歷,我才知道這一切委實不易,那時候的他家境并不寬裕,事業也剛剛起步,可衹要是為了家鄉的教育事業,他總能如此慷慨解囊。這些年,我看多了諸多富豪的捐款“秀”之後,便更覺兆文先生熱愛家鄉的赤子情懷的可貴。

  真正見到兆文先生正值94年的一場春雨。淅淅瀝瀝的雨點落在滿是黃泥的校園裡,處處泥濘不堪。兆文先生親自打著一把布傘在校領導的陪同下踏看了男生宿舍。那是一排磚砌的平房,內外沒有水泥膩子的塗抹,地板也是坑坑窪窪的泥地,每個宿舍都是上下兩層木架的大通鋪,滿滿當當住著二十多個學生。瓦檐低矮,兆文先生始終低著自己魁梧的身材,一一走進宿舍仔細的查看。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客家靈山秀水孕育出的、南方人少有的健碩體魄,記憶中年近古稀的兆文先生慈祥的雙眸有著一種極具穿透力的深邃,言語和藹而親切,一望便知是位謙和仁厚的長者。正是這位慈心仁厚的長者在其後的幾年裡捐資數百萬建起了教工樓、學生宿舍樓、禮堂、學生食堂……校園內從此綠樹成蔭,春色滿園。有人說,在這喧囂浮躁的名利世界,人們早已缺少一種對善舉廣播的執守,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而我卻分明看到了兆文先生心繫故土、獎教助學的拳拳赤子之心。他的義舉留給我們的何止是感動和震撼,它必將潛移默化,成為每一代金中人傳承的精神與美德。

  曾經有人問我為何對這所學校如此的眷念。的確,不知不覺中我已在其間執教了二十個春秋。可以說,我把生命中最閃亮的日子交給了這方土地。雖然我不敢說我為這片土地做出了什麼貢獻,我也不敢奢談自己所取得微薄的成績。但不能否認,當每次我從圖書館找出一本本印有“兆文藏書”的繁體書時,我總掩飾不了欣喜:是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開拓了我的治學思路,改變了我的閱讀習慣;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教會我擁有自然的性靈和睿智的生活哲學,學會做曠達樂天的人;是蔡志忠的漫畫《莊子說》引領我認識那位可愛而孤獨的智者,去找尋真實本真的自我……有時候,我總試圖從兆文先生捐出的這些藏書窺探他對百味生活、對坎坷人生的感悟,靜靜地去傾聽這位老人豐富而不失單純的內心。就是兆文先生的這些藏書,在我貧瘠而百無聊賴的教書生涯中,發掘了一個富礦,讓我成長,促我成熟。這是他留給我們這些後輩無形而寶貴的財富,從中我窺見一個老人最為高貴,純真如孩童般的心靈。

  今天,當我再次咀嚼兆文先生“功莫大於興教,德莫高於育人”這句樸實而神蘊的話語時,我似乎對他有了更深的瞭解。最是感人赤子心,兆文先生樂於奉獻、大愛至深、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必將為金中人所傳承。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