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傾心家鄉教育事業的江兆文

  香港永定籍企業家、永靖同鄉會會長江兆文先生,近年來他的名字是日益在永定人民中廣為傳播了。他愛國愛鄉,熱心支助家鄉經濟建設和公益事業。尤其是連續捐資,使金豐中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有力地促進了這所山村中學教育質量的提高,那事蹟更為人們所稱道。

  江兆文,1924年11月誕生在永定偏僻山區高頭鄉高南村“漸鴻樓”。父親江舉祥,是一位勤勞、敦厚的莊稼漢子,祖上世代以農為業。母親盧開蓮,也是一位吃苦耐勞的農家婦女。他們倆在栽稻種煙之餘,還在家熏制牛皮。這是又臟又累的活計。但為了多賺點錢補貼家用,還是沒日沒夜地幹。這樣,家境總算勉強過得去。

  舉祥雖然沒有多少文化,卻恪守老祖宗“養子過學堂”的訓誡。兆文長到七八歲,舉祥便送他上了小學。入學後,先生都誇他聰明勤奮。小學畢業,舉祥又傾家中所有,送他進著名的廈門雙十中學讀書,希望他大有出息。可是當時,日本已佔領廈門,雙十中學內遷到平和小溪,借當地一所私立學校校舍上課,各項設施極為簡陋,學生連開水都喝不上。兆文就因喝生水而染上了腸炎,學校又缺醫少藥,於是不得不中途輟學,回家治療。兆文後來回憶這段經歷,還深深惋惜沒能在雙十中學完成學業。

  病愈之後,轉眼到了1940年春。兆文得到消息,廈門大同中學遷到離高頭不太遠的南靖山城。他忙跟父親商量,征得同意,便又進了大同中學。不想學校經費拮據,師資流失,教學秩序很不正常,不過苟延殘喘而已。兆文大失所望,勉強讀了一學年,第二年(1941)春,就又跟高頭、古竹、湖坑的幾個學生一起,輾轉到廣東大埔中學繼續讀書。在那裡,他比以前更加刻苦用功,不僅功課成績優異,而且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為他日後從教從商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1943年春,他中學畢業了。歷經苦難顛沛,他對勤勞善良的雙親,對跟雙親一樣日夜辛勞掙扎的廣大父老兄弟,更加同情、熱愛了。他努力尋求改變他父母和廣大父老兄弟苦難命運的方法。而這幾年讀書和思考的結果,使他深深感到,人的素質,可以決定個人、家庭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而素質又主要決定於教育。為了改善親人和父老兄弟的命運,回想自己求學的艱辛,他立志回鄉辦教育,當教師。於是儘管待遇微薄,他還是在家鄉南山村國民小學當起一名教書先生來,以至1946年,去香港探親,親戚要為他在香港找個差事,他還是割捨不斷教書情緣,依舊回到南山國民小學一心一意當他的“孩子王”。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但并沒有帶給人民太平日子,國民黨蔣介石又重新發動內戰。解放戰爭開始了。永定國民黨軍政當局加緊對活動在全縣各鄉村的人民武裝進行“清剿”,但人民武裝卻越“剿”越多越強大。1948年2月,中共永和埔靖縣委負責人江岩組建了永和游擊隊,在金豐一帶活動。江岩是高頭南山村人。回高頭開展工作,有時就住在漸鴻樓。樓裡的兩戶人——舉祥一家和江契山一家都是老接頭戶。有一回,江岩的腳負了傷,就住在漸鴻樓裡治療,兆文的母親精心服侍他,還特地設法買牛奶來給他補養身體。兆文也就不時有機會接觸江岩。在江岩的影響下,他提高了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於是他也參加地下工作,支持江岩的活動。一次,江岩在村子後面的樹林裡開會,他為江岩送飯和放哨。1948年初,江岩決定讓他以國民小學教師的身份去兼任“保長”,以便於掩護革命同志和革命鬥爭。

  1948年底,兆文又應邀赴香港探親。留港期間,還到《星島日報》社工作,先當校對,後當記者。第二年春天,不幸生了—場大病。病愈回鄉,仍舊在南山國民小學任救,這時他常給香港《文匯報》寫通訊。1949年6月,永定和平解放,7月國民黨胡璉敗兵竄擾永定,劉永生將軍指揮的閩粵贛邊縱隊屢予痛擊,兆文當即寫稿報導,刊載在《文匯報》上。他被該報聘為駐閩粵贛邊區特約記者。同年9月,永定縣人民民主政府在湖雷成立,他隨即採訪首任縣長江岩,報導了採訪經過和縣人民政府成立盛況。

  1950年春節期間,高頭、古竹一些有識之士倡議在高頭開辦“金豐中學”,得到江岩的大力支持,一向鐘情於教育的兆文自然也是發起人之一,并立即投入籌建工作。現今仍保存在金豐中學的建校檔案資料,其中便有許多關於江慶人(兆文原名)參加籌建工作的記載。

  金豐中學成立後一年,1951年5月,他應在香港的弟弟啓文的請求,第三次到了香港。

  到香港後,兆文先仍回星島日報社工作,後來親戚林其茂請他跟弟弟啓文一起協助經營“一心搪瓷廠”。林其茂是永定洪坑人,曾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兆文的到來使他得到有力的臂助,他非常高興。可惜到了50年代中期,香港的搪瓷業受外國搪瓷產品的衝擊,漸漸不景氣,林其茂的搪瓷廠衹好結束。

  1956年,兆文兄弟商議,決定由弟弟回家鄉奉養年老的雙親,兆文則留在香港另謀發展。

  林其茂一時還沒有決定經營方向,而原星島日報社社長、同鄉林藹民,當兆文在星島日報當校對時,就很賞識他那一絲不苟、勤勞認真的工作態度,這時,林藹民自辦《循環日報》、《正午報》,便請他擔任管理人員,以至工務總管。這段時間,他跟香港社會各階層有了廣泛的接觸,對香港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瞭解得更為深刻。遇到產生了新鮮見解的時候,也寫一些文章發表,深受讀者歡迎。見到有好做的生意,他也幹些“業餘經營”,增加收入。做得比較多的是房產交易。慢慢地,他積累起了一批資金。

  1970年代,香港製衣業崛起,不久便成為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地之一。1972年,兆文不失時機地創辦了“南康織布廠”,主要生產人們普遍喜愛的美式牛仔服裝的布料。他管理企業,緊抓兩項,一是產品質量精益求精,一是對工人精誠寬厚。南康織布廠工人工資比同行業其他工廠都高,加上兆文與職工聯繫密切,融洽無間,因而全廠同心同德,業務蒸蒸日上,產品不僅暢銷香港,還遠銷美國、歐洲等地。接著他又辦起了“美德廉製衣廠”和“康年漿染廠”。這樣,他的企業便成為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製造和市場銷售一體化經營的企業,效益大為增進。

  198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一陣陣興起,掌握高科技、採用新技術,成為經濟競爭最重要的手段。兆文當機立斷,及時更新了生產綫和其他設施,生產能力大大提高,經營效益一再攀升。

  香港是著名的國際商業大都會。兆文靠他的聰明才智和艱辛拼搏,在競爭激烈的香港市場中,贏得了他事業發展的一席之地。

  兆文始終深情地注目家鄉,心繫家鄉。

  1963年,他還是《循環日報》的一個職員,家鄉有個鄉親寫信告訴他,村裡掃除文盲,辦起了民校。3月14日,他立即回信說,得悉家鄉情況,尤其是得知民校辦得很出色,非常高興。“以後如果認為我可以幫助的話,對文娛福利事業,我當會竭力支持。”1979年,大陸剛剛開始改革開放,他就作了他首次回鄉探親之行。其間,他瞭解到古竹、高頭的茶農,由於自製茶葉的工藝簡單粗糙,產品檔次低,價錢少,收入微薄。1980年,他立即與人合作投資3.5萬美元,以補償貿易形式創辦了“金山茶葉精製廠”。通過精製,高頭茶葉提高了品位。他把它銷售到香港、東南亞等地,價值大增,聲名遠播。高頭茶風頭俏了。古竹、高頭農民種茶積極性大振,茶園面積大增,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了茶,成為古竹、高頭農民的一項重要財源。

  1988年,兆文先生又與游尚群先生指令他倆合資的“香港國技開發公司”來永定考察林業生產資源,與縣林化廠合作興辦了“三林化工有限公司”,總投資300萬元,主要生產洗潔精、髮型定型劑等日用化工產品。當時有人勸兆文,這種農林型的投資周期長、利潤低,不合算。兆文先生斬釘截鐵地說,能够幫助家鄉經濟發展,即使不賺錢,也值得!同年,他還贈送價值30萬元的一套織布機器給永定縣,由此辦起了“永康織布廠”。1995年,他“再接再厲”投資800萬元,購買了永定百丈漈水電站80%的股份,有力地支持了永定的電力建設。

  他的心不僅有家鄉,還有整個祖國。他與友人合資,在杭州興辦了大型的藤器企業,又鼓勵、支持他的兒子江全孚在山東等地投資房地產業,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兆文先生始終不忘情——應該說更鐘情於家鄉的教育事業。尤其是對曾參與創辦的金豐中學,更是“一片痴情”。

  早在1954年,他到香港不久,便開始資助金豐中學了。當時,他的收入還很微薄。1984年以後,他或自己捐資,或在香港、澳門、台灣及海外積極籌募資金,連續為金豐中學建築了教工宿舍樓、學生宿舍樓、禮堂、運動場、校門、校道、厨房、學生膳廳……還置辦了許多教學和生活沒備,如教學用縫紉機、課桌椅、膳廳飯桌等等。他個人捐資總額達200多萬元。金豐中學的面貌因此煥然一新。他不僅重視學校的基礎設施,更關心學校的教育質量。為了鼓勵教師不斷創造佳績,特地設立“獎教基金”。最近幾年來,每當得到金豐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喜訊,他都興高采烈,立刻另外拿出一定的資金,獎勵那些辛勤工作的教師,或讓教師們在暑假期間到外地參觀旅游,開闊眼界。

  1995年至1997年,他單單獎勵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就用了10萬元。1996年暑假,還邀請五位教師到香港旅游。老師到港時,他正重病初愈,卻堅持親自到火車站迎接,又親自安排好老師們的食宿和游覽事宜,才回家去。他表示以後將定期邀請教師去香港游覽。1997年暑假,他聽老師們說,其他鄉鎮不少學生都慕名到金豐中學就讀,他十分欣慰。由此談到學生增加了,老師相應增多,教師的住房也就不够用了。校長提議把舊教師宿舍升高一層。兆文先生問,這樣能解決問題嗎?校長坦率告訴他還有困難,但增高一層衹需約5萬元,新建一座卻要35萬元。他毫不猶豫地說:“那就新建一座吧。現在立即動工!錢我來想辦法。”

  兆文先生還為金豐中學的持續發展深謀遠慮。持續發展需要大量源源資金作保證,為了增辟這源源資金之源,他在1997年11月,拿出150多萬元買下下洋多水電站,將此後該站利潤充作金豐中學和高南小學的一項常年收入。他為金豐中學設想得如此周全,這一片“痴情”,誰能不為之驚嘆不為之深深敬佩?除金豐中學外,他資助過的學校還有閩西大學、長汀職業中專學校、永定一中、古竹中學、僑南中學、僑光中學等。他又曾捐30多萬元,為出生地高南村的高南小學建了一座教學樓。“德莫大於為善,功莫高於育人。”這是他常說的話,也是他時刻實踐著的人生信條。 

  1994年永定縣人民政府聘任他為金豐中學名譽校長。到2007年,在短短十幾年間,兆文先生單單為金豐中學就捐助了1400多萬元。除捐資興建了學校的基礎設施外,還購置了大量教學設備,使金豐中學成為“省三級達標學校”。他還用100萬元作為學生獎學助學基金,分別獎勵考上名牌大學、本一、本二的學生5000元、3000元、2000元,對於農村貧困學生予以免費入學。他關心教師的生活,金豐中學教師獎勵基金,使高中教師每月增加200元工資,初中教師每月增加100元工資,還讓教師到港、澳、新、馬、泰及國內旅游,春節送上慰問金,使教師安心在這山區中學任教。

  春風化雨,滿園芬芳。兆文先生的無私奉獻,使金豐中學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94年以來,連續十餘年中考成績名列全縣前茅,1999年復辦普高後,高考成績斐然:2004屆上省專綫328人,其中本科163人;2005屆上省專綫362人,其中本科190人;2006屆上省專綫490人,其中本科265人。學校先後獲得“福建省第八屆、第九屆文明學校”“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福建省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等榮譽。目前,金豐中學向“省二級達標學校”邁進。

  兆文先生還熱心於慈善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

  日常生活中的善舉,如為內地赴港鄉親排憂解難,對素昧平生的同胞扶危濟困,都難以一一盡述。這裡且略舉近年來對永定家鄉的一些慈善捐助,以見一斑。永定中醫院建綜合大樓資金不足,他聞訊馬上慷慨捐出20萬元給予幫助;甘棠樓發生火災,立即寄給3000元表示慰問;看到報上報導永定有4位百歲老人,隨即給每位老人寄上1000元表示慶賀,祝願老人健康長壽……。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1996年8月8日,永定發生歷史罕見的特大洪災,損失慘重,消息傳出,他立即撥電話回鄉詢問受災情況。災情使他心急如焚,除馬上捐出7萬元賑災外,不顧年高體弱,親自到各處呼籲、勸募。他擔任會長的香港永靖同鄉會,在災後十天裡就籌集了33萬元救災款匯回永定災區。此外,他投資的百丈漈水電站也受到洪災襲擊(損失近100萬元),他當即另外籌出2萬元來慰問電站職工。

  上文提到的香港永靖同鄉會,也是兆文先生服務鄉親公益事業的一項令人欽敬的業績。為了密切聯繫廣大旅港同鄉,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來為香港同鄉謀取福利,以及為大陸故鄉的建設作出更有成效的貢獻,早在1983年,他就與游尚群先生等一起創立了香港永靖同鄉會。由於他的崇高威望,出色的工作成績和高尚的服務精神,從第一屆到第四屆,他連續被推選為理事長。1993年,他被選為第五屆理事會會長。這年正值同鄉會成立十年大慶,他籌備和主持了盛大的慶祝活動。永定、南靖兩縣都應邀派出代表團赴港參加慶典。這次活動,密切了兩地與香港的交往,增進了相互瞭解,加深了鄉親情誼。1997年,兆文先生已73高齡,他本打算辭去同鄉會領導職務,但大家仍一致推舉他擔任會長。此外,他還擔任香港閩西同鄉聯合會第一副會長多年。

  兆文先生為家鄉做了那麼多好事,捐獻了大量金錢,自奉卻很儉約。到過他香港住地的人,簡直不敢相信眼前所見竟是捐資時動輒數萬的人所住的地方——十幾平方米的房間內,一張床,一副普通的桌椅而已。裝修是樸素到不能再樸素了,與平常人家毫無二致。他又非常謙遜,例如他牽頭組織了諸多捐資項目,不但在聯繫、動員方面做了大量繁重的工作,而且或首捐鉅資使之啓動,或負責收尾竟克全功,而談起來,卻總是說,“這是大家出的力,大家的功勞”,從不提及自己所做的一切。

  2004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為頌揚港胞江兆文先生先生戀祖愛鄉、投身公益、回饋社會的功德,在永定縣金豐中學建造功德亭,設立功德碑,碑文載:“香港同胞江兆文先生,祖籍福建省龍岩市。情繫桑梓,慷慨捐資,興學育才。為了頌揚功德,激勵學子奮發進取,特立此碑。”

  兆文先生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一子九女,都各有所成。其中博士一人,碩士二人。

  2007年10月於永定鳳城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