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七、陸氏大著《糧食學》之第二編的概述

  陸精治先生的《糧食學》大著之第二編即“糧食增産之政策”,共設5章,分别爲“糧食品”“糧食生産增加之障礙”“糧食生産增加之方案”“應用電力耕種之效果”和“稻作豐兇預知之研究”。

  在第一章的“糧食品”中,作者共設5節。第一節專門研究了糧食品的定義,認爲它是“供給人類食用而可消化之物,有節制生理作用,並燃燒發生熱力,以維護生命之食物”,而“營養”則是“吾人生命之得以維持者”,“營養素”即營養所需之物質,如蛋白質、脂肪及維他命等,含有單一之化合物者。膳食則包含營養素食品及嗜好品,即人們日常必須之食料。第二節主要研究糧食品之起源。作者認爲,人類在取火之術發明後,始知熟食,此時可謂開人類糧食的新紀元,並從17世紀到現在,人們才着眼於營養品及糧食品的成分研究,但對糧食問題尚未作過總體的學科探討。因此,把糧食品的研究放進《糧食學》中首作討論很有必要。緊接着,作者在第三節中探討了糧食品的種類,若從營養與否大致可分爲三大部類:一是動物質食料,二是植物質食料,三是礦物質食料。若從性質而論則有陸産物、水産物和空産物三者。第四節和第五節則着重講了糧食品的廣泛用途及其相關的問題。

  在第二章的“糧食生産增加之障礙”中共設10節。要增加糧食的生産量必須减少其諸多障礙。作者認爲,一是土地報酬的遞减,二是自然氣候的影響,三是耕地面積少的局限,四是工商業發達却占大量田地的現象,五是大量農民離鄉問題的嚴重,六是中小自耕農的减少,七是農業金融的相當缺乏,八是農業應用學理的困難,九是農村技術進步的遲緩,十是糧食價格的漂浮不定等。對糧食增加的十大障礙的概括與分析既全面又切實。例如對大量農民離村的嚴重問題,作者論道,中國農民向來以離鄉背井爲誡,離鄉是不得已之事。農民之離鄉造成空村現象、造成土地丢荒、造成農村勞力不足與工價騰貴,糧食則難增收。原因在於帝國主義者的壓迫、歷年政治雜亂無常、土豪劣紳及地主的榨取、土匪的到處横行和天灾蟲害的頻發等,生活過不下去,只有往城市里跑了,因而也增加城市的負擔。因此,如何穩定廣大農村和農民,從而化解糧食增收的這些障礙是必須面對的大事。

  在第三章的“糧食生産增加之方策”中,共設的竟有21節之多,應爲本編和《糧食學》一書的重點。作者認爲,糧食生産增加的方策“是解决民食問題的治本之策”,内容相當廣泛:一是農事之改良(包括品種改良,肥料改良,病蟲害防除,産品製作、包裝、貯藏改良,農具改良與普及等),二是農業經營與農村生活之改善,三是農業經營及組織之指導,四是農業指導員之普及,五是農業擴廣之實施,六是耕地之整理,七是耕地之擴張及利用,八是政府對於開墾之助成,九是農業金融之充實,十是農業保險制度之設立,十一是生産用費之節减,十二是家畜之繁殖,十三是地主與佃農之處置,十四是自耕農之保護,十五是大力振興水利,十六是興辦灌溉事業,十七是大力提倡造林,十八是公共墓地之規劃,十九是提倡各種合作事業,二十是支持各種農業相關之活動,二十一是提倡農村娱樂以調劑農民等。

  從第三章關於糧食生産增加的21條方策的提出與各各分述、論证可知,這一系列的方策首先是爲糧食生産的增加而設的,充分展示了《糧食學》面對中國糧食問題的現實而作出全面的、系統的應對方略,在增加糧食産品方面具有直接性、指導性、針對性的功用。與此同時,這一套增加農産品的方略可以説是改善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命運的嘗試,雖則並非徹底改變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之法,但於徹底改變中國“三農”問題起到了應有的、重大的參考作用。這於一位農學專家而言,已經是非常寶貴的奉獻。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要全面理順中國的“三農”問題,從其中吸取的重要借鑒是不言而喻的。

  在第四章的“應用電力耕種之效果”和第五章的“稻作豐兇預知之研究”這兩章中,陸精治先生以現代化的眼光和中國民間的經驗,分别論説了電耕應用及預知稻作豐歉的問題。在電耕應用方面,他用了17世紀初葉比利時學者凡海爾門(Jean-Boptiste Van Helmont)18世紀中葉洛雷(I’Abbe Nollet)、18世紀末葉伯都浪(Labbe Bertholon)、19世紀中葉貝克斯太來(Becvstiner)、19世紀末葉波佛斯農業院院長布林(Le Ficre Punlin)和俄國斯壁克紐(Spee-hnew)等科學家的多種實驗結果,來論述研究電力耕種的由來之後,專就農業電耕機的發明過程和完善過程作了科學信息的介紹。作者對將來農業電耕的應用是大力推薦的,若能逐步使用電耕機來增加糧食的生産量,不失爲一種先進而實用之器,這在20世紀30年代間强調農業電耕的問題是頗有預見的設想。至於對稻作豐兇的預知研究,作者認爲是不可或缺的。因其對調節糧食的豐歉大有作用。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甚至於每月每日,天氣的變化均應心中有數,均應有相應的研究與把握,方能對稻作的豐兇有所預知之結果。作者一生中特喜養魚,並有由於佑任題字書名、黄介民題寫詩歌的《實用養鯉法》等多部關於養魚的作品,而在這裏,他自然地以稻田中放養練魚爲例;漁獲之多少與稻作之豐兇是成反比的,如何解决這個矛盾,均需在實際試驗中獲得真知。

  概而言之,陸精治先生的大著《糧食學》之第二編共設的5章、44節,從界定什麽是農産品的基本概念,到概括農産品增加的十大障礙,再到如何着力農産品的21條方略,及到應用電耕與預知稻作豐兇等問題,均進行了全方位的、多學科的、綜合性的探討。因而是《糧食學》大著的重點部分、着墨最豐的部分,而且各章所列的附件是最多的一編,由於篇幅關係,各章之重要觀點僅能簡列爲標,作者在本編的許多精闢論述均無詳引。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