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51章 不折神器29

  【經文】

  將1欲2取3天下4而5爲6之7 ,吾8見9其10不得11矣12。天下13神14器15 ,不可16 違17也18 ,違17者19敗20之7 ,折21者19失22之7 。夫23物24或25行26或25隨27,或25噏28或25吹29 ,或25 强30或25羸31,或25載32或25隳33。是以34聖人35去36甚37,去36奢38,去36泰39。

  【注釋】

  1.將:考慮,打算。例,《左傳·隱公元年》:“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2.欲:想要,要。例,《商君書·更法》:“今吾欲變法以治。”   3.取:攻取,奪取。例,《商君書·去强》:“興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   4.天下:國家。例,《莊子·逍遥游》:“夫子立而天下治。”夫子立:堯帝請許由登位爲天子。   5.而:連詞,表示更進一層。例,《莊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水淺而舟大也。”   6.爲:做,干。例,《莊子·人間世》:“人皆爲之,吾敢不爲邪?”   7.之:助詞,用在動詞之後,調整音節。例,《莊子·達生》:“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8.吾:人稱代詞,我。例,《莊子·秋水》:“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9.見:預見,預料。例,《孫臏兵法·八陣》:“見勝而戰,弗見而諍,此王之將也。”   10.其:人稱代詞,他(它),他們。例一,《莊子·田子方》:“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例二,《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不朋:不拉幫結派。   11.不得:不能得到,得不到。例,《莊子·胠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   12.矣:語氣詞,表示肯定,“將然”之意,相當於“了”。例,《莊子·應帝王》:“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13.天下:指宇宙空間之内。例,《莊子·大宗師》:“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遁。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藏天下於天下:例如把後天宇宙天體藏於先天宇宙空間内。   14.神:造物主。例,《説文解字》:“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天:天然的;引:引起。神,也就是天道,即自然法則和自然品格,也就是道理和道德。例,《莊子·天地》:“夫明白入素,無爲復樸,體性抱神。”體,表現;抱,心裏存着。   15.器:與無形無象的天道對應,指有形有象的、象徵制度和法權的器物。例,《易·繫辭》:“形而下者謂之器。”經文“神器”指的是自然法則。   16.不可:不能。例,《莊子·天運》:“時不可止,道不可壅。”   17.違:違反,違背。例,《莊子·則陽》:“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   18.也:語氣詞,表示判斷。例,《莊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19.者:助詞,表示“……的事、物、人”。例一,《莊子·養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例二,《莊子·人間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20.敗:失敗。例,《韓非子·説難》:“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21.折:折斷,破壞。例,《莊子·胠篋》:“掊斗折衡。”   22.失:損失。例,《易·比》:“王用三驅,失前禽。”   23.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24.物:指萬事萬物。例,《莊子·應帝王》:“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自然:自然法則。   25.或:指示代詞,有的(人、物、事)。例一,《莊子·大宗師》:“或編曲,或鼓琴。”例二,唐·杜甫《北征》詩:“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26.行:行動。例,《莊子·應帝王》:“正而後行。”   27.隨:跟隨,跟從。例,《莊子·在宥》:“神動而天隨。”神:道,自然法則。動:作用;天:天體萬物。   28.噏:吸引,聚集。例,《漢書·楊雄傳上》:“噏青雲之流霞兮,飲若木之露英。”   29.吹:發散,驅散。例,宋·王安石《金陵即事》詩:“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並是梅。”“吹”,此處引申作“排斥”。   30.强:增强,加强。例,《荀子·天論》:“强本而節用,則天下不能貧。”   31.羸:衰敗,衰退。例,《吕氏春秋·首時》:“秋霜既下,衆林皆羸。”   32.載:昇,登。例,漢·董仲舒《舉賢良對策三》:“身寵而載高位,家温而食厚禄。”   33.隳:摧毁,廢棄。例,《吕氏春秋·順説》:“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   34.是以:連詞,因此,所以。例,《莊子·盗跖》:“知者之爲,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争,無以爲故不求。”   35.聖人:“聖”字的意義,《説文解字》表述爲:“聖,通也。”《古今漢語詞典》對“聖”字表述爲:“才能非凡,無所不通。”而對“聖人”則表述爲:“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綜合起來,“聖人”可以表述爲:“德才高超,事事通達的人。”例:《莊子·人間世》:“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成:實現;生:出現。   36.去:抛棄,舍掉。例,《孟子·告子下》:“ 是君臣、父子、兄弟盡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37.甚:過分,極端。例,《莊子·在宥》:“其無愧而不知耻也甚矣!”   38.奢:奢侈。例,《韓非子·十過》:“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39.泰:驕恣。例,《論語·子罕》:“拜下、禮上;今拜乎上,泰也。”

  【譯文】

  有人想要奪取國家政權而活動,我料想他們是得不到的。宇宙之内萬物恃之以生的自然法則,是不可以違背的,違背自然法則的行爲將使事業失敗,破壞自然法則將造成損失。萬事萬物的存在、變化、發展,有自主行爲的也有附和跟隨的,有相互吸引的也有相互排斥的,有發展增强的也有没落衰退的,有的節節攀昇也有的被推毁廢棄。因此,聖人教導世人做事不要極端,生活不要奢侈,待人不要驕恣。

  【評説】

  本章一開始就指出有些諸侯王想趁周王室日漸衰落而奪取國家政權的種種行爲,由此引發社會大動盪、大分化。例如有的諸侯王主動争搶盟主地位,有的諸侯王則隨聲附和表示支持,有些諸侯國重新聯合結成同盟,有些諸侯國則互相背叛使聯盟解體,有的諸侯國一步步强盛起來,有的諸侯國則一步步没落衰退,有的諸侯王受到擁戴,有的諸侯王則被誅殺……老子斷言:製造大亂、强行霸權是違背天道、背離民意的。因爲以兵强取天下,是以人民大衆的生命和鮮血作爲代價去换取野心家想要得到的權益,是折“神器”而逆行的霸道行徑,完全是非正義的。

  老子離周西去時,春秋時期結束,社會動盪延續不息,强權争奪不止,而且愈演愈烈。當時的周王室一蹶不振,其實力不如諸侯,無法號令諸侯。各諸侯在内政、外交、軍事上自行其是,而且愈益加重對百姓的剥削和掠奪,百姓對周天子“薄其上”,對諸侯王“惡其上”,紛紛逃往异鄉是“棄其上”。當時,有所謂“民聞公命,如逃寇仇”之説。百姓逃避“公命”,離鄉别井,生活没有着落,只有去偷去搶,於是淪爲“寇亂盗賊”,從而加深了社會混亂。這種情况,如老子所説之“正復爲畸,善復爲妖”。老子站在百姓的立場上,規勸諸侯王“去甚,去奢,去泰”。如果諸侯王不折“神器”,相反地以道履天下,國家就不會昏亂,百姓就不會遭殃。

  【思考】

  1.舉例説明“天下神器,不可違也,違者敗之,折者失之”。

  2.爲什麽要“去甚,去奢,去泰”?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