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44章 處虚守無3

  【經文】

  不1尚2銜3,使4人5不6相7争8; 不1貴9難得10之11貨12,使4人5不6爲13盗14; 不1見15可16欲17,使4人5不6心18亂19。 是以20聖人21置22之23 :虚24之11心25 ,實26之11腹27,弱28之11肢29,强30之11骨31。斯32人5常33無私34無欲35。夫36使4私37者38不敢爲39也40,爲13,無爲41,則42無不治43。

  【注釋】

  1.不:副詞,不要,勿。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   2.尚:推崇,注重。例,《莊子·天道》:“行事尚賢,大道之序也。”   3.銜:有階級差别或等級差别且有相應特權利益的稱號。例,唐·白居易《聞行簡恩賜章服》詩:“官衔俱是客曹郎。”   4.使:表示“……使……”。例,《莊子·齊物論》:“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   5.人:泛指任何人,人們。例,《莊子·至樂》:“人之生也,與憂俱生。”   6.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7.相:副詞,互相。例,《莊子·在宥》:“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而天下衰矣。”   8.争:争奪,搶奪:例一,《莊子·讓王》:“韓魏相與争侵地。”例二,《莊子·秋水》:“貨財弗争。”   9.貴:尊崇,崇尚。例,《莊子 · 知北游》:“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   10.難得:不容易得到。例,宋·陳與義《鄭州西齋書事》詩之三:“易求蘇子六國印,難得河橋一字書。”蘇子:蘇秦。   11.之:助詞,用於修飾語與被修飾語之間,相當於“的”字。例,《莊子·德充符》:“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况全德之人乎!”   12.貨:指珍稀物品,如金銀珠寶等。例,《莊子·駢拇》:“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   13.爲:做,干。例,《莊子·人間世》:“人皆爲之,吾敢不爲邪?”   14.盗:用不正當手段謀取或佔有。例,《莊子 · 胠篋》:“(田成子)所盗者豈杜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盗之。”知:智。   15.見(xiàn):顯現,顯示。例,《莊子·至樂》:“夜半,髑髏見夢。”   16.可:可能,能够。例,《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17.欲:不良慾念。例,《莊子·徐無鬼》:“君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   18.心:心思,心理活動。例一,《莊子·在宥》:“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例二,《詩經·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9.亂:使人心緒不寧、迷惑混亂。例,《莊子·天道》:“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放:仿傚;偈:急;揭:提出。   20.是以:連詞 因此,所以。例,《莊子·盗跖》:“知者之爲,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争,無以爲故不求。”   21.聖人:“聖”字的意義,《説文解字》表述爲:“聖,通也”。《古今漢語詞典》對“聖”字表述爲:“才能非凡,無所不通。”而對“聖人”則表述爲:“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綜合起來,“聖人”可以表述爲:“德才高超,事事通達的人。”例,《莊子·人間世》:“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成:實現;生:出現。   22.置:置身於,處於(某種狀態)。例,《史記·淮陰侯列傳》:“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爲戰……”   23.之:助詞,用在動詞之後,調整音節。例,《莊子·達生》:“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24.虚:謙遜。例,《易·咸》:“君子以虚受人。”   25.心:指心態,心理狀態。例,《莊子·人間世》:“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26.實:誠實。例,《莊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爲義,相愛而不知以爲仁,實而不知以爲忠,當而不知以爲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爲賜。”   27.腹:指内心,心中。例,明·劉基《贈周宗道》詩:“披腹陳否臧。”   28.弱:軟弱,引申作温和,和藹。例,《莊子·天下》:“以濡弱謙下爲表,以空虚不毁萬物爲實。”   29.肢:四肢,四肢與軀幹合稱肢體,比喻外表形貌。例,《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道,此謂坐忘。”   30.强:堅强。例,《書·皋陶謨》:“强而毅。”   31.骨:肉身内核支持身體的堅硬組織。引申爲骨氣,指人的氣度、品格。例一,《説文解字譯述(全本)》:“骨,肉之核也。”例二,《晋帝紀》:“王右軍目陳玄伯壘塊有正骨。”正:純正。   32.斯:指示代詞,這樣的。例,《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33.常:常常,往往。例,《莊子·人間世》:“始乎治,常卒乎亂。”   34.無私:没有私心。例,《莊子·天下》:“公而不黨,易而無私。”黨:偏袒;易:平和,和悦。   35.無欲:没有貪慾。例,《莊子·馬蹄》:“同乎無欲,是謂素檏。素檏而民性得矣。”   36.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37.私:私心,自私。私的古字是“厶”,指圖謀個人利益的姦宄邪行。例一,《説文解字譯述(全本)》:“厶,姦邪也。”例二,《莊子 · 天地》:“ 必服公儉,拔出忠公之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輯。”輯:和睦。   38.者:助詞,表示“……的人”。例,《莊子·人間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39.不敢爲:没有膽量做(某些事情)。例,《莊子·駢拇》:“餘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爲仁義之操,下不敢爲淫僻之行也。”   40.也:語氣詞,表示判斷。例,《莊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41.無爲:按照自然法辦事。例一,《莊子·田子方》:“夫水之於汋也,無爲而才自然。”汋:水自然涌出。例二,《莊子·至樂》:“天無爲以清,地無爲以寧。” “無爲可以定是非。”   42.則:連詞,表示接續,相當於“就”。例,《戰國策·趙策四》:“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乎?”   43.無不治:没有不能處理好的事。例,宋·包拯《致君》:“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譯文】

  不要注重有階級差别或等級差别且有相應特權利益的頭衔,使人們不去互相争名奪利;不要崇尚難以得到的珍稀物品,使人們不會用不正當手段謀取或佔有;不要顯露那些能够引發不良慾念的事物,使人心不迷惑混亂。因此,聖人處於這樣的狀態:謙遜的心態,誠實的内心,温和的形象,堅强的骨氣。這樣的人往往没有私心也没有貪慾。要使那些有私心的人不敢於謀求私利,人們爲國家工作時能按照自然法則辦事,就没有哪一件事情不能處理好了。

  【評説】

  本章强調要創造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使人“不尚銜”、“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

  本章提出“不尚銜”的根據,是第43章經文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天地”是指天道即自然法則。自然法則對萬物是不分親疏、平等對待的。聖人按照自然法則辦事,仿若道行,故也不仁,也不尚銜,與世無争。

  社會中有哪些“銜”?在古代有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見注)。在現代則有更多頭衔,如官衔、學衔、職衔、軍衔、警銜,而每種銜中又有正、副之分,以顯示官階、特權、地位、名譽、利益的差别。頭衔大,則特權大、地位高、名譽耀、利益豐厚。有特權的人,能够得到“難得之貨”,而且以能够“見可欲”而炫耀、自豪。這不能不引起社會衆人的矚目和攀比,進而引發人們爲了利益而互相争奪,且耍弄陰謀詭計,以求得到私利。近代西方學者如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一種“生存鬥争”理論,認爲物種之間特别是同類物種不同個體、團體内部的“生存鬥争”是必然的、是進化所必需的。以這種理論爲指導,物種之間或物種内部的弱肉强食、横行霸道也是必然的,則世界永遠不能實現和諧、平衡、有序的正常狀態。達爾文的這種“生存鬥争”理論,只是對非人性即不具備正常人的感情和理性的動物世界的獸性理論,人類如果以達爾文的這種“生存鬥争”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行爲,同樣是獸性的表現,是魔性或稱末性。春秋戰國時期强國侵略弱國,歷史上所有的侵略戰争,對殖民地的掠奪,是“生存鬥争”理論的大規模表現,也是獸性大發作的表現。你要爲自己的生存去争搶别人的利益,别人爲了維護自己的生存而反抗你的掠奪,刀爪相向,鮮血淋漓,這怎麽能實現“和”呢?當今世界,那些稱霸示强的集團、黨(幫)派、國家,在“生存鬥争”理論的指導下謀求超級特權和超級利益,是謀“私”的典型,是完全違背天道的。同樣,近代一些政治理論學説中也有把群體内部鬥争作爲推動自身進步的動力的論述。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内部鬥争時起時伏,這種鬥争難免被爲私者利用而演變成爲排斥异己的殘酷鬥争、無情打擊,這就從根本上破壞了和諧,破壞了安定,破壞了團結,從而嚴重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中華民族自老子之後二千五百多年來,有哪一個歷史時期曾實踐了老子提出的“不尚銜”、“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的理念呢?屈指數來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那時候,不論官大官小或平民百姓,一律稱呼“同志”;政府部門或軍隊系統,雖然有各種“長”級官員,但並不重視頭衔的稱呼,年長的稱“老”,年輕的稱“小”,年紀相當的直呼名字;特别是軍隊中,官兵帽子、制服、領章,都是一顆紅星兩面紅旗,唯一的區别是軍官的上衣多兩個口袋。在文教系統、科研機構,除了1949年以前已有學衔、職衔的老知識分子,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知識分子都没有頭衔。那時候,人們不追求特權利益,雖清貧却知足、常樂,更不垂涎金銀珠寶之類“難得之貨”,社會輿論都引導人們保持勤儉檏素,不宣揚各種可能誘發人們産生不良慾念的事物。因此,不論官場或民衆之中,全國上下呈現一種比較清明、和諧的社會景象。

  【思考】

  1.尚銜、難得之貨、可欲,這些有什麽不好?

  2.如何“使私者不敢爲”?

  注:

  參看《禮記·王制》。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