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24章 守柔處弱76

  【經文】

  人1之2生3也4柔弱5 , 其6屍7也4僵硬8 。 草木9 之2生3也4柔弱5,其6枯10也4干硬11。 故12僭13强14者15,死16之2徒17;守18弱19者15,生20之2士21。是以22木23强24則25兵26,兵27强14則25不28晟29。僭13强14者30爲31下32,守18弱19者30爲31上33。

  【注釋】

  1.人:人體,人的身體。例,《莊子·人間世》:“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散,由聚集而分離,此處比喻失去生命力。如《莊子·達生》有:“合則成體,散則成始。” “始”指本源狀態,萬物的本源狀態是“無”,人、木“散”而化爲“無”,就是生命體之“消亡”。   2.之:助詞,用於修飾語與被修飾語之間,相當於“的”字。例,《莊子·德充符》:“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况全德之人乎!”   3.生:活着的時候。例,《莊子·徐無鬼》:“是故生無爵,死無謚,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   4.也:副詞,表示强調。例,《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崖,而知也無崖。”   5.柔弱:柔軟。例,《隋書·隱逸傳》:“(徐則)至於五更而死,支體柔弱如生。”支:肢。   6.其:人稱代詞,他(它)(的)。例,《莊子·田子方》:“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   7.屍:死屍,屍體。例,《莊子·則陽》:“時相與地而戰,伏屍數萬。”   8.僵硬:硬邦邦的,不能活動。例,巴金《寒夜》三十:“他那五根手指不停地在喉嚨上擦揉,動作仍然遲緩而且手指僵硬。”   9.草木:泛指花艸樹木。例,《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10.枯:草木失去水分而乾枯,表示失去生機。例,《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   11.干硬:乾枯堅硬。例,宋·洪邁《夷堅支志乙·楊政姬妾》:“相公姬妾數十人,皆有樂藝,但少不稱意,必杖殺之,面剥其皮,自手至足,釘於此壁上,直俟干硬,方舉而擲諸水。”   12.故:連詞,所以,因此。例,《莊子·天道》:“故古之人貴夫無爲也。”   13.僭:過分。例,宋·蘇軾《渼陂魚》詩:“濱江易採不復珍,盈尺輒棄無乃僭。”   14.强:强横,强暴。例,《漢書·刑法志》:“政在抑强扶弱,朝無威福之臣,邑無豪杰之俠。”   15.者:助詞,表示“……的人”。例,《莊子·人間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菑:害。   16.死:自尋死路,走上死路。例,《莊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17.徒:指某種人。例,《莊子·秋水》:“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   18.守:保持。例,《莊子·達生》:“是純氣之守也。”   19.弱:柔弱,引申作温和,和藹。例,《莊子·天下》:“以濡弱謙下爲表,以空虚不毁萬物爲實。”   20.生:能活下來,有生機。例,《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蘄:求。   21.士:對人的稱呼。例,《莊子·徐無鬼》:“招世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   22.是以:連詞,因此,所以。例,《莊子·盗跖》:“知者之爲,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争,無以爲故不求。”   23.木:樹木,木本植物。例,《莊子·人間世》:“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   24.强:壯大堅硬。例,《淮南子·主術訓》:“木强而斧伐之。”   25.則:連詞,表示轉折,相當於“却”。例,唐·柳宗元《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26.兵:兵器,武器。例一,《説文解字譯述(全本)》:“兵,械也。”例二,《史記·禮書》:“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   27.兵:軍隊,武裝力量。例,《史記·蒙恬列傳》:“今臣將兵三十餘萬。”   28.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29.晟:興盛。例,《西垂石刻録·周李君修佛龕碑》:“自秦創興,於周轉晟。”   30.者:與形容詞組成名詞性詞組。例,《論語·子張》:“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   31.爲:是,就是。例,《莊子·大宗師》:“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爲聖人乎?”   32.下:下等的,最差的,不好的。例,《莊子·徐無鬼》:“下之質,執飽而止,是狸德也。”   33.上:上等的,最好的。例,《莊子·徐無鬼》:“上之質,若亡其一。”

  【譯文】

  人活着的時候肢體是柔軟的,人死了屍體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時候枝葉是柔軟的,草木枯死了枝葉是干硬的。所以,過分强横的人是自尋死路的人;而能保持温和待人的人,則是充滿生機的人。因此,樹木壯大堅硬的時候就會被人砍來製作兵器,而軍隊强横天下時事業就不能興旺發達。過分强横是不好的,保持温和才是好的。

  【評説】

  本章以具體事例説明要守弱而不要逞强。

  在第7章中曾指出“弱”是道的固有禀性,“守弱”也就是“葆陽”,是保持“和”的“天德”。所謂“和”,是指一種和諧、平衡、有序、正常的狀態。人與天(自然)和則精,人與人(社會)和則生。精是活力,生是生機。歷史上,約在老子出世前184年,晋國公子重耳爲逥避親人間的權力争鬥,從43歲出逃外國到63歲返回晋國當侯王,歷經20年,先後受其父晋獻公(佹諸)、同父异母弟晋惠公(夷吾)及其侄晋懷公(圉)三代人的追緝捕殺。在逃亡外國期間,其擁護、追隨者多次進言要求他回國争奪王位,但重耳以德示世,守弱而安,不去争奪權利地位。他流亡多國,得到多位諸侯王的同情和支持,雖也經歷艱難困苦,其實是韜光養晦,積德、和人,因此不但能生存下來,還能回國承繼侯位。後來,晋、楚兩軍相戰,重耳不但履行曾與楚王許下“退避三舍”(軍隊後撤90裏)的諾言,而且在回書應戰時語氣謙虚温和。重耳能這樣做,是“誠者,天之道也1 ”。所以,得到秦、齊兩國相助,大敗楚軍。後來,晋國發展成爲當時最强盛的諸侯國,是一方霸主。晋公子重耳,可謂是“守弱者,生之士”。

  在第11章中有“强梁者,不得其死”與本章之“僭强者,死之徒”的意思相近,歷史上也不乏其例。大約在老子離周王室西去那年,伍員(子胥)在吴國與公子光共謀殺害吴王僚時,精心策劃“鯉魚宴”,請吴王僚赴宴,把匕首藏在魚肚裏,由勇士專諸捧一盤燒鯉魚獻給僚吃。吴王僚雖有警惕,身穿三重堅甲,但仍擋不住專諸的匕首,受刺身亡,而專諸也被僚的衛士剁成肉泥。伍員後來又策劃勇士要離刺殺僚的兒子慶忌,雖然得逞,要離却也身首離异,其屍被沉江中。再如荆軻爲了替燕國太子丹報仇,應太子丹的要求去刺殺秦王,以獻燕國督亢地圖爲名,將匕首藏在地圖裏,到了秦王座前,慢慢展開地圖,圖窮匕首現,但荆柯不但没能用匕首刺殺秦王,反而被秦王刺了八劍。在這裏,專諸、要離、荆柯之流,皆可謂“僭强者,死之徒”。

  在近代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也曾逞强於一時,但最終都逃脱不了覆滅的命運。

  諸如此類,一如古人蘧伯玉所言:“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2 。”

  【思考】

  1.僭强與守弱哪一種具備天道的素質?

  2.你周邊有哪些僭强和守弱的事例?各有什麽結果?

  注:

  1.參看《孟子·離婁上》。 

  2.參看《莊子·人間世》。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