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17章 樸嬗成器28

  【經文】

  知1其2雄3, 守4其2雌5,爲6天下7谿8。 爲6天下7谿8,常9德10不11離12, 復歸13於14嬰兒15。 知1其2白16, 守4其2黑17,爲6天下7  谷18。 爲6天下7谷18,常9德10不11退19,復歸13於14無極20。知1其2榮21,守4其2辱22,爲6天下23式24。爲6天下23式24,常9德10乃25足26,復歸13於14樸27。樸27嬗28則29爲30器31,人32擁33之34若35爲36官長37,則29大治38不11革39。

  【注釋】

  1.知:體現,指顯現某種内在的本性。例,《吕氏春秋·自知》:“文侯不悦,知於顔色。”   2.其:指示代詞,這(些),那(些)。例,《莊子·人間世》:“傳其常情,無傳溢言。”   3.雄:强有力。例,漢·劉向《戰國策·序》:“然當此之時,秦國最雄。”   4.守:保持。例,《莊子·達生》:“是純氣之守也。”   5.雌:比喻柔弱、卑下。例,李鐘琴《論董仲舒之失寵》:“對於封建帝王來説,當然是越集權越好,越專制越好,天下萬夫爲雌,唯他一人爲雄。”   6.爲:作爲,當作。例,《莊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   7.天下:大地,地面。例一,《易·豐》:“宜日中,宜照天下。”例二,《淮南子·説林訓》:“月照天下。”   8.谿:溪澗,小河溝。例,《漢書·司馬相如傳》:“振谿通谷,蹇産溝瀆。”   9.常:永恒的。例,《莊子·天道》:“以無爲爲常。”   10.德:天道的品格,即自然品格,其本質是“和”,如老子所説“萬物負陰而葆陽,充氣以爲和”中的“和”,是使人、物、事都處於和諧、平衡、有序、正常運化狀態的“和”。例一,《莊子·繕性》:“夫德,和也。”例二,《莊子·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11.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12.離:背離,違背。例,《莊子·則陽》:“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   13.復歸:回歸,回到某種狀態。例,《莊子·知北游》:“今已爲物也,欲復歸根,不亦難乎!”   14.於:介詞,到,表示趨向。 例,《莊子·逍遥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15.嬰兒:初生的幼兒,比喻純樸、無私的先天自然本性。例,《莊子·人間世》:“彼且爲嬰兒,亦與之爲嬰兒。”   16.白:虚、無、陽(哲學概念)。例一,錢寶琮《中國數學史話》:“《河圖》就是1~10排列而成,呈太極形,以黑爲陰,以白爲陽,並不神秘。以考古發現推斷,伏羲時代有這些知識。”例二,朱廉方《太極拳術十要》:“天是陽爲虚爲無;陰是有,地爲陰爲實。”例三,《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闋:空虚;白:無。   17.黑:實,有、陰。例,見前例“白”字注釋之例一、例二。   18.谷:山谷,指山間泉水小溪流經兩山之間而通於河川的溝壑地段。例一,《説文解字》:“谷,泉出通川爲谷。”例二,《淮南子·地形訓》:“東方,川谷之所注……西方,高土川谷出焉。”例三,《莊子·胠篋》:“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淵實。” “谷”字,常用以比喻甘居低下,心胸寬宏,能容納萬物。   19.退:减弱。例,《南史·江淹傳》:“淹少以文章顯,晚節才思微退。”   20.無極:指天道。中國古代哲學中稱形成宇宙萬物的本源(原)。因其無色無聲無形,無始無終,至大無外,至小無内,故稱“無極”。例一,《朱文公文集》:“無極是宇宙的本原。”例二,《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21.榮:光榮,因做好事而受人尊敬。例,《荀子·榮辱》:“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辱:耻辱。   22.辱:受屈辱,被埋没,忍辱負重。例,《左傳·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23.天下:天下人。例,《莊子·駢拇》:“曲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24.式:榜樣。例,《書·微子之命》:“世世享德,萬邦作式。”   25.乃:副詞,是。例,《莊子·人間世》:“此乃神之所謂大祥也。”   26.足:完備。例,《論語·八佾》:“文獻不足故也。”   27.樸:未加工成器的原木,比喻自然本性。例一,《説文解字譯述(全本)》:“樸,木素也。” 例二,《論衡·量知》:“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樸。”例三,《莊子·天地》:“無爲復樸,體性抱神。”   28.嬗:演變,轉化。例,《漢書·賈宜傳》:“形氣轉續,變化而嬗。”   29.則:連詞,表示相承關係,相當於“就”。例,“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而游於其間。”   30.爲:變成,成爲。例,《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31.器:器具。例,《莊子·人間世》:“散木也,……以爲器則速毁。”   32.人:泛指任何人,人們。例,《莊子·至樂》:“人之生也,與憂俱生。”   33.擁:擁有,具備。例,諸葛亮《草廬對》:“操已擁百萬之衆。”   34.之:助詞,用在動詞之後,調整音節。例,《莊子·達生》:“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35.若:連詞,如果。例,《莊子·人間世》:“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   36.爲:擔任,充當。例,《莊子·讓王》:“子支父曰:以我爲天子,猶之可也。”   37.官長:長官,指地位高、權力大的官員。例,《墨子·尚賢中》:“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爲官長。”   38.大治:指國家治理得好,社會安定繁榮。例,《商君書·定分》:“故明主因治而終治之,故天下大治也。”   39.革(jí):通“亟”,病重,轉義作:危急,危難。例,《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

  【譯文】

  人之所以能展現出那種强而有力的内在本性,是因爲能保持柔弱卑下的品格,把自己當作地上的小河溝。把自己當作地上的小河溝而謙卑處下,就不會背離永恒的天道品格,回歸到純樸無私的先天本性。人之所以能展現出那種守虚處無的情操,是因爲能保持脚踏實地的作風,把自己當作能容納萬物的山谷。把自己當作能容納萬物的山谷,自然品格就不會减弱,回歸到天道的境界。人之所以能展現出值得被尊崇的氣質,是因爲受到屈辱、被埋没時仍能够保持忍辱負重,這可以作爲天下人的榜樣。可以作爲天下人的榜樣,自然品格是完備的,回歸到原木那種純樸的本性。純樸的原木將轉化成爲千家萬户所用的器具,具備原木那種獻身精神的人如果做大官的話,國家就治理得好、社會安定繁榮而没有危難。

  【評説】

  本章教導人們要“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能這樣做,相應地成爲“天下谿”、“天下谷”、“天下式”,並因而能“知(展現)其雄”、“知(展現)其白”、“知(展現)其榮”,這是“反者道之動”的必然,是“不召而自來”的體現。

  嬰兒、無極、樸,都是比喻先天本原的品格,即不與别人搶奪的、大公無私的、善利萬物的天道品格。老子針對春秋時期的社會現實,要求各諸侯王要“復歸於嬰兒”、“復歸於無極”、“復歸於樸”,就是要求他們恢復天道的品格,如堯、舜、禹那樣無争、無私,爲萬民謀福祉,故舜、禹之成爲“人主”,是“不召而自來”的。若各諸侯王能有這樣的心態就不會争强稱霸,就没有戰争,没有動亂,人民纔可以安居樂業,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平衡、有序、和諧,這就是“大治”。人們在讀《道德經》時,應該不離老子生活的時代背景,走進歷史,站在人民大衆方面,就能和老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只要站在人民大衆的立場上,不難明白老子所倡導之“和”的重大意義。所謂“和”,就是本節三處出現的“常德”,按照莊子的觀點,常德即是“無爲”之德,即按自然法則運化所表現出來的自然品德。自然法則是萬物恃之以生的法則,所以“常德”自然、正常,具備穩定、平衡、有序的屬性,是天道的品格,其本質是“和”,如《莊子·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又如《莊子·繕性》:“夫德,和也。”老子也説:“萬物負陰而葆陽,冲氣以爲和。”只有達到“和”,萬物才能生生不息,才能長晟不衰。

  【思考】

  1.本章之“嬰兒”、“無極”、“樸”與第34章經文“愚不脱於原”有何關聯?

  2.淺析“樸嬗則爲器,人擁之若爲官長,則大治不革(jí)”的意義。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