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13章 天下貴道62

  【經文】

  道 1者2,萬物3之4媪5,善6行7者8葆9 ,不10善6行7者8褒11 。美言12可13爲14士15尊16,美行17可13爲14人18嘉19。人20之21不10善22,何23棄24之25有26 ?夫27立28天子29 ,置30三公31 ,賜32與33拱璧34 , 貽35厢36駟馬37,不如38坐39進40此41道42 。古43之21所以44貴45此41道42者46何23也47?不10曰48有49求50以51得52,有49罪53以51免54耶55?故56爲14天下57貴45。

  【注釋】

  1.道:“道”包含三個層次的内涵:(1)指宇宙本源,即存在於先天宇宙中並演化生成天體的先天形態物質。例一,《莊子·天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故深而又深而能物焉。”能(音tài,態):形態,見《素問·厥論》:“願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例二,《莊子·大宗師》:“夫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天、地:指由先天宇宙演化而來的後天宇宙天體。(2)指自然法則,即客觀規律,或稱爲道理。例,《莊子·天下》:“夫塊不失道。”塊:指土塊的存在、變化。《莊子·繕性》:“道,理也。”(3)指自然品格,即道德。例,《莊子·則陽》:“道不爲私。”   2.者:助詞,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例,《史記·陳涉世家》:“陳勝者,陽城人也。”   3.萬物:指天體萬物,包括星體、無生命和有生命的物種。例,《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   4.之:助詞,用於修飾語與被修飾語之間,相當於“的”字。例,《莊子·德充符》:“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况全德之人乎!”   5.媪:對老年婦女的敬稱。例,《戰國策·趙策》:“媪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在經文中,媪字喻指生化、養育萬物的母親,即天道。   6.善:善於。例,《莊子·馬蹄》:“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   7.行:實踐,做。例,《莊子·天地》:“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   8.者:助詞,表示“……的人”。例,《莊子·人間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9.葆:保持。例,《莊子·田子方》:“人貌而天虚,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真:本性。   10.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11.褒:贊美。例,《漢書·王成傳》:“宣帝最先褒之。”   12.美言:正確的言論。例,《國語·周下》:“夫耳内和聲,而口出美言者,以爲憲令,而布諸民。”   13.可:副詞,堪,值得。例,《莊子·盗跖》:“其行乃甚可羞也。”   14.爲:介詞,被,引進施事者。例,《論語·子罕》:“不爲酒困。”   15.士:對人的稱呼。例,《莊子·徐無鬼》:“招世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   16.尊:尊奉,奉行。例,《莊子·在宥》:“無爲而尊者,天道也。”   17.美行:高尚的操行。例,《荀子·宥坐》:“今夫子累德積義,懷美行之日久矣。”   18.人:人人,每人。例,《莊子·庚桑楚》:“不仁則害人,仁反愁我身。”   19.嘉:贊許。例,《莊子·天道》:“嘉孺子而哀婦人。”   20.人:指部分人,某些人。例:《莊子·庚桑楚》:“不知乎人謂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軀”。   21.之:助詞,用於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例,《莊子·在宥》:“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樂其性。”性:本性。   22.善:指好的品行、言行。例,《莊子·在宥》:“故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 舉天下以罰其惡者不給。”給(jǐ):足够。   23.何:疑問代詞,爲什麽,怎麽。例,《莊子·大宗師》:“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24.棄:嫌棄。例,《莊子·應帝王》:“鄭有神巫曰李咸……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25.之:人稱代詞,他(們)。例一,《論語·雍也》:“冉子與之粟五秉。”例二,《莊子·人間世》:“彼且爲嬰兒,亦與之爲嬰兒。”嬰兒:比喻天真純樸的本性。   26.有:出現,發生。例,《荀子·宥坐》:“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饑色。”   27.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28.立:指登基,帝王即位。例,《莊子·在宥》:“黄帝立爲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   29.天子:帝王。例,《莊子·庚桑楚》:“天之所助,謂之天子。”天:指百姓,包括百官龢民衆。   30.置:設置。例,《漢書·百官公卿表》:“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馬。”   31.三公: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中的三種,即太師、太傅、太保。 例,《淮南子·修務訓》:“爲一人聰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   32.賜:賞賜、贈送。例,《莊子·説劍》:“賜之千金。”   33.與:給,給與。例,《莊子·山木》:“與而不求其報。”   34.拱璧:加工成弧形的大件玉石。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與我其拱璧。”   35.貽:贈送。例,《莊子·逍遥游》:“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36.厢:間隔成與房間類似的車厢。例,晋·阮籍《大人先生傳》:“倚瑶厢而徘徊,總衆轡而安行。”   37.駟馬:一車所駕的四匹馬。例,晋·左思《蜀都賦》:“高門納駟馬。”   38.不如:不及,比不上。例,《莊子·大宗師》:“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化:仿傚。   39.坐:固守,堅守。例,《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引申爲“保持、堅持”。   40.進:推薦。例:《史記·孫臏傳》:“忌進孫子於威王。”忌:田忌。   41.此:指示代詞,這,這個,這些。例,《莊子·知北游》:“吾知‘道’之可以貴,可以賤,可以約,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   42.道:指自然法則和自然品格。例一,《莊子·天下》:“夫塊不失道。”塊:指土塊的存在、變化。例二,《莊子·繕性》:“道,理也。”例三,《莊子·則陽》:“道不爲私。”   43.古:古人。例,《莊子·人間世》:“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44.所以: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提出原因。例,《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   45.貴:尊崇,崇尚。例,《莊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   46.者:助詞,表示“……的原因”。例,《莊子·大宗師》:“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   47.也:語氣詞,表示反問。例,《莊子·庚桑楚》:“禍福無有, 惡有人灾也?”   48.曰:説。 例,《孟子·樑惠王下》: “國人皆曰可殺。”   49.有:有人。 例,《左傳·僖公十六年》: “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齊有亂’。”   50.求:請求,要求。例,《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51.以:連詞,類同於先後相承的“而”字。例,《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其器高以粗。”   52.得:得到。例,《莊子·人間世》:“乃今得之,爲予大用。”   53.罪:過錯,過失。例,《史記·項羽本紀》:“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54.免:避免。例,《莊子·胠篋》:“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   55.耶:語氣詞,表示反問。例,《戰國策·齊策四》:“歲亦無羌耶?”   56.故:連詞,所以,因此。例,《莊子·天道》:“故古之人貴夫無爲也。”   57.天下:天下人,世人,百姓。例,《莊子·駢拇》:“曲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譯文】

  道這種東西,是生化和涵養天體萬物的母親,善於按照自然法則辦事和以自然品格作爲規範的人能保持實行天道,還不善於按照自然法則辦事和以自然品格作爲規範的人則贊美天道的理念。正確的言論應該被人尊奉,正確的行爲應該被人贊許。一些人有不好的言行,怎麽就出現嫌棄他們的做法呢?登基即位的天子,設置太師、太傅、太保來輔助治理國家,賞賜大臣珍貴的拱璧,贈送有厢座的由四匹馬拉的車,用這種特權來收買臣子求其效忠的辦法還不如堅持向大臣們推薦按照自然法則辦事和以自然品格作爲規範準則。古人崇尚天道是爲什麽呢?不是説有人求助於天道都能得益,有人可能犯罪但實行天道就可以避免嗎?所以,天道才被人們所尊崇。

  【評説】

  本章主題是闡述人類應當崇尚實行天道,即按照自然法則辦事和以自然品格作爲規範準則。老子在經文中規勸統治階級“立天子,置三公,賜予拱璧,貽厢駟馬,不如坐進此道”。“此道”就是天道。爲什麽“不如坐進此道”呢?因爲“此道”是“萬物恃之以生”的,只要對“此道”有求,則必將得益;在“此道”上行之,則可以避免罪過。何以見得?我們舉一個有關唐太宗李世民差一點錯殺馬夫的故事。李世民是一位軍人出身的皇帝,曾經多年的南征北戰,馳騁沙場。他愛好飛鷹走馬,捕獵野獸,對名馬格外垂青。在他一生中曾先後搜羅到八匹駿馬,在臨終前還囑咐畫師把他心愛的八匹駿馬畫下來,鑿石做成浮雕,以陪葬在他的陵墓裏,這即是《昭陵八駿圖》。

  李世民有一匹特别喜愛的駿馬,常在宫中飼養。一天,這匹馬莫名其妙突然死去,事先也没有生病的徵兆,他不由龍顔大怒,命人把馬夫捆上大駡一頓,然後命令衛士殺死馬夫。因爲這件事發生在後宫,大臣們不知道,所以無人勸諫。

  李世民厲聲喝駡馬夫,驚動了長孫皇后,她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身爲大唐第一夫人,却從來不干涉丈夫的公事,只是默默地處理好後宫的事情,免除皇帝的後顧之憂。她問明李世民發怒的緣由,匆忙趕來規勸丈夫説:“春秋時期齊景公有一匹駿馬,無緣無故地死了,景公大怒,要殺馬夫。宰相晏子請求先公佈馬夫的罪狀,然後再行刑。晏子説‘主公命你養馬,你却把馬養死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你使國君因馬殺人,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諸侯得知此事,必然輕視我國,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你有這三條罪狀,就該斬首’。景公聽出晏子的言外之意,就赦免了馬夫。陛下曾在書上讀到過此事,難道忘記了嗎?”

  李世民聽了皇后的話,怒氣消了,赦免了馬夫。事後他向房玄齡説:“皇後事事對我有所啓發,對政治也很有利。”

  這個故事描述了晏子以巧妙的方法引導齊景公“坐進此道”。長孫皇后以同樣的方法幫助李世民也“坐進此道”。此道對萬物一視同仁,此道視萬物爲刍狗,此道不仁(仁,指不平等待人),此道無親(親疏之分),此道是偉大的母親!母親多麽寬厚、仁慈!齊景公、李世民都曾魔性發作,失去“以慈爲之”的母性。但當得到啓示之後,能够“坐進此道”,投入母親的懷抱之中,在母性的感召下,終於能“以慈爲之”,赦免馬夫,避免犯錯。這兩個類同的事例説明,確實應當崇尚實行天道。

  【思考】

  1.爲什麽説“立天子,置三公,賜予拱璧,貽厢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2.你見過“貴此道者”,“有求以得,有罪以免”的具體事例嗎?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