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10章 終不畏阘34

  【經文】

   大道1泛2兮3,其4客5左右6。 萬物7恃8之9以10生11而12不13辭14, 功成15不13銘16有17; 怡18養19萬物7而20不13爲21主22,恪23銘16於24枵25;萬物7歸26焉27而12不13爲21主28,恪23銘16於24阘29。是以30聖人31終32不13畏33阘29,故34能35誠36其37阘29。

  【注釋】

  1.大道:天道,道,指宇宙本源(先天形態物質)、自然法則(道理)和自然品格(道德)。例,《莊子·漁父》:“惜哉,子之蚤湛於人僞而晚聞大道也!……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爲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   2.泛:廣泛。例,《莊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   3.兮:語氣詞,表示感嘆。例,《莊子·人間世》:“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4.其:人稱代詞,它(的)。例,《莊子·田子方》:“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   5.客:在人類意識之外獨立存在的,即客觀存在的事物、客觀規律等。例,《黄帝内經·九針論》:“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爲瘤病者也。”   6.左右:身邊,周圍,附近的地方。例,《世説新語·言語》:“此人宜在帝左右。”   7.萬物:指天體萬物,包括星體、無生命和有生命的物種。例,《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   8.恃:依靠,依賴。例,《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葦蕭而食者。”   9.之:人稱代詞,它。例,《莊子·天運》:“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栗,舍之則悲。”   10.以:連詞,因而。例,《莊子·大宗師》:“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11.生:生存,存在。例,《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   12.而:連詞,表示轉折,但是。例,《莊子·天道》:“天不産物而萬物化,地不長物而萬物育。”   13.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14.辭:推辭,不接受。例,《莊子·天地》:“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15.功成:功業,成就。例,《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虚假。”   16.銘:銘記,牢記在心。例,南朝樑·江淹《哀千裏賦》:“徒望悲其何及,銘此恨於黄埃。”   17.有:表示存在。例,《莊子·逍遥游》:“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天池:天然水域。   18.怡:和悦,快樂。例一,《説文解字》:“怡,和也。”譯:“怡,和悦。”例二,《楚辭·九章·哀郢》:“心不怡矣,憂與愁其相接。”   19.養:供養,畜養。例一,《説文解字譯述(全本)》:“養,供養也。”例二,《莊子·大宗師》:“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造:成。   20.而:連詞,表示更進一層。例,《莊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水淺而舟大也。”   21.爲:作爲,當做。例,《莊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   22.主:物主。例,宋·蘇軾《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23.恪:謹慎。例,《詩經·商頌·那》:“温恭朝夕,執事有恪。”   24.於:介詞,在……方面。例,《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25.枵:空,虚空,空無。例,範成大《次韵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詩:“寶玩何嘗救枵腹。”   26.歸:歸附,歸到一處。例一,《莊子·天道》:“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例二,《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若水之歸大海。”   27.焉:用於句中,表示停頓。例,《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8.主:主宰者,統治者。例,《莊子·盗跖》:“湯放其主,武王殺紂。”“矯言僞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29.阘:卑下。例,司馬遷《報任安書》:“今已虧形爲掃除之隸,在阘茸之中。”阘茸,卑賤之人,也指地位卑下。   30.是以:連詞,因此,所以。例,《莊子·盗跖》:“知者之爲,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争,無以爲故不求。”   31.聖人:“聖”字的意義,《説文解字》表述爲:“聖,通也。”《古今漢語詞典》對“聖”字表述爲:“才能非凡,無所不通。”而對“聖人”則表述爲:“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綜合起來,“聖人”可以表述爲:“德才高超,事事通達的人。”例,《莊子·人間世》:“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成:實現;生:出現。   32.終:自始至終。例,《戰國策·魏策四》:“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   33.畏:懼怕,害怕。例,《莊子·達生》:“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飲食之間,而不知爲之戒者,過也。”   34.故:連詞,所以,因此。例,《莊子·天道》:“故古之人貴夫無爲也。”   35.能:能够。例,《莊子·天地》:“能有所藝者,技也。”   36.誠:真誠。例,《莊子·徐無鬼》:“修胸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攖。”   37.其:指示代詞,這種,這樣。例,《莊子·大宗師》:“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爲樂可勝計邪?”

  【譯文】

  道是多麽廣泛啊!它客觀地存在人們的周圍。天體萬物依賴道而存在但是道不會推辭,道在創生天體萬物方面有功績、成就却不記住已有的業績;道樂意養育天體萬物而從來没有想充當物主,謹慎地牢記着守虚處無;天體萬物都歸附於道而道却不當主宰者,謹慎地牢記着保持卑微、低下。因此,聖人自始至終不害怕卑微、低下,所以能够真誠地保持這種謙卑處下的情操和作風。

  【評説】

  本章闡述大道的人格化品德。老子所論之道,稱爲天道、大道,有三個層次的涵義。

  第一層次:自然物質,宇宙本源。道是一種先天形態物質,是能量。這種能量所存在的時間和空間是“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的。也就是説,先天宇宙是一種無限時空。然而,宇宙大爆炸所形成的後天宇宙(其中存在天體萬物)則不是無限時空,或者説是“有頭有尾”的。這個“頭”對應於觸發宇宙大爆炸的臨界點。在這個臨界點上,後天宇宙是零時間零體積。大爆炸發生至今近137億年來,後天宇宙一直在膨脹,隨着時間繼續延續,後天宇宙所佔據的空間體積也將越來越大,而平均物質密度越來越小。根據現代天體物理學理論,一旦後天宇宙中的天體(星體)完全消失,只剩下光子、中微子、少量的正負電子、質子及其它粒子,而且它們彼此還在繼續遠離,一直到這些粒子也消失(轉化爲能量)的時候,宇宙大爆炸的生成物也就完全消失了。這就是説,後天宇宙是“有頭有尾”的(而先天宇宙無頭無尾),後天宇宙生於“無”又復歸於“無”中。

  先天形態物質是“無”,而“無”入出“有”間“無”間。入與出都是一種作用,正如希格斯玻色子(場)、中微子、重力、萬有引力、電磁作用力、輻射能等等,每時每刻都在入、出“有”間和“無”間,當然也入、出我們的身體器官,這些情况正説明“大道泛兮,其客左右”。

  第二層次:自然法則,客觀規律。道是物質及其所在時空自然運化所遵循的客觀規律,稱爲自然規律或自然法則,也即是道理。宇宙之中,凡物之自然存在、運動、變化的客觀規律,都稱爲自然規律或自然法則。以人體而言,體内各器官的肌肉、血液、細胞的生命活動,維持生命物質的吸收與代謝,有其客觀規律;人體與環境之間,衣食住行都與環境實際情况相適應,有其客觀規律;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從適應自然界到改造自然界,從取之於自然界到回饋於自然界,相互之間達到和諧、平衡、有序的正常狀態,保持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這其中有其客觀規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存在、運動、變化都有其客觀規律,或謂自然法則,老子則稱之爲“道”。“道”之所在,至大無外,至小無内。這説明“大道泛兮,其客左右”。

  第三層次:自然品格,天德。這是物、事、人按自然法則存在、運動、變化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化品德,稱爲自然品格,或叫做道德。在第22章中,老子對水的存在、運動、變化所表現出來的自然品格作了精湛的闡述。任何人只要能如水那樣,就是具備天道的品德。我們每個人自身,家裏的親人,周圍的朋友,從思想到行爲,每天都有所表現,都或多或少展現了某種自然品格。這種情况隨處可見,這也説明“大道泛兮,其客左右”。

  老子論述天道的人格化品德,是要人們能藉以作爲處世、行爲的規範準則。老子説“大道泛兮,其客左右”,這與當今人們所説的“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似。

  何謂“神”?莊子曰:“立原之本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1 ”。“夫明白入素,無爲復樸,體性抱神1 ”。“無視無聽,抱神以静2 ”。這些論述表明,“神”可以是天體萬物之本源,可以是自然法則和自然品格,也可以表示本性虚空,是“無”。總之,“神”即是道,是天道、大道。何謂“明”?莊子有言:“上悖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精……莫不失其性3 ”。“静則明,明則虚,虚則無爲而無不爲4 ”。細心琢磨可知,“明”即是理,是道理,也就是自然法則。

  綜合起來,“神明”是指道、道理和道德,即先天宇宙中獨立存在的自然物質、自然法則和自然品格,而“舉頭三尺有神明”是比喻説,在主管思想的頭腦上方就存在道、道理和道德。既然神明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思考問題時就該隨時引以爲據,才不失去其宗。

  【思考】

  1.如何理解“大道泛兮,其客左右”?

  2.老子所論述之“道”,有什麽内涵?

  注:

  1.參看《莊子·天地》。

  2.參看《莊子·在宥》。

  3.參看《莊子·胠篋》。

  4.參看《莊子·庚桑楚》。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