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6章 無有共處1

  【經文】

  道1, 可2道3,非4恒5道6; 名7,可2名8,非4恒5名7。無9,名10天地11之12始13;有14,名10萬物15之12母16。故17闡18無9,欲19以20觀21其22謎23;闡18有14,欲19以20觀21其24極25。 此26 兩27者28,同29處30 而31异32名7, 同33爲34之35先36,先36之37又38先36,衆39謎23之40萌41。

  【注釋】

  1.道:存在於先天宇宙中並演化生成天體的先天形態物質和相關的理念、學説。例一,《莊子·大宗師》:“夫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例二,《莊子·漁父》:“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例三,《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例四,《莊子·天地》:“夫道……視乎冥冥,聽乎無聲……故深而又深而能物焉,神而又神而能精焉。”例五,《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例六,《莊子·天道》:“夫道,於大不終,於小不遺。”例七,《莊子·秋水》:“道無始終。”   2.可:可以,能够。例,《莊子·知北游》:“舜問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   3.道:説,説明。例,《莊子·天下》:“《書》以道事。”   4.非:副詞,不是。例,《莊子·人間世》:“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5.恒:恒定,固定不變。例,劉禹錫《天論上》:“(天)恒高而不卑,恒動而不已。”   6.道:表達,展現。例,《莊子·天下》:“詩以道志。”   7.名:名稱。例,《莊子·逍遥游》:“北溟有魚,其名曰鯤。”   8.名:命名,選取名稱。例,屈原《離騷》:“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9.無:指先於天體存在的先天形態物質及其存在、運化法則,都是無色無聲無形的。例,《莊子·天地》:“泰初有‘無’,無‘有’無名。”   10.名:指稱(指出並稱説)。例,《論語·泰伯》:“盪蕩乎民無能名焉!”   11.天地:指先天宇宙。例,《莊子·天運》:“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   12.之:助詞,作“的”字。例,《莊子·德充符》:“ 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况全德之人乎!”   13.始:開頭,起初,宇宙本源,指有“無”而還没有“有”的先天宇宙中無色無聲無形的先天形態物質的存在及其演化,即是第二章中所説的“道”。例一,《韓非子·主道》:“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例二,《淮南子·俶真訓》:“所謂有始者,繁憤未發,萌兆牙蘗,未有形埒,無無蠕蠕,將欲生興,而未成物類。”例三,《莊子·達生》:“合則成體,散則成始。”始,即是古人所謂的“天地混沌如鷄子,盤古生其中”那種“混沌”狀態,古人所謂的“盤古”是開天辟地的神,造物主,老子稱之爲“天地之始”,就是先天形態物質,宇宙的本源。   14.有:指有色有聲有形的天體(特别是地球或類似地球的、可能存在生命物種的行星)、萬物的存在、運動、變化。例一,《莊子·庚桑楚》:“始無‘有’,既而‘有’生。”例二,《莊子·齊物論》:“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而况自‘有’適‘有’乎!”   15.萬物:指衆生萬物。例,《莊子·馬蹄》:“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車,萬物群生,連屬其鄉。”   16.母:指衆生萬物生殖、繁衍之地球。例,《易·説卦》:“坤。地也,故稱呼母。”注意:這裏的“萬物之母”與第二章經文中的“天下母”(本章經文稱爲“天地之始” )是不同的,“萬物之母”是由“天下母”演化而來的。   17.故:連詞,所以,因此。例,《莊子·天道》:“故古之人貴夫無爲也。”   18.闡:講明白,分析説明。例,《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19.欲:想,想要。例,《莊子·大宗師》:“父母豈欲吾貧哉?”   20.以:憑藉,借。例,《論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21.觀:詳細察看,考察、瞭解。例一,《説文解字》:“觀,諦視也。”諦:詳察。例二,《莊子·德充符》:“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惡:醜陋。   22.其:指示代詞,這(些),那(些)。例,《莊子·人間世》:“傳其常情,無傳溢言。”   23.謎:没有弄明白或難以理解的事物。例,秦牧《社稷壇抒情》:“這種‘大地芒芒’的心境,是和對於自然之謎的探索和對於人間疾苦的憤慨聯結在一起的。”   24.其:人稱代詞,它(的)。例,《莊子·田子方》:“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   25.極:頂點,極點,源頭。例一,《説文解字》:“極,棟也”。棟是房屋的正樑,引申爲屋脊,屋頂,表示頂點,極點。例二,《莊子·則陽》:“道,物之極。”例三,《莊子·逍遥游》:“猶河漢而無極也。”   26.此:指示代詞,這,這些。例,《莊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者,此之謂大本大宗。”   27.兩:表示兩方面(部分)。例,《莊子·大宗師》:“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28.者:助詞,與數、量詞組合,表示“……方面(部分)”。例,《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29.同:共同,一起。例,《莊子·齊物論》:“與王同筐床,食刍豢。”   30.處:停留之地。例,《史記·五帝本紀》:“遷徙往來無常處。”   31.而:連詞,表示轉折。例,《莊子·天道》:“天不産物而萬物化,地不長物而萬物育。”   32.异:不同。例,《韓非子·五蠹》:“世异則事异。”   33.同:相同,一樣。例,《莊子·德充符》:“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34.爲:是,就是。例,《莊子·大宗師》:“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爲聖人乎?”   35.之:介詞,在,於。例,《吕氏春秋·應言》:“使三軍饑而居鼎旁,適爲之甑,則莫宜之此鼎矣。”   36.先: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例,《莊子·大宗師》:“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爲高。”太極:指“無”和由“無”演化生成的“有”共存的宇宙。   37.之:連詞,而。例,《莊子·天地》:“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38.又:副詞,更加。例,《孟子·公孫醜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39.衆:許多。例,《莊子·齊物論》:“歷風濟則衆竅爲虚……地籟則衆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   40.之:助詞,用於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例,《莊子·在宥》:“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樂其性。”性:本性。   41.萌:萌生,發生。例一,《莊子·齊物論》:“樂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樂:樂聲;虚:簫管空虚;蒸:地表層的水汽;成菌:促使菌類滋生。例二,《莊子·田子方》:“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

  【譯文】

  道的理念,是可以説明的,但不是固定不變的表達方式;道的名稱,是可以選取的,但不是固定不變的名稱。無色無聲無形的先天形態物質,是天體的本源;有色有聲有形的天體(例如地球),是衆生萬物生息繁衍的地方。因此,分析、説明無色無聲無形的先天形態物質,是想借此考察、瞭解那些還没有弄明白或難以理解的事物;而分析、説明有色有聲有形的天體(例如地球),是想借此考察、瞭解它的源頭。無色無聲無形的先天形態物質和有色有聲有形的天體這兩種東西,共同存在於宇宙之中而有不同的名稱,先天形態物質和天體在宇宙演化進程中同樣是先存在的東西,天體的存在先於衆生萬物,而先天形態物質的存在又先於天體,許多没有弄明白或難以理解的事物就是從先天形態物質演化形成天體這裏發生的。

  【評説】

  本章説明瞭宇宙演化的基本進程:先天形態物質(“無”)→天體(“有”)→衆生萬物(“有”)。

  老子的睿智在於提出要“闡無”和“闡有”。從古代到現代,世界各國的大智慧者、科學家們在有意、無意之中,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去實踐老子的思想,所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宇宙演化模型,獲得了偉大的成就。近年來,英國天文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説:宇宙可以從“無”中來。這與老子的“無生有”的思想相近似。但是這個“無”到底是什麽?還没有弄明白,還需要“闡無”。

  先天形態物質,實際上還没有弄明白是一種什麽東西(如有“暗能量”説、“零場能量”説、“希格斯玻色子”説等),還是“謎”;對於天體的起源,也有待進一步探索和認識。可以肯定的是,先天形態物質與天體萬物都存在於先天宇宙中。

  【思考】

  1.你知道人類做了哪些“闡無”和“闡有”的事情?

  2.何謂“先之又先,衆謎之萌”?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