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61章

  【新經文】

  大國者,下游也,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也。牝常以静勝牡,爲其静也,故宜爲下也。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大國者,不過欲兼畜人;小國者,不過欲入恃人。夫兩者皆得所欲 ,而大者宜下。

  【原經文】

  甲本: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勝牡。爲其静也,故宜爲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爲下。

  乙本: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勝牡。爲其静也,故宜爲下也。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國者不過欲並畜人,小國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爲下。

  王弼: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勝牡,以静爲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爲下。

  書局: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也。牝常以静勝牡,爲其静也,故宜爲下也。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者,不過欲兼畜人;小國者,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皆得所欲,而大者宜下。

  【辨 析】

  本章經文中,《帛書老子校注》甲本經文用“邦”字,乙本經文與世傳本經文用“國”字,意義相同,都指諸侯國或泛指國家。四種版本的主要差异,甲本、乙本經文與書局本經文“爲其静也,故宜爲下(也)”,王弼本經文簡化成“以静爲下”。這裏以書局本經文作爲主要參考。

  “大國者,下游也。”世傳本經文原是“大國者下流。”甲本、乙本經文是“大邦(國)者,下流也。”“下流”有多義,即“河流的下游”,“微賤、卑下的地位”,“卑鄙齷齪”。此處取“下游”,直接用於經文之中。

  “牝常以静勝牡,爲其静也,故宜爲下也。”這是書局本的經文,甲本、乙本經文用“恒”字,與“常”字同義。王弼本經文把後面二句經文簡化成“以静爲下”,因果關係的表述欠佳,故不用。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這是甲本、乙本經文和書局本的經文,王弼本無“於”字,不合理。原經文在“則取於大國”之後有“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這二句經文只是對前面四句經文的説明,可有可無,這裏删除了。

   “大國者,不過欲兼畜人;小國者,不過欲入恃人。”甲本、乙本經文是“故大國(邦)者不過欲兼(並)畜人,小國(邦)者不過欲入事人。”這裏省略“故”字,又把“事人”校勘爲“恃人”,從實際情况看,小國與大國交好,或聯盟或聯邦,都是爲了借大國的力量求得保護,找個靠山,所以是“恃人”,而非“事人”。“事”與“恃”同音,假字無疑。

  “夫兩者皆得所欲,而大者宜下。”這是書局本的經文,王弼本經文多“其”、“爲”二字,世傳本經文有“兩者”,而甲本、乙本經文没有“兩者”,而且少一個“所”字。“皆”字,王弼本經文用“各”字,經文意義不變。

  本章勘字:游(流)恃(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