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60章

  【新經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履天下,其宄不生,非其宄不生,其生不傷人,非但宄不傷人,侯王也不傷 人。夫兩不兼傷於人,故德交歸焉。

  【原經文】

  甲本: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乙本: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王弼: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書局: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也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辨 析】

  四種版本的經文基本相同,甲本、乙本經文多三個語氣詞“也”,而且“弗”、“不”交叉使用。又書局本第五句經文用“民”字,其它三種版本經文作“人”字。

  “以道履天下,其宄不生。非其宄不生,其生不傷人。”原是“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這裏,以“履”取代“莅”,因爲“實踐”比“來臨”更切實重要。第70章有新經文“轍我者貴矣”,“轍”與“履”都有“實踐、實行”之意。又以“宄”取代“鬼”,宄是社會中實際存在的壞人。“宄”與“鬼”同音,“鬼”是假字。又以“生”取代“神”,“生”取“存在”之義,“神”是與“生”發音相近的假字。老子是無神論者,在《道德經》中“神”字出現八次,本章就有四次;而出現“鬼”字二次,全在本章中。其它章節出現“神”字的如:“谷神不死,是謂玄牝”。已校勘爲“古神不死,是爲烜牝”。“古神”是指以“道”命名的先天形態物質,是天地之母,萬物的創造者;又如“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現校勘爲“天下神器,不可違也”。“神器”指自然法則,即客觀規律,“神”即是“道”,“器”即喻爲法則、規律。再如“神得一以靈”、“神無以靈將恐歇”,現校勘爲“古神得一以精”,“古神無以精將恐歇”。這裏的“神”也是指先天形態物質。“神得一”是指先天形態物質按其固有的客觀規律運化。“一”字,在第42章是指宇宙演化的第一階段,在第39章是指自然法則。顯然,老子借用“神”字,毫無迷信或唯心思想。現在,本章中四個“神”字和兩個“鬼”字都不用了,用本義字“生、宄”。最後,經文末尾不用書局本之“民”字,而用其它三種版本之“人”字,因爲“人”字意義比“民”字廣泛,包括人民、百官。

  “非但宄不傷人,侯王也不傷人。”原是“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也不傷人(也)。”如果真的有超越生物界的、法力無限的“神”存在並傷害人民的話,這種“神”若爲“兇神”,則普通肉體之軀的聖人是不可能制止“兇神”傷害人民的行爲的,所以“神不傷人”的提法不科學,此句經文必有錯誤之處。如何校勘?雖然前段經文中的“神”字改爲“生”字,但這裏“非其神不傷人”却不宜改爲“非其生不傷人”,而宜改爲“非但宄不傷人”;而“聖人”本來就不傷人,但由於侯王也自稱聖人,所以這裏將“聖人”改爲“侯王”,因爲侯王若無道,萬民必遭殃。這樣,宄與侯王兩者都是實際存在的,那麽下續經文“夫兩不……”中的“兩(者)”就是實際存在的了。

  “夫兩不兼傷於人,故德交歸焉。”原是“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這裏“兩不相傷”易誤爲宄與侯王兩不相傷。現改“相”爲“兼”,又加“於人”二字,指宄與侯王兩方面都無法害人。

  本章勘字:履(莅)宄(鬼)生(神)宄(鬼)生(神)生(神)但(其)宄(神)侯(聖)王(人)兼(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