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37章

  【新經文】

  道恒無爲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正之以樸。正之以樸,夫也將無欲。無欲詣静,天下將自正。

  【原經文】

  甲本:道恒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將自正。

  乙本:道恒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將自正。

  王弼:道常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静,天下將自定。

  書局:道恒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静,天下將自定。

  【辨 析】

  “道恒無爲。”甲本、乙本經文作“道恒無名。”世傳本經文作“道恒(常)無爲而無不爲。”我們在第32章已經辨析“道恒無名”之提法不對,改“恒”爲“原”,取義“原本、本來”。因爲“樸”是“原木”,未加工的木材,而“道”是先天形態物質,是宇宙本源。“道”與“樸”都具備“原始”屬性,人們將“道”的運化法則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則功成事遂,人們將原木加工則轉化爲千家萬户所需要的器具,功用無量。老子提醒人們,不要看不起無色、無聲、無形的“道”,也不要看不起原始、無華的“樸”。它們雖不起眼,可千萬别在“道”和“樸”面前逞强。這是核心問題。在本章中,如果要重申,則“道恒無名”的提法同樣不對。如果是要引申,則如世傳本以“無爲”取代甲本、乙本經文的“無名”是合適的。但世傳本多“而無不爲”。對“道”這種自然物來説,老子説“道法自然(無爲)”,這就够了,不必再添加“無爲”的結果:“而無不爲”。所以“而無不爲”這四個字就成爲“贅言”,這裏删除了。對於侯王,若能“守樸”,也能堅持做到“無爲”,就是仿若道行。結果,必能出現“萬物將自化”,從而也就“無不爲”了。

  “化而欲作,吾將正之以樸。”原是“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何謂“欲”?《説文解字》注:“欲,貪慾也。”孔穎達疏:“心所貪愛爲欲。”承接前文“萬物將自化”,那麽此處的“化而欲作”是“萬物”中的哪一種“欲作”呢?充其量這僅僅是對人類或某些有思維能力的高等動物而已。又對“鎮”字,《説文解字》注:“鎮,博壓也。”譯:“鎮,廣泛地鎮壓。”對本段經文,順治皇帝在《御制道德經注》中雲:“作,動也。鎮者,壓定之,使不動也。”順治皇帝是不是有超自然的力量?他居然能把“萬物”“壓定之,使不動也”。皇帝之注釋離譜,就因爲濫用“鎮”字。試問,人類之貪慾能用鎮壓手段壓制住嗎?中華民族自夏朝以來四千多年的歷史,有哪一個朝代的統治者用鎮壓手段壓制住貪官污吏之“欲作”呢?就算是現代文明、法治社會,立法、執法、施法各種機構林立,可是貪污腐敗事件依然此起彼伏,無法制止。這就表明,用强行鎮壓不可能杜絶貪慾。從老子“柔勝剛、弱勝强”和“以慈爲之”、“輔萬物之自然”的教導來看,這裏以“正”字取代“鎮”字,即是從正面啓發教育方面考慮,使人們的不良慾念得到端正,即以“無私”修身,才能去除“貪慾”,舉國上下、媒體輿論、各級學校教育……都宣傳無私、無貪,開展正面教育。老子作爲導師,必然“正之”而非“鎮之”。“鎮之”是强爲,不合於“道”。又在“樸”之前“無名”二字也删節了。“樸”已是名了,爲什麽在“樸”這名字之前又加“無名”二字?能增加什麽意義?第32章中的“樸”字爲什麽不冠以“無名”二字?爲保持一致性,此處把“無名”二字删節了。

  “正之以樸,夫也將無欲。無欲詣静,天下將自正。”世傳本經文是“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静,天下將自定。”甲本、乙本經文則爲“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將自正。”首先是原經文“亦”字與新經文“也”字,在句中雖然都是副詞,但爲了對“將無欲”起强調作用,必須用“也”字。而在總體校勘方面,甲本、乙本經文的格式可取,但改“鎮”爲“正”,又去“無名之”三字。在“不欲以静”中,改“不”爲“無”比較通俗,而改“以”爲“詣”,意思更加明確,即“無欲至静”。“不欲以静”中的“以”,如果與“鎮之以無名之樸”中的“以”字起同等作用,則只能作“用”、“依據”理解,這樣就成爲“用静來實現無欲”,這就本末倒置了。“無欲”是本性的體現,“静”是性溢於表的結果。可見,改“以”爲“詣”可以避免混淆。又“天地將自正”中的“地”字,本義字應爲“底”字,“天底”就是“天下”,用“天下”較通俗。高明對“不欲以静,天地將自正”注釋爲:“謂根絶貪慾,清静無爲,天象乃運轉正常,地氣與四時相應,則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但問題是前文指“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誰將不欲?天地運轉不正常,風不調雨不順,能視爲“欲作”嗎?誰知天地有何欲?天地倘若有欲,“吾”以樸能“鎮”住嗎?誰有能力鎮住天地?可見經文中不能用“天地”,宜用“天下”。“天下”與前面的“萬物”,説到底也只是局限於人類和人類社會中的政務,民事。

  本章勘字:正(鎮)正(鎮)詣(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