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灣小區安全管理文化發展之探討

  隨着經濟成長,民主開放,“小區警政”的思維興起,對台灣小區安全管理文化産生重大影響。從1991年通過“保全業法”,1995年通過“公寓大厦管理條例”,及1996年公佈實施“消防設備師(士)管理辦法”等等,均顯示小區自治的特色。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在後重建過程中,使得小區營造迅速普及。接着2002年衛生署推廣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安全小區,2003年依據 WHO 的指標提出“智能型小區”的概念,2004年12月推動“物業管理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到2005年“行政院”的“台灣健康小區六星計劃”,2008年經濟部配合“行政院”頒佈“愛台灣十二建設藍圖”政策,積極推動“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劃”,强調小區安全文化與科技的結合。而台灣近年來推動的“小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劃(2016-2021年)”係文化部爲因應當前全球數字化及經濟泡沫化等外部危機與挑戰,以及日漸嚴峻的資源分配不均、社會力不足、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等内部社會現象,所提出的因應重點及執行策略。綜觀上述,我們發現台灣地區小區安全管理文化的發展,呈現了幾個主要趨勢,包括:小區自治私人安全産業的興起。小區安全文化的需求增强,小區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小區安全管理的科技化。小區安全管理的整合化。本文將就上述小區安全管理的五大趨勢,深入分析探討。

  一、小區的定義

  所謂小區傳統上是指“小區是居住於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動及服務體系的一個人群”。“小區”一詞雖然已經成爲社會大衆生活中常用的詞句,但是小區的定義却莫衷一是。陳其南教授認爲:“小區的本意比較接近‘社群’或‘共同體’的含義,它既非單純的空間地域單位,也非行政體系的一環,它應該是指一群具有共識的社會單位,所謂共識也就是‘小區意識’。因此,一個小區當然指的是‘人’而非‘地’;是‘社群’而非‘空間’。”夏忠堅:《大家來打拼:教會參與小區營造手册》,台北中華福音協進會、世界展望會,2000年初版。

  因此,小區一詞,通常包含三項意涵:1、指居住於某一特定區的一群人,或這些人生活所在的區域。2、指一群人具有共同經濟利益或共同文化傳統的人群。3、指共有並共享相同意念與情境。

  此意涵中,顯現出“地理區域”、“社會互動”、“共同朋友”等要素。由於這種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問題,共同的需要,遂産生一種共同的社會意識,促進小區居民的組織與整合,彼此相互合作,以集體行動共謀小區之發展。林伯峰、黄清彦(2006):《數字家庭與小區安全管理》;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係:《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97-108頁。

  學者陳東陽(2010)陳東陽(2010):“從犯罪預防整合觀點探討‘駐衛保全’與‘物業管理’整合經營政策”,中央警察大學2010社會安全與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則具體指出,如就現有法律明文規範而言,“公寓大厦管理條例”所規範之各區分所有權人所形成的生活團體。爲求權利義務之易於執行,公寓大厦應成立管理委員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住户有違反規定者,亦有處罰之明文,因此,時下所謂的小區,以公寓大厦管理條例所界定的公寓大厦範圍最爲明確。

  二、台灣小區安全管理的現况

  台灣地區1987年政治解嚴,隨着民主化脚步、人權意識、及實用主義的提昇加上“小區警政”的思維興起。因而形成執法人員也體認到,警察權力的來源,除了法律與專業外,更要得到小區民衆的支持。而警察的功能,也由犯罪控制延伸到犯罪預防與問題解决。而警察勤務的執行方式,也因警察真空論(Vacuum Theory):警力無法隨時提供小區安全的完整保護,而有民營化的主張,私人警衛也隨之出現。李涌清(2002):《小區守望相助與犯罪預防》。警大教授合著:《各國小區警政比較》第八章,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由於建築營建與房地産等相關産業的蓬勃發展,經濟部於1987年函請内政部放寬大樓服務業限制,造就了台灣地區公寓大厦管理維護業與保全業興起的背景。

  2005年“行政院”提出“台灣健康小區六星計劃”,以産業發展、社福醫療、小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六大面向作爲小區發展的目標,稱之爲“六星”。2006年强調“小區治安”爲現階段的重點計劃,全力啓動警政、社政、民政、消防、家暴防治等單位,連同小區民衆一起來拼治安,務必使台灣的社會、居家生活安全,並善加運用村(裏)及小區人力資源,共同推動小區治安工作,强化小區自我防衛能力,以建構優質的治安小區。這是台灣近年來,推動小區安全最主要的政策。

  三、小區安全文化與科技的結合

  台灣居家建築,大都傾向集合式小區住宅設計;因此,無論户數多寡,是獨棟住宅、集合式住宅,還是别墅住宅,都會自然地形成一個小區,並借由小區内住户彼此的相互薦舉,選出小區委員,組織成小區管理委員會,進行各類的小區管理工作,其中“小區安全之維護”、“小區環保之推動”,在過去小區安全的發展調查中,往往分居第一、二名。提出“安全小區”概念的瑞典皇家醫學院温斯朗教授 ( Dr. Leif Svanstrom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支持下,設立世界衛生組織小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WHO CCCSP)。2015年9月後,由非政府組織(NGO)“國際安全小區認证中心 (ISCCC)”接手,協助全世界任何地區的大小小區從事安全促進工作,並以公開認证的方式標示,借此推廣安全促進的理念,並形成世界性的“安全小區網”。

  因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四大生活指標:安全性、保健性、便利性及舒適性,更將安全的重要性點出。黄雅綾(2003)黄雅綾:“居家之智能型安全系統接口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2003年。依據 WHO 的指標提出“智能型小區”的概念,指出智能型小區是將居家的防灾、防盗、緊急求救等安全管理系統整合,透過因特網、傳感器、衛星導航等技術整合,讓居家的安全設備以智慧化的監控及控制管理模式,建立適用的人性化智能型安全系統接口,預防意外及灾害的發生,用以保障生活安全。隨着“數位家庭”與“智能型小區”觀念的形成,經濟部乃積極推動“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劃”,計劃以智慧小鎮(smart town)與智慧經貿園區(i-park)爲推動智慧生活科技應用開放場域的二大推動主軸,於該場域内將整合運用三種網絡系統(寬帶網絡、數字電視網絡與感知網絡),推動舒適便利、農業休閒、安全防灾、醫療照護、節能永續、智能便捷等六大領域智能科技應用,該計劃簡稱爲“i236計劃”。經濟部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劃推動辦公室(2009):“智慧生活科技運用(i236)計劃”。2019年10月18日瀏覽自:https://docsplayer.com/20910835-%E6%99%BA%E6%85%A7%E7%94%9F%E6%B4%BB%E7%A7%91%E6%8A%80%E9%81%8B%E7%94%A8-i236-%E8%A8%88%E7%95%AB%E7%B0%A1%E4%BB%8B.html.

  四、現階段台灣小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劃重點

  台灣爲延續已被點燃的民間活力,針對過往的執行成果及局限,並因應當前全球數字化及經濟泡沫化等外部危機與挑戰,以及日漸嚴峻的資源分配不均、社會力不足、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等内部社會現象,文化部特别提出“小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劃(2016-2021年)”其目標如下:

  (1)擴大藝文扎根建構文化價值。借由文化活動的推展,創造居民共同新生活價值理念,以共創地方文化魅力的光榮爲目標,進而持續不斷的提出各項實際改善行動,與政府協力促進小區良善循環發展。(2)促進多元參與創新城鄉發展。引導多元的創意與跨域專業的媒合,讓各方能量能落實於在地經營上,有故事就有價值,跨域合作將以更多的創新作法,普及藝文資源與提昇文化生活公平參與機會,深化小區的價值建立與互動模式,創造産業價值與認同價值的最大化。(3)分層輔導培力强化行政動能。由聚焦在地議題上,建立讓民間團體與政策、預算、執行的交互方式及參與管道,逐步實踐公民審議,重新建立社會新價值。除此之外,關於雙向輔導策略,除强化區域服務網絡引進民間力量協力之外,對於最接近小區民衆的行政機關—鄉鎮市區公所層級,亦將全面培力以引發在地小區投入文化扎根及參與社造工作。

  五、台灣小區安全管理與文化發展的趨勢

  綜合上述的探討,我們發現台灣地區小區安全管理文化的發展,呈現了幾個主要趨勢,包括:

  (一)小區自治私人安全産業的興起:“駐衛保全”與“物業管理”公司的紛紛出現便是明证。台灣地區除了前述保全業的興起外,近年來開始重視物業管理,故而近年來物業管理相關産業協會紛紛成立,其中,1998年成立的“中華民國物業管理經理人協會”不僅是公寓大厦管理條例暨施行細則研修的重要推手,更在確立公寓大厦管理維護專業公司的成就上貢獻良多;1999年成立的 “台北市公寓大厦暨小區服務協會”除於2001年起開始承辦内政部營建署的公寓大厦管理服務人培訓講習外,亦於小區活動的舉辦多有貢獻;成立多時的“崔媽媽基金會”亦於2001年開始承接台北市公寓大厦管理委員會訓練營,扮演協助管理委員會處理管理維護事務的重要角色。(陳俐茹、陳建謀,2007)陳俐茹、陳建謀:《物業設施管理發展現况與展望》,載華夏技術學院:《2007年物業管理暨防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文京開發出版,第383-392頁。上述這種現象,均充分顯示私人安全産業的興起趨勢。

  (二)小區安全文化的需求增强:以台灣健康小區六星計劃所提出的“小區主義”的核心價值來看,其内容主要包括:“行政院”:《台灣健康小區六星計劃説明書》(2005年)。(1)以小區作爲政府基層之施政單位,强調小區的主體性及自主性。(2)培養小區自我詮釋之意識及解决問題之能力。(3)培育小區營造人才,强調培力(empowerment)過程的重要性 。因爲營造的是“生活”,食、衣、住、行、育、樂無所不包,所以稱爲“總體”。而生活的長期累積就是“文化”,因此,小區營造所提出的計劃或推動的工作便需扣連“在地文化特色”(一般强調由人、文、地、産、景切入尋找),而非把每一個小區都營造成相同的模式。也因此,提出小區營造計劃與工作的前提就是“符合小區(生活)需求”,而需求經由小區居民的共識所决定。這就是小區安全文化需求日增的具體例证。

  (三)小區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化:陳東陽(2010)陳東陽:“從犯罪預防整合觀點探討‘駐衛保全’與‘物業管理’整合經營政策”,中央警察大學2010年社會安全與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研究指出,駐衛保全與物業管理從業人員資格條件,分别規定於“保全業法”與“公寓大厦管理服務人管理辦法”相關條文中。因應台灣經濟成長及社會安全需求,1995年3月1日,内政部消防署正式成立,使台灣消防組織從此與警察組織分立,而消防勤業務重心也由以往的“被動搶救”轉型成“主動預防”。1995年8月公布新的消防法,設立了防火管理制度、消防設備代檢制度、和消防設備專技人員的证照制度,來維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防火管理人訓練爲:防火管理初訓講習課程(訓練時數16小時)及防火管理復訓講習課程(訓練時數8小時)。考選部也於1996年開始舉辦“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特種考試消防設備人員考試”,對台灣民間産業所需消防專業技術人員之水平提昇,有重大影響(唐雲明,2008)唐雲明:《消防專業人員教考訓用之探討》,考選部:《國家菁英季刊》2008年第4卷第4期,第159-183頁。。

  (四)小區安全管理的科技化:小區安全文化與科技的結合,形成所謂“數字家庭”與“智能型小區”,智慧生活科技將逐步運用到小區安全管理。智能型小區是小區管理科技化、現代化、智能化的一種新理念,利用網絡、感知傳感、AI智能、安全監控、雲平台以及衆多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一種綜合場景體現。充分藉助因特網、物聯網,涉及到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綫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把握新一輪科技創新革命和信息産業浪潮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信息通信(ICT)産業發達、RFID 相關技術領先、電信業務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通過建設ICT基礎設施、認证、安全等平台和示範工程,加快産業關鍵技術攻關,構建城區 (小區)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於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産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城區(小區)形態。

  (五)小區安全管理的整合化:目前台灣地區公寓大厦管理維護主管機關是内政部營建署,屬於營建系統,而建築物昇降設備設置及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证也是屬於營建署主管;但是消防設備主管機關則是内政部消防署;再者保全業主管機關是内政部警政署;最後污廢水排放檢測申報與排放許可证申請之主管機關則是環保署,管理模式呈現四軌並行管理的制度。盡管前述“數字化小區”、“All in One防灾整合平台”或是無綫傳輸的應用技術,固然讓小區安全管理整合化的趨勢更爲容易,但是從治安、防灾、家暴、服務等需求項目日趨多元的情形下,政府機關反而令出多門,而“駐衛保全”與“物業管理” 在現行法令規範下,又被强制“分業”,使一般民衆無所適從,既影響效率,又徒增許多困擾。因此這種多頭管理機制,亟待整合。

  六、結論:三方合作社區安全才能永續

  朱金池(2007)朱金池:《警察機關與私人安全産業間關係之研究》,《警政論叢》 2007年第7期,第1-13頁。 研究便指出,未來之安全管理體系,應是由私人安全産業、非營利組織及政府機關等所搆成的鐵三角關係(如圖1所示)。三者必須共同合作保護安全的目標,才能使其免受一切危害及减損財産損失。政府部門方面,包括警察機關和立法部門等;私人安全産業方面,包括保全公司、大樓管理業者,以及生産安全科技産品的業者等;在第三部門方面,則包括與治安有關的非營利組織,或是學術機構等。上述這些組織,組成了治安的治理網絡,亦即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

  圖1 未來小區安全管理體系(數據源:朱金池,2007)

  當然,小區安全管理只有硬件的設備是不够的,還必須有軟件的“小區安全文化”及專業的小區安全服務人員相配合,才能使小區安全落實。由於各别小區在“地理區域”的差异性,加上住户成員結構的獨特性,因此,其“私密”及“安全”的需求也會不同。這種“管理整合化、需求客制化”的趨勢也將持續。面對這種趨勢,産業界必須長期有計劃培養小區安全管理的專業人力資源,而小區則需加强安全評估、落實事故控制、建立應急計劃以提昇小區安全文化。如此,小區安全才能持續穩定的維持!



  唐雲明,台灣消防退休人員協會總會長、銘傳大學犯罪防治係兼任副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