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海堂堂人境廬

  晚清愛國詩人黄遵憲《人境廬詩草》蜚聲中外,而地處廣東梅州的黄遵憲故居——人境廬却鮮爲人知。

  人境廬建於1884年春,位於梅州市東山小溪唇,同黄遵憲祖居“榮裕第”比鄰。大門上“人境廬”三個遒勁古檏的大字,出於日本書法家大域成瀨温的手筆。其意取自陶淵明“結廬在人境”和杜甫“步屟隨春風”的詩句,反映廬主淡泊明志、高曠致遠的襟懷。

  步入中堂,迎面是黄遵憲的肖像,旁掛黄遵憲自撰、著名金石篆刻家商承祚教授書寫的“藥是當歸花宜旋復,蟲還無恙鳥莫奈何”的對聯。左墻掛着興中會會員謝纘泰畫的一幅“時局圖”,圖中有“沉沉酣睡我中華,那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似裂瓜”的題詩。

  黄遵憲字公度,别號人境廬主人,1848年生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一個官僚地主家庭。1876年中舉,此後他相繼出任清朝駐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官員。1894年回國後,發起創辦《時務報》,聘樑啓超爲主筆,爲維新大造輿論;1897年在湖南任職期間,積極推行新法,掃除積弊,但在地主階級頑固派的壓制下,他“改從西法,革故鼎新”的主張是行不通的。戊戌變法失敗後,黄遵憲受牽累被罷了官,在人境廬過着鄉居生活。他的不少詩篇就是在這個廬宇裏寫成的。1905年他逝世於是廬。

  “窮途竟何世,餘事且詩人。”黄遵憲一生從不屑以詩人自居,但却以熔鑄百家、漭養萬有的詩篇獲得很高的聲譽。樑啓超稱他是詩界革命的旗幟,丘逢甲把他譽爲“詩世界之哥倫布”。

  黄遵憲是華僑的代言人。在《逐客篇》、《番客篇》等以華僑爲題材的作品中,他描寫華僑對鄉音“過耳音難忘”的眷戀祖國、摯愛鄉土之情,唱出了華僑“雖則有室家,一家付飄泊”的悲歌。他還寫道:“近來出洋衆,更如水赴壑,南洋數十島,到處便插脚。他人殖民地,日見版圖廓,華民三百萬,反爲叢驅雀。”以沉鬱的筆力勾勒出一幅國力積弱的畫圖,揭示了没有强大祖國作後盾華僑備受欺凌的真諦。

  黄遵憲還是華僑的保護人。在任舊金山總領事時,有一次美國官員藉口華僑違反衛生條例,逮捕了許多華僑。他聞訊後趕到監獄,叫隨從丈量監獄的容積,然後理直氣壯地質問他們説,這裏的衛生狀况難道比華僑住所要好嗎?在事實面前,美方理屈詞窮,不得不釋放被關的華僑。“幾年辛苦賦同袍”,道出了他履行職責、維護僑胞權益的甘苦寸心。司徒美堂1950年著文稱他是“中國駐美外交官中唯一能保護華僑工作的人。”在五步樓上,我們還看到了黄遵憲在新加坡總領事任滿返國時華僑送給他“恩留樾蔭”、“利普通商”兩個匾額的復製件。

  梅州人民和嘉屬華僑、港澳同胞對黄遵憲非常崇敬,引爲驕傲。由於人境廬年久失修,到七十年代末已由原占地面積500平方米,變成僅殘存100平方米的建築物。爲紀念這位先賢,梅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修復人境廬籌備委員會”,撥出專款全面維修;旅港嘉屬商會也寄10萬港元襄助其成。修復的項目有園圃、假山、息亭、無壁樓、藏書閣、五步樓、七字廊、十步閣等。其中五步樓“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和息亭“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從五步樓、十步閣、望百步長江”的楹聯,熔景、事、情於一爐,頗能概括廬宇的風貌,體現主人的生活情趣。

  70多年來,我國和世界一些國家的學者不斷地撰文著書研究黄遵憲,近年更是碩果纍累。他的護僑精神也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評價。去年3月,梅州市舉行了慶祝人境廬修復開放和黄遵憲研究學術交流會的活動。自修復開放以來,已接待參觀者二萬多人次,其中不少是華僑、港澳同胞和外國友人。爲《人境廬詩草》箋注的黄遵憲研究專家錢仲聯先生,曾用“四海堂堂人境廬”的詩句,恰如其分地點出了作爲近代史重要人物的黄遵憲其人其廬的地位。

  刊於《華聲報》1983年12月4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