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綻放的青春

  編者按:《珞珈山》同學習作中,以“花”爲題的散文真不少。限於篇幅,這裏輯録一束。

  是流霞滑下山崗?是彤雲飄落平原?朵朵都是這樣紅呵,像一樹飛揚的火焰這般熱烈喲,點點丹紅,看見你,就想起了火紅的十月、火紅的旗海,頓時,你把我胸中的一腔豪情點燃……

  你的根須,深扎在壯鄉的土地,陽光和雨露使你充滿生機。山野裏,公路邊,有你高大的身影,然而又是那樣平凡,那粗壯的枝干和碧緑的葉子托着你,像托出一顆火紅的心。每當狂風撲來,你巋然挺立,方顯出高尚情操;每當暴雨打來,你昂首怒放,更展現火紅肝膽。無怪人們親切地把你叫作英雄花。道不完你的品質才氣;無怪人們把你叫作鳳凰雲,贊不完你的美貌雄姿。你用生命的血液,把每一片花瓣染得彤紅,不是爲了炫耀自己的美麗,而是爲了裝點這南國的無限風光。

  羅小東《題紅棉花》,原載《珞珈山》第3期

  迎着早春的和風,一片片,一樹樹,櫻花開了。仿佛每一朵花蕾,都在同一時分聽見了春天的信息,只一夜工夫,東湖側畔,珞珈山麓,昇騰起了層層輕柔的彩雲,在挑檐之間静静地飄浮。櫻花來得早,勝過一向被人們譽爲“早發”的桃花,連迎春也還没來得及抽出嫩芽。嚴冬已經很長很長,人們早就急切地聽候春天的脚步聲。因此,輕雲流霞般的櫻花,立刻唤來了絡繹不絶的遊客,吸引了無數情思。

  人們常常嘆息,如煙如雲的櫻花,一陣風雨,就會落英紛紛,凋謝一盡。傳説日本人感傷於櫻花,勝於對櫻花的摯愛,他們從櫻花頽然而去,聯想到自己,生活無望,愛情無常,人生短促……其傷懷之情,鬱結而不解。

  從珞珈山頂,俯瞰那點綴着彩雲的土地,我想即使一陣春雨,櫻花隨風飄灑,豈能阻止春天的脚步?高大的雪鬆,濃密的香桂,都盡情的吸吮着滋潤的雨露,更顯得葱緑。小草鑽出泥土,桃花綻開了花苞,就連櫻花凋謝後的枝干上,也吐出了點點柔潤的緑葉。這是多麽熱烈争榮、欣欣向上的春意,哪裏尋覓出一點冷落,憂鬱的情調呢?

  劉晨鋒《春日的櫻花》,原載《珞珈山》第4期

  晋人説:“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願春風飛往北國。今天我也“聊寄一枝春”。願長風,捎着我一枝春花飛向富士山下。我敬愛的岡叔叔,正在櫻花樹下狂歡游樂,他會把我這枝花珍藏到心中。

  光陰流逝,多少往事,也跟着去了。然而,您——一位爲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流血奮鬥的國際主義戰士,我們可愛可敬的叔叔,却永遠地、永遠地留在我心中。

  暮春三月,鶯飛草長,鳥語花香。叔叔,您記得江南的春光是多麽美嗎?還有那所離療養院不遠的武漢大學?現在我已是武漢大學的一名學生了。我料到,叔叔聽到這個消息後,一定會情不自禁地連聲説,“好!好!太好了!”是嗎?叔叔。

  號稱天然風景區的武漢大學,今春花事更勝,花色更鮮。一叢叢櫻花如輕雲流霞,聽説這是純粹的日本櫻花。老師説,櫻花從來没有這麽香。也許是今年的春意太濃了吧。是的,一聞着它,心都醉了。

  我永遠不會忘記,十多年前您深情地給我和小弟哼着這首日本古謡:

  櫻花啊,櫻花啊!
  暮春時節天將曉,
  霞光耀眼花英笑,
  萬里長空白雲起,
  美麗芬芳任風飄。
  去看花?去看花!
  看花要趁早。

  叔叔,您和我全家的那張合影,現在又掛在我家的墻上了。這是我們生活中的一杯醇酒,在那人妖顛倒,是非混淆的年月,雖幾經抄家,但它在您的小朋友的收藏下,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現在,我在它的兩邊各裝飾了一張櫻花照。那時,您被污衊爲“間諜”、“特務”,逼得您在您灑下了鮮血和汗水的土地上住不下去了,但我們知道傷殘的折磨没有奪去您的意志,癱痪的痛苦没能使您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今天,您日夜係念的中國,雲開日出,萬物復蘇,這是一個多麽振奮人心的春訊!您一定會爲中國人民慶幸、歡欣!

  王橋英《聊寄一枝春》,原載《珞珈山》第4期

  月下的珞珈山,千樹萬花。像朱自清先生所描繪的那樣,仿佛從乳汁中洗過。尤其是那一樹櫻花,本來似白玉琢成的,再染上皎白的月色,遠遠看去,比仙女的羅裙還要聖潔。

  不覺離櫻花近了。月亮像玉兔躍上了中天,灑下光輝。小徑上盪漾的波光把我引進櫻花的行列,隨徑看去,兩排櫻花搭成穹頂,宛若一道玉砌銀壘的隧洞。又偶而看見一棵櫻花點綴在叢林中,像大海中的雪浪花,使林海變得歡樂,或在那斷崖上,負勢竟上,枝頭沾滿了游雲。

  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陣遺憾,“你明麗鮮妍能幾時?”可我轉念一想,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櫻花從不以此而頽廢傷感,自暴自棄,而是用蓬勃旺盛,努力向上的精神來點燃它生命的旅程,用滿腔的熱情來裝點春天,用清香催發人的生命活力,用明潔的慧心教人思想純潔,用忘我的生長鼓舞人的鬥志。鬢髮斑白的人,看到它會想到“志在千裏”,而不知老之將至;血氣方剛的人,看到它會感到,不投身激流壯烈一世爲最大的耻辱!

  陳順智《生命之春》,原載《珞珈山》第4期

  王橋英自述:

  高考前:上學十二年,下鄉三年,工作一年。

  高考時:走進考場,只是爲了滿足一個簡單的願望,見識高考考場,嘗嘗高考的味道,屬無準備、無壓力、無奢望的考生。

  進校後:在慶幸“三無”居然還能考中的同時,又發現新“三無”伴隨左右:無家學背景、無創作經歷、無文學夢想。因爲如一張白紙,所以認真聽課、認真記筆記、認真考試,自得其樂於純粹的簡單之中,順利完成學業。

  畢業至今:幹了30年電視的活兒,全然與當年所學課業無關,用影像畫面説天道地,在電視節目中談古論今,從《祖國各地》、《九州方圓》、《神州風采》、《中華民族》、《當代工人》、《當代教育》、《法律講堂》直至《百家講壇》。

  工作之餘,常去往長城外、古道邊的鄉村小院——曬日、種地、看花、讀書、音樂、烘焙、小飲、烹飪、爐火、聽雪,以此庭院静好、歲月無驚的“十樂”,當作送給自己的一份大禮吧!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