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營部”的由來

  “營部”成立於何時?書記與口傳並無明確説法。大一時,高伐林、吴兆龍、張立偉、李棟、徐少舟、劉彦博及我七人在老八舍二樓同居一室。因爲寢室面積最大,所以後來又有趙譽泳、張冀平二人加盟,這樣形成了九人同室的格局。當時雖然也是其樂融融、歡聲笑語不斷,但終究因爲年紀差异較大,彼此不是十分熟悉,所以還不能明心見性,更可能因爲寢室對面的厠所濁氣熏天,抑制了大家的清明之氣。

  到了大二,重新調整房間,張立偉、趙譽泳、吴兆龍、劉彦博和我仍然還同寢室,只是搬到了西頭朝南的第三間,而其他4位同學則搬到了西頭朝北的第二間寢室。雖然房間分開了,但畢竟情誼深厚,所以往來頻繁。大二是比較輕鬆的時候,學習既已熟習,温飽也已滿足,於是高談闊論、吹枯生虚,上至國家大事,下及個人問題,謔語浪言也隨着滋生開來。這樣就有了“營部”,“營部”的成立大約在大二的下學期。

  “營部”的得名,好像是由東昇兄首倡。不過他老兄所説的不是“營”,而是“淫”。“營部”之定名,是經伐林、立偉二位仁兄修飾雅化的結果。一字之變,頓時讓整個“營部”嚴明起來,頗有些軍事化的味道了。“營部”機構既定,不能無帥,於是大家共推立偉兄爲“營長”,以肯定他在圈内不可動摇的地位;又推伐林兄爲“教導員”,以發揮他中流砥柱的作用——“教導員”本來是叫“指導員”的,但大家考慮到韓老師是我們的指導員,爲避免僭越之嫌,只好改稱“教導員”。大家還推東昇兄爲“通訊員”,一則以表彰他對營部的突出貢獻,二則以發揮其經驗豐富、神通廣大的優長。其他諸君,雖然是級别不同,但却各自欣然領得將令而去。至此,“營部”鐵三角的領導格局完全形成。

  “營部”在三巨頭的領導下形勢一片大好,組織管理是井井有條,活動安排是高潮迭起。參與的人也日益增多,精神内容也更加豐富多彩,大有魏晋人物的通侻之風。清談的,如立偉兄之引經據典、伐林兄之博採中外,譽泳兄以醫學科律相實证、兆龍兄以智慧聰悟來推波,其他則或是點石成金,或是機鋒犀利。一時間,佳言似屑、妙語如珠,聽衆中心領神會的則捧腹大笑,懵懂不知的也相視而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營部”至此,可謂盛極!

  上述諸兄也不可獨擅其美。共襄盛事的還有李棟兄、冀平兄、少舟兄、陳晋兄、厚蘭兄、安東兄、吕波兄、躍先兄、天明兄、興國兄、可鳴兄、業安兄、喜梅兄,等等等等。時代久遠,記憶模糊,不能一一具列,得罪得罪!若兄之美名不能傳之於世者,餘之罪也!

  三十餘年,勿勿過去,撫今追昔,不禁感慨,“營部”已散,風流未沫!

  聊記點滴,以博一笑,如有謬誤,以俟明者!

  陳順智自述:

  陳順智(1957~),男,祖籍湖南瀏陽,出生於湖北石首,哲學博士。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當過知青、工人,77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先後師從文學史家胡國瑞教授、美學家劉綱紀教授攻讀文學碩士、哲學博士。1993年晋昇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昇爲教授。歷任武大中文系總支副書記、副主任,文學院分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武漢大學留學生院副院長、武大期刊社副社長等職,并兼任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法人代表)、湖北李白研究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古代美學、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及中國詩學的研究。前後爲研究生、本科生、留學生、成教生等不同層次的學生講授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專題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專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專題研究》、《詩賦研究》、《先秦兩漢文學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學史》、《唐宋文學史》、《宋元文學史》、《明清文學史》、《中國文化概論》《旅遊文學》、《旅遊文化》、《中國詩學》、《文心雕龍研究》、《唐詩名篇導讀》、《魏晋玄學六朝文學》、《六朝詩學》、《六朝詩歌分類研究》等20餘門課程;1998年應邀任香港樹仁學院客座教授並講授《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中國古典詩詞研究與鑒賞》。專著《劉長卿詩歌透視》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類三等奬;《魏晋南北朝詩學》獲中南五省人民出版社優秀圖書奬;《東晋玄言詩派研究》獲湖北省第四届優秀社科成果奬人文著作類第三等奬。出版有《魏晋玄學與六朝文學》)、《劉長卿詩歌透視》、《魏晋南北朝詩學》、《東晋玄言詩派研究》、《唐詩》、《宋詞》、《黄鶴樓集校注》,譯著《中國文學史》、《中國詩史》、主編《三國智慧》、《國學讀本》(十八册)等20餘種,約400餘萬字。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