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00. “台灣番民屋宇”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作者汪毅夫)近人徐珂《清稗類鈔》第一册於“台灣番民屋宇”條下記:“台灣番民之建築屋宇,先植棟柱於地,然後削竹爲椽,編茅爲瓦,成圓蓋,合力擎舉,置棟上。前後皆有闔扇,雕繪髹涂,色殊麗,兩旁皆細竹編爲花艸等紋,外堅密而中無間隔,形狹長,遠望如畫舫,又擇平地,編藤架竹木,高建望樓,每逢禾稻黄茂收穫登場之時,至夜,呼群扳緣而上,以延睇遐屬,平地亦仗械支柝,徹曉巡伺。”

  文人妙筆,將茅草屋宇説成一道風景。我藏有一套日據台灣時期印行的《日月潭》(圖一)風景明信片,其中就有當地邵族(Tsao,又稱曹族、水沙連族、阿裏山族等)在日月潭畔建造的茅草屋宇(圖二),確實是建於“平地”,其“形狹長”,同日月潭聯爲一道風景也。其拍攝時間也恰是“禾稻黄茂登場之時”,圖中有人正在自家庭院翻曬稻穀。當然,有時也會有“大殺風景”的圖片。我在汪洋《台灣視察報告書》(中華書局1917年版)看到茅草屋前懸掛“貫於索”的頭骨照片(圖三),其圖片説明是:“番人有以多得异族人頭顱勇士標誌之習慣,故屢出番地,獵取首級。或以盤石爲棚而架之,或貫於索而懸於倉前,或以竹木爲架而陳列之”。作爲歷史上曾經真實存在的情形,這種圖片看看就好、不看也罷。

  附帶言之,中華書局是1912年創辦的,汪洋《台灣視察報告書》爲其創辦初期的出版物,圖文並茂,書中收録照片128張,頗具文獻價值。

  (2018年5月26日記於北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