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77.對“改姓名”的軟反抗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作者汪毅夫)我在《日據時期台灣户籍謄本》談到對日據當局在台灣推動“改姓名”的軟反抗,談到“女改男不改”的方式和例子。有台灣青年朋友提問:有没有其他軟反抗的方式和其他軟反抗的例子呢?我知之不多,先補充講述一個“女改男不改”的例子罷。台灣著名學者曹永和教授的夫人和夫人的妹妹在日據時期的日本名字分别是花子和貞子,台灣光復後分别改爲中國名字若華和明貞。曹夫人的兩個弟弟張鈺和張鎮則不曾取日本名字。順便説一句,台灣大學黄美娥教授乃出於曹教授門下,也是很好的學者。

  對“改姓名”的軟反抗還有“明改暗不改”,其要點是改用的日本姓同原本的中國姓隱藏着緊密的關聯。例如,將吕姓改爲宫本。據説此舉曾經吕姓長輩在明信片上印:“我想把‘吕’字保下來,所以取‘宫’字,它表示吕姓人戴文官帽(教員),建議吕姓者用‘宫’字爲復姓之一字,是否贊成?”分發全台吕氏族人徵求意見,結果是回信咸表贊成,多數同意改爲宫本。這是明改暗不改之一例。當然,更多的是直接用原姓氏的郡望或堂號爲姓,如陳姓改爲潁川,台灣作家張大春的小説裏有這樣一段話:“她的名字叫潁川秀敏。我説,潁川是個姓嗎?她説,當然,是貴國的所謂堂號。張君的堂號是什麽呢?”實際上,陳姓的郡望不僅潁川一地,還有汝南、東海、廣陵、下邳等;而以潁川爲郡望的除了陳姓,還有鍾、干、烏、賴、姚、餘、田、陸、孫、晁、虞等姓。

  (2018年4月14日記於北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