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持續擴大經貿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一、中華文化是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

  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中華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孕育,多民族優秀傳統理念、習俗及優良社會風尚的融合及凝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重民本、守誠信、求大同、崇尚和合及國富民强等核心價值觀,已成爲促進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源泉。當今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作爲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構建和提昇兩岸國際綜合競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引擎。

  長期以來,大陸積極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豐富及發展關於促進國家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思想及政策内涵。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指出:“兩岸同文同種都是炎黄子孫,兩岸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繁榮負有不容推諉的責任。統一祖國是一個關係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務。在解决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人民日報1979年1月1日。

  。1982年,鄧小平正式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工作方針。1995年江澤民在兩岸關係八項主張中提出:“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係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2003年,胡錦濤同志發表了“三個有利於”和“四點意見”的對台政策講話,其核心意涵是要做有利於台灣人民、兩岸關係和中華民族振興的事,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大力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深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團結兩岸同胞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12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豐富、發展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創造性的提出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張,極大地推進了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其對台思想體系内涵主要包括:第一,兩岸同胞一家親。“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係、情之相融,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兩岸同胞一家親,扎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2014年習近平接見連戰一行講話”,新華網2014年2月18日。第二,兩岸携手建設命運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兩岸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面對新形勢,要堅定信心、增進互信,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携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第三,兩岸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同胞共同選擇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第四,兩岸同胞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强、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夙願。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第五,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講話”,新華網2016年3月5日。

  第六,給予台灣同胞同等待遇。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爲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習近平作《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國網2017年10月18日。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堅持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立足於祖國統一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從兩岸一家親出發,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大陸已逐步發展和完善對台工作思想和政策體系,成爲新形勢下推進兩岸擴大經貿合作,加速經濟社會融合的重要引擎。

  二、兩岸經貿合作是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重要途徑

  (一)兩岸貿易及投資發展增强了兩岸的相互依存

  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後,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的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及兩岸“應當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的政策主張,積極開啓了兩岸貿易往來。大陸對台實施“同等優先,適度放寬”等一系列支持性經貿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兩岸貿易發展。1979年,兩岸貿易額爲0.8億美元,2016年則昇至1796億美元。目前,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及貿易順差來源地。截至2016年底,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貿易依存度已達40%左右。近幾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額基本保持在1000億美元左右,截止2016年底,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額累計13095.6億美元。

   大陸實施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制定並實施《台商投資保護法》,吸引台灣資金大規模西進。據台灣統計,截止2016年底,台商對大陸投資1645.9億美元,占台灣對外投資總額的60%,大陸位居台灣對外投資第一位。大陸企業赴台投資起步較晚,2009年6月底台灣有條件開放陸企投資,因受台當局種種限制性措施影響,迄今大陸企業對台投資規模不大。據台灣統計,截至2017年底,大陸企業累計投資金額爲19.56億美元。 

  兩岸貿易及投資增長支持了兩岸經濟發展,實現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從大陸來看,對台灣産品進口的持續增長滿足了大陸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陸資源及技術缺口,同時也帶動了大陸企業技術及經營能力的提昇,總體上提高了大陸經濟能力及發展水平。近年來,台灣服務業加快進入大陸,爲大陸居民提供了較爲先進的金融、保險、醫療、教育、養老、旅遊等方面的專業服務。一方面,滿足了大陸居民生産及生活需求,增進了人民福利;另一方面,也支持了大陸服務業發展及經濟結構調整昇級。

  從台灣來看,兩岸貿易投資發展對台灣經濟影響增大。首先,台灣對大陸巨額貿易順差使其擁有巨額外匯存底,支持其金融穩定及經濟發展。其次,台資企業與島内企業建立起産業合作價值鏈,支持台灣産業發展。2015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的機械及電機設等10大産業中,有7大産業出口佔據大陸市場第一位,其餘則爲第二及第三位。第三,兩岸貿易投資發展,對台灣經濟發展做出較大貢獻。據台灣有關方面統計,2002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對當年台灣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72.33%,2003年達75.84%。特别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兩岸貿易支持台灣快速擺脱危機影響,爲台灣經濟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動能,發揮了經濟“推進器”作用。

  産業合作是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重要力量。隨着兩岸經貿合作規模持續擴大,兩岸産業合作也逐步拓展與持續深化。已成爲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産業結構趨向優化。兩岸産業合作從傳統制造業爲主逐漸向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爲主發展。根據台灣統計,截至2008年,台灣對大陸製造業投資金額占其投資總額的884%,服務業占103%。2016年,台灣對大陸製造業及服務業投資金額分别占其投資總額的774%和195%。在製造業中,台商對高端製造業投資持續增長。截至2008年,台商對大陸對高端製造業投資占製造業投資總額的525%,而2016年則昇至596%;大陸企業在台灣投資主要以高端製造業及服務業爲主,截至2017年底,陸資對台灣投資前三位的産業:批發零售占282批發與零售業占282%、銀行業占103%,電子零組件業占98%。

  ——地區結構趨向均衡。隨着大陸經濟結構調整及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兩岸産業合作逐步從東部沿海地區向内陸地區擴展。據台灣統計,2008年,台商投資的前五個省區(江蘇、上海、廣東、福建、浙江)占對大陸投資總額的899%,2016年這一比重下降爲693%。同期,台商對大陸中西部地區投資比重則從101%昇至307%。如中部地區的河南省躍昇至台商大陸對投資第二位。安徽、四川及湖北等中西部地區均進入了前十位。

  ——轉型昇級步伐加快。其一,産業價值鏈延長、合作空間擴大。其二,産學研合作研究開發新産品。其三,以品牌爲主導建立緊密型合作。其四,建立製造業與服務業合作産業鏈。

  ——民間機制性、制度性合作持續發展。2010年,兩岸簽署ECFA實施後,兩岸開啓了産業合作的制度化、機制化進程張冠華:《兩岸産業合作的回顧與前瞻》,《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2011年兩岸達成並頒佈關於加强産業合作的共同意見,兩岸相關部門選取五個行業及相關城市作爲合作重點,建立了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車、冷鏈物流、LED及智慧城市等兩岸優勢産業與城市合作。大陸政府持續實施支持性政策,扶持試點城市及地區試點産業發展。目前盡管官方機制性互動停擺,但民間機制性合作仍在持續進行。2008年起,由兩岸企業家共同倡議發起的、每年舉辦的兩岸企業家峰會,是兩岸經濟界最具權威性、開放性、務實性的高端交流合作平台。目前這一民間交流機制仍在務實運作,每年繼續召開會議探討兩岸産業合作相關問題,不斷拓展合作新領域,對兩岸産業合作進行有效引導及協調。

  30多年以來,盡管兩岸關係受到一直政治或其他因素干擾,發展趨勢復雜曲折,但由於兩岸經濟發展中的互補互利關係,在市場規律作用下,兩岸經貿交流一直呈現持續穩步發展態勢,並成爲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和穩定器。通過兩岸經貿合作發展,逐漸拉近了兩岸人民的距離,增加了兩岸的相互接觸和瞭解,也爲實現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不斷累積和創造條件。

  三、新時期兩岸經貿合作前景展望

  當前大陸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經濟增長由速度型向質量效益性轉變,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不斷涌現。在大陸加快經濟轉型昇級、實施《中國製造2025》及“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等多種發展戰略的新形勢下,兩岸企業要加快結構調整及轉型昇級,加快與大陸經濟發展的融合,不斷增强其市場競争力及盈利能力,優化兩岸經貿合作的結構,提昇合作水平。

  (一)世界經濟形勢向好,拓展合作新空間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週期性上昇階段,主要經濟體發展態勢良好。IMF預期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5%,發達國家增長2%,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增長45%,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經濟增長速度達68%。全球經濟形勢向好將有利於兩岸貿易發展。其次,隨着世界經濟形勢好轉,全球製造業迅速發展,有助於兩岸投資增長及産業合作價值鏈提昇。世界主要國家相繼實施振興實體經濟戰略,美國推行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突出工業40、英國實施工業戰略十大支柱等。多個新興經濟體也制定了製造業發展戰略。全球製造業發展將帶動資本設備、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擴大對大宗商品需求,也將擴大兩岸貿易、投資及産業合作空間。

  (二)“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新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大陸與沿綫國家初步形成新的區域經貿合作格局。今後中國大陸將持續推進與沿綫國家的投資、貿易及産能合作。未來5年大陸從沿綫國家進口將達到2萬億美元,同時要與沿綫國家加强貿易投資便利化進程,共同推動簡化通關、檢驗檢疫、税收等監管程序;將與30多個國家簽署經貿合作協議,與沿綫國家合作實施100個貿易投資促進項目;與沿綫條件具備的國家共建經貿産業合作區,發展符合當地産業需要的産業集群。上述舉措將拓展兩岸産業合作新的增長點,深化兩岸産業不同層次合作發展。中國大陸一直積極支持台灣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台商利用“中歐班列”拓展海外市場(如台灣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參與)。近期大陸政府將推動相關省區建立與“一帶一路”相關的産業園區,鼓勵和協助台商入駐。與此同時,海協會還組織台商到四川、新疆等中西部地區考察,積極推動台灣企業加入“一帶一路”建設。

  (三)大陸經濟增長及結構調整帶來新機遇

  未來一個時期,大陸爲實現雙百目標,經濟將持續穩定增長,預計GDP增速在6-7%左右。隨着大陸經濟穩步增長,經濟增長方式將由投資驅動向消費拉動轉變。未來五年中國市場進口額將達8萬億美元,利用外資額6000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7500億美元。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60%,人均收入將翻一番。中國經濟發展和内需市場較快增長將爲兩岸産業合作轉型昇級提供新空間。隨着結構調整,服務業將成爲大陸經濟主導産業,進而爲台灣優勢服務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四)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新機遇

  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大陸沿邊、沿海及内陸地區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擴大對外開放的進程中,將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探索實施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及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近期國務院發佈擴大開放利用外資20條措施,外資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方面可享受《中國製造2025》相關政策。同時放寬製造業、服務業、採礦業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積極吸引相關外資進入。這些重大舉措均將極大地優化大陸投資環境,爲外商及台資進入中國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制度性保障。近年來大陸進一步擴大對台開放、支持台灣企業轉型昇級。2016年9月,大陸通過《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修正案,對負面清單以外的台資企業設立由審批改爲備案管理。近期政府又出台多項便利台胞的措施,在法律服務、國家社科基金、台胞卡等方面擴大開放。今後一個時期,要積極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台工作新理念,加快給予大陸台胞在生活、生産經營、創新發展等多方面與大陸居民的同等待遇。

  總之,兩岸經貿合作持續發展,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隨着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規模的擴大,要積極貫徹和落實習總書記對台工作新思想及新理念,推動兩岸合作逐漸從經濟層面向社會層面拓展,積極推進兩岸經濟社會全面融合發展。


  劉雪琴:作者係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