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心靈契合

  一、前言:“心靈契合”是和平統一的保障

  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釣魚台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台灣各界人士時發表了“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的重要講話,首次明確、系統闡述了“兩岸一家親”的重要思想與理念。習近平表示,“我們的血脈裏流動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我們精神上堅守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魂”,“慰平心裏創傷需要親情,解决現實問題需要真情”。“習近平: 兩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圓中國夢”,新華社北京2014年2月18日電,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18/c_119393683.htm.

  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表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習近平:一國兩制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况”,中評社北京2014年9月26日電,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92&kindid=0&docid=103403555.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第十二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强對命運共同體認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新華社北京2016年3月5日電,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05/c_1118243972.htm.

  以上習近平對台政策“心靈契合”和“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宣示,體現了對台灣同胞的軟性要求,博感情,講親情,更勝於生硬的政治口號。兩岸關係發展,不僅要追求和平發展,還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努力促進與增進兩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實現心靈契合。“兩岸一家親”的論述有助於拉近兩岸同胞的感情和心理距離,促進兩岸“心靈契合”。而兩岸“心靈契合”不僅有利於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并且對兩岸在實現統一後處理政經制度和意識形態差异,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進而對維持統一後的長治久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兩岸開放交流30年來,台灣同胞同大陸同胞無論從血緣上、文化上、社會關係上、經濟來往上都越來越密不可分。習近平曾表示,“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習近平:《一國兩制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况》,中評社2014年9月26日,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92&kindid=0&docid=103403555.

  其涵義即,心靈契合必須體現在兩岸同胞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上,不僅僅是基於兩岸一家親的同胞親情,更需要彼此有同理心、設身處地、换位思考,才能真正達到心靈契合。

  由此可見,在兩岸關係發展中,在謀求國家和平統一過程中,争取民心,以心相交,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溝通與心靈契合,是推動兩岸和平統一至爲重要的思維與路徑。總言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理念與政策方針,是其對台工作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就是要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使之成爲兩岸和平統一的根本保障。

  二、以融合發展促進心靈契合

  2014年11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福建考察平潭綜合實驗區時提出:“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發展、融合發展。”“習近平在福建考察”,新華社2014年11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01/c_1113073552.htm.

  這是習近平最初公開使用融合發展概念。2016年3月5日,針對兩岸關係新形勢,習近平參加第十二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公開提出大陸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强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新華社2016年3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05/c_1118243972.htm.

  在這個論述中,他將“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作爲增進兩岸民衆情感與福祉的路徑,通過這個路徑,兩岸同胞就能拉近心靈距離,達成增强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表示,“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更重要的是,這次報告正式對台灣民衆新提出“居民待遇”政策,逐步爲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以增進台胞福祉。同時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懷抱着一貫的“兩岸一家親”與“心靈契合”理念與情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强調,“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他也指出,“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台灣同胞福祉、促進心靈契合。”習近平:《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2017年10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張志軍在解讀十九大報告涉台部分説:“報告强調‘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爲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社。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這是對同胞之愛、手足之情最生動表達,體現了我們對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特有心態的理解和包容,以及在追求國家統一進程中對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促進心靈契合、增進共同的國家、民族、文化認同的高度重視。”“張志軍:十九大爲新時期對台工作指明方向”,中評社2017年10月18日,http://hk.crntt.com/doc/1048/4/8/7/104848749.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4848749.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和繁衍生息中,孕育出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爲人類文明百花園中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台灣一直保存着豐厚的中華文化,而且深深滲入在民衆的生活中。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文化融合是重要歷史使命,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重要支撑,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核心内涵。習近平在2014年2月18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講話中説:“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願景,這是推動我們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進的重要力量”。“習近平會見連戰夫婦時講話(全文)”,新華網北京2014年2月18日電。

  因此,無論是從血緣或文化來看,兩岸没有道理不能共創和平、共謀發展。兩岸血濃於水,同屬中華文化圈,兩岸心靈契合的基礎在於文化的同根同源,也在於新時代的交流合作,於交流中增進認識、於認識中增强理解、於理解中促進兩岸心靈契合。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近一年多來以切割兩岸血緣、文化、歷史聯結的“去中國化”,在民進黨政府的推動下不斷推出,包括鼓吹所謂台灣人屬於南島民族、南島文化,中學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範疇等等,都在製造兩岸分離的因素,實不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

  習近平在接待美國總統特朗普遊覽北京故宫時,親自向特朗普介紹説,“文化没有斷過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延續着黑頭髮、黄皮膚,我們叫龍的傳人”。習近平用以向特朗普説明華夏文明一脈相承,也有力地拉近了兩岸的感情距離。以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爲動力,不斷延續台灣主流民意認同“龍的傳人” 之中華民族理念,既是實現兩岸 “心靈契合”的基石,也是兩岸和平統一的保障。

  三、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的融合發展

  兩岸融合發展内容多元、豐富,涵蓋經濟、社會、文化、價值等多個領域。首先是經濟融合是兩岸融合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現階段兩岸融合發展的優先選擇與可行路徑。第二是社會融合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關鍵,既可承接、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的成果,又能提昇兩岸融合發展的境界,如今已成爲兩岸關係發展最爲生動的實踐。第三是文化融合、價值融合則是兩岸融合的思想基礎,是對經濟融合、社會融合的回饋與昇華。經濟、社會融合越順利,越有利於兩岸的文化融合及價值融合。

  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在以往單純的“經濟融合”基礎上,擴展到社會各領域的融合,使兩岸的經濟與社會有機地融合起來。這種融合,彌補了過去單純談經貿交流合作的利益交换模式,明確了兩岸和平發展以統一爲目標的指向。社會融合就是消除兩岸社會隔離與相互排斥,化解政治敵意、政策歧視,促成兩岸同胞之間相互接納、相互欣賞。冀望兩岸同胞在經濟與社會生活中共同點不斷增多,在共同發展、共建家園的過程中累積互信,增進共同利益,構建共同認同,真正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胞已開始與大陸民衆生活在同一個小區,學習、工作、生活交融在一起。此外,大陸的社會團體已開始向台灣同胞開放,使台胞的團體逐步納入大陸社會團體管理體系,積極推動台灣人團體的合法登記、管理輔導事宜,加快兩岸社會融合進程。更進一步的具體做法則可采取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將在大陸的台胞團體就地合法,納入大陸社會團體的管理體系。二是鼓勵兩岸社會團體的相互參與、交流互動,讓台胞參與到大陸的社會團體活動中來。三是讓台灣同胞參與到大陸公開事務中來,在條件成熟地區、行業提高台灣同胞的政治參與程度。四是提高法治保障。通過立法提高兩岸融合發展的制度化保障,保障台胞的合法權益。倪永杰:《融合發展——習近平對台工作思想最新成果》,中國台灣網2017年8月3日,http://big5.taiwan.cn/plzhx/zhjzhl/tyzhj/niyongjie/201708/t20170803_11826750.htm.

  兩岸的融合發展從次序上説,是先推動經濟、社會領域的融合發展,而後推動文化、思想、精神領域的融合。换言之,融合發展可分階段推進,始於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這是融合發展的初級階段、近程階段,現階段的兩岸融合發展着重於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可以爲兩岸文化、價值融合創造更好的條件。隨着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不斷深入,必然會朝向文化、情感、生活方式與價值觀融合推進,進入兩岸融合發展的高級、遠程階段,實現深度融合。同上注。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進展比較明顯,但文化融合、價值觀融合是一個厚積薄發、久久爲功的過程。

  我們瞭解,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文化一直是開放的文化,是在不斷選擇、吸收、融合域外文化中,不斷豐富、壯大。在這個過程中,正是不同區域的不同文化不斷的融合,以及域外文化不斷融入,並實現不斷創新,才形成了璀璨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文化融合遵循的模式是:包容、和合、創新。其中,包容是融合的前提和起點;和合是融合的途徑和主體;創新是融合的目標和成果。文化融合中的包容就在承認不同文化之間差异的基礎上,接受並促進不同文化的和諧相處、密切交流,並最終實現融合。

  兩岸文化融合,具有不同於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曾經歷的多次不同文化融合的特點。首先,台灣文化既是中國的區域文化,又各具有明顯的域外文化特質,所以兩岸文化融合既是區域之間文化的融合,又具有域外文化融入的表現。有這樣體認,才能保证兩岸文化融合的持續發展,爲兩岸文化融合提供堅實的基礎。兩岸文化融合越深入、越全面,也會回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促進和平統一進程。兩岸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是顯性、淺層的,看得見、摸得着;兩岸文化融合、價值融合則是隱性、深層的,人們可以感受到文化融合、價值融合的熱度與效果,是有感融合。兩岸融合發展應遵循由表到裏、從物質到精神、從利益融合邁向價值融合,最終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當前雖然因民進黨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而導致兩岸關係低迷,但大陸方面依然致力推進兩岸民間交流,最近福建湄洲媽祖金身赴台巡安,所到之處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這足以證明中華文化和風俗信仰早已根植台灣民衆心中,不是用政治手段就可以切割和去除的。“5000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哺育滋養着華夏兒女,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是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要大力促進兩岸同胞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增進民族認同,共建精神家園。在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各領域,兩岸同胞加强和深化交流合作大有可爲。兩岸同胞不僅要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而且要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爲中華文化注入時代内涵。兩岸同胞共同維護中華文化根脈,共同提昇民族文化内聚力、彰顯民族文化影響力,實現心靈契合。”“張志軍在兩岸交流30年研討會上致辭”,中評社北京2017年10月31日,http://hk.crntt.com/doc/1048/6/2/3/104862364.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4862364.

  四、結語

  本文主要認爲,兩岸應該不斷提高民間交流的廣度與高度,在推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融合的同時增進兩岸同胞的情感融合,進而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而兩岸“心靈契合”更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石與保障,只有兩岸同胞同心同德,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追求國家民主、富强、繁榮的完全統一,共圓中國夢。

  其次,積極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是爲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提供充分的經濟、社會、文化基礎。再次,必須增强兩岸同胞情感認同,爲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提供充分的心理基礎。只有兩岸同胞彼此認同都是一家人,才能真正成爲不可割舍、相互扶持的命運共同體。只要兩岸雙方能實現心靈契合,能從兩岸一家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什麽事情都好商量,什麽問題都能够解决。此外,兩岸同胞要將心比心,以心交心;大陸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同時,台灣同胞也需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

  依照習近平所提出的融合發展和平統一新路徑,兩岸的經濟、社會、文化融合發展是可以逐步依階段推動實現的,但只有經濟、社會、文化融合是不够的,缺乏精神層面或心理層面的共同認知,無法實現真正融合,未來至多只有形式上的統一,而無法實現心靈契合,無法實現人心回歸,無法凝聚兩岸同胞向心力。我們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只是形式上的政權統一,不只是名義上的或象徵性的統一,而是同時要實現心靈回歸,人心回歸,實現兩岸心靈契合。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樣的統一,才是真正的統一,才是實質的統一,才能實現兩岸的大團結,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走上了不同的社會經濟政治發展道路,形成不同的價值信念與法政體制,造成兩岸的隔閡,甚至對立。然而,海峽兩岸畢竟同屬中華民族,是骨肉同胞,血脈相連,有着相同的語言與文化,兩岸的隔閡是可以通過廣泛交流逐步改變的。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珍貴的是兩岸同胞心與心的溝通。只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以誠相待,加强兩岸同胞之間的溝通、理解與尊重,就能消除各種疑慮和誤解,實現心靈契合,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後達成國家的完全統一。 


  李毓峰:作者係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暨公民教育學係助理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