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震撼與中國價值

  今年10月中共十九大的召開,對海内外都産生了相當的震撼,習近平總書記定於一尊,各方都刮目相看。相對於西方各國都面臨相當嚴重的政治問題,中國治世(pax sinica)已正式登場,而二戰後至今的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已日漸退場,相形之下,我長彼消的情勢明顯。

  雖然如此,這只是一個黄金交叉(Golden Cross),如何形成長期有利的態勢,還將面臨相當的挑戰。在此有利的戰略機遇期,積極推展中華文化,更可以有助於中國治世的發光發熱,才是正辦。

  中國震撼

  有關於中共的十九大會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杰·科恩(Roger Cohen)曾撰文表示,習近平在會上向世上其他國家提供另種選擇的講話,乃標誌一個新時代的開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此乃與川普政府自我孤立的政策,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

  其實,除了美國之外,當前西方民主國家都面臨相當的困境,比如難民與恐攻就是當前最大的威脅。也因此促成了英國的脱歐政策,目前正陷入左右爲難、進退維谷的窘境;特别是因爲難民政策的影響,今年9月德國新國會選出後,内部意見難以整合,導致聯合政府難産,是否重新選舉,已造成極大的困擾;法國年輕總統的施政經驗不足,導致民怨四起等等。

  相對的,大陸領導人産生的方式,乃以行政歷練加上精英選舉爲主,不採全民普選,不但可以統合内部的意見,更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一種質量保证的制度。目前大陸各方面的成就,比如航天、電商、基礎建設與武器研發等等,都是最好的證明。尤其在十九大之後的黄金交叉,亦可稱之爲中國元年。

  在川普訪問亞洲期間,原本對中國大陸極盡批判之能事的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破天荒地公佈了最新一期(11月13日)的封面,除以英文寫上China won,還以簡體中文“中國贏了”來呈現,這是該雜誌封面首次同時出現兩種語言,確實引人注目。

  該文提及,原本大家還一致以西方的標準來衡量,認爲大陸需要根本性的政治改革,才能維護國家的合法性。但如今大陸的政治經濟體制,比二戰結束以來的美國模式更具可行性與可續性,確實認知到了大陸整體制度的優勢。

  該報導主要探討大陸經濟未來如何取得成功,撰文者佈雷默(Ian Bremmer)還在推特(Twitter)上稱“美國第二”。此乃十九大之後,西方媒體首度認知到,他們確實無法逥避大陸崛起以及美國影響力下降的事實。

  盡管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元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但是美國的軍事聯盟、貿易領導和其促進西方政治價值的意願,正在被削弱。主要就是因爲川普的美國第一政策日漸自我孤立,使得大陸日益被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况且,在習近平强有力的領導下,大陸的GDP勢必會在可預見的未來超越美國,或稱2021年或2029年,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已經成爲許多觀察者的共識。

  在川普總統離開中國後,德國“反中急先鋒”的《明鏡》(Der Spiegel)雜誌,最新一期以紅色封面,特别用拼音“xǐng lái!”(醒來),並以“覺醒的巨人”(Der hellwache Riese)爲題,用長達9頁的篇幅,對大陸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足球等領域,給予詳細的分析與批判。

  該文指出,大陸已站在世界中心,並正在改變世界格局。但中國並不會使世界“中國化”,也不會干涉他國的意識形態,更不會尋求超越自身經濟和安全利益的政治使命,而是與所有國家都保持着良好的關係。

  此乃與一個世紀前,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1856-1924,總統任期1913-1921)要求國會授權予他,以便對他國進行干預的政策,形成强烈的對比,因他曾誓言“爲了民主而讓世界更安全”(to make the world safe for democracy),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中國的“不干涉”原則,並不意味着中國不具備影響力。從政治和經濟層面來看,中國爲世界經濟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增長率,全球共有92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都是中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和汽車市場,並引領着全球的太陽能和風能的增長。

  而大陸還源源不斷對非洲進行投資,這使非洲人民受益良多。中國還在聯合國中投入最大規模的維和部隊,并發揮對侵害人權行爲有效的扺制。原本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還被西方嘲笑,但現在已經形成體系。

  在科技方面,包括互聯網、智能手機、人工智能、人臉識别、遺傳工程和量子技術等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文化教育領域,自2004年至今,已有超過500座孔子學院遍佈全球,促進學術交流。當然,除了肯定之外,該文也以不小的篇幅對大陸進行抨擊,其中包括中國野心、維穩政策與污染問題等。

  該文還認爲,川普此次訪陸,好似以前外國使節向中國皇帝表示臣服的禮節動作,美國在向世界權力中時代告别,這也正如《南德意志報》的提問:美國已把亞洲輸給中國?以習近平的話:“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時代正開始。這種發展態勢,是西方國家經歷冷戰争奪領袖地位之後,再也没有見到過的。而此次川普並未批評貿易和人權問題,也没有説明在朝鮮問題上的要求,看似東風壓倒西風。

  推行儒學

  面對這個嶄新的世紀,若能再加上對於儒學的推行,當可有助於大陸内外政策的發展。

  對内而言,在五四以及文革時期,中共以打倒孔家店爲政策,將儒家思想摧殘殆盡,但目前情勢轉變。自1990年代之後,左右派思想開始分歧,如何統合各派,最大的公約數還是要回到儒釋道的思想。

  在社會方面,由於物質主義在大陸興起,導致了社會道德的淪喪。然而,儒家思想强調社會和諧與道德行爲,尊重老人和對權威的服從。作爲一個整體,習近平試圖建立新的社會價值。再者,由於大陸社會内貧富差距擴大,盲目追求物慾,正動摇中共政權的穩定,因而儒家思想也可以緩解社會内綳的緊張情勢。

  自習近平上任以來,他借用機會多次提倡儒家思想,可見他對此的重視。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到山東曲阜考察,並就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與有關專家學者座談。2014年五四期間,到北京大學與著名哲學家湯一介交談並瞭解《儒藏》編纂情况。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届會員大會,并發表講話。中共最高領導人參加國際儒學大會,這是第一次,以往國家領導人都是以書面賀詞來表示祝賀,而習近平對於儒家思想的重視程度,可由其親自參加并發表講話明顯看出,况且他還對於孔子及儒家思想給以高度評價。

  習近平曾言,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昇到中國的發展特色和發展道路,提昇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層面,由於每個國家龢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與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對於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在於實踐,而不是用於裝潢門面。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發揚光大,重要的是踐行民族優秀傳統,例如優秀的傳統美德和禮儀、包容、不懈的探索精神、清正廉潔的官德、無私無畏的價值追求等。

  在2013年習近平上台之後不久,大陸中華書局正式引進台灣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依此修訂出大陸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其内容與原教材類似,分上册“論語選讀”,下册爲“孟子選讀”與“學庸選讀”,整體内容儒家經典四書爲主,共分爲22個單元,共計選入“論語”168章、“孟子”50章、“大學”4章、“中庸”4章。以這批教材爲基礎,大陸中華書局還與北京四中、衡水中學、合肥一中、武漢四中、華南師大附中等大陸知名高級中學爲試點,並計劃向全大陸的中小學推廣。

  目前,大陸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雖有一些古文選載詩詞歌賦等内容,但是份量甚少,尤其缺乏對於儒家思想有系統的叙述與説明。如今“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則以修齊治平、仁義禮智等爲内涵,以便講信修睦,建立和諧社會爲宗旨,確實指引出大陸在文化與教育方面的新方向。但是,由於當前“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的内容太多,而且師資不足,全北京也只有北大附屬實驗中學在試教。

  由於大陸領導人的倡導,最近大陸出版了一系列台灣與香港學者有關儒家思想的著作,其知名作者包括杜維明、成中英與劉述先等。此外,還有一些民間的儒學書院也紛紛興起,並邀請台灣的相關學者講學。在2012年9月28日台灣的教師節,大陸還出版了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其中包括《弟子規》、《道德經》與《古文觀止》等内涵,北京甚至計劃,將教師節由9月10日改爲與台灣相同的9月28日。

  再者,北京需要提出一個替代西方式民主的價值,並强調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不干涉政策,以便在世界上贏得領導的權威。因此,習近平及其代表的執政黨向中國傳統回歸,絶非出於個人好惡和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迫於形勢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背景下,文化既是民族復興的標誌,也是政治合法性的主要來源。

  在有關佛教方面,自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北京政府就制定了宗教政策。由於佛教與回教傳到中國已有千餘年的歷史,道教是本土宗教,都已經成爲文化的一部分,根深蒂固,而基督教則是在明代陸續傳入(唐代時傳入的景教已中斷),也産生了相當的影響。相對而言,天主教要比新教保守,而新教的發展比較快速。

  自1950年代以來,由於大陸當時各種教會的信衆甚多,一時還無法立即清除,所以北京政府采取相對懷柔的政策,並建立“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教會”。在文革時代,各種宗教都受到禁止,寺廟與教堂都受到破壞,没人敢公開承認自己是教徒,致使新教徒走入家庭,形成特殊的所謂“家庭教會”,繼續發展。

  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意識形態的束縛减輕,北京對於宗教的態度再度鬆綁,來自西方先進國家的新教,對人們産生了較大的新鮮感與吸引力,在加上與國際接軌並有求於外資等原因,增加了北京對這些宗教的容忍度,致使其發展空間擴大。

  因此,各地神學院陸續建立,部分教會財産被發還,教會組織和宗教場所的大量擴增,當前大陸新教人口有1億人,新教的教會組織大概有100萬個左右,其中五分之四是家庭教會,五分之一是三自愛國教會。目前,中共當局所面臨有關家庭教會的問題甚多,若處理不當,將會釀成重大的社會問題,其中包括宗教團體登記問題,神職人員備案問題,宗教活動場所問題等,都不易解决。

  因此,若能以提倡另一種宗教的方式,來平衡地下教會勢力的發展,不啻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大陸13億人口中,宗教人口迅速攀昇已達4億,其中3億爲佛教信徒。再者,這將會對於西藏有相當的融合作用,以便减輕西藏獨立的威脅。

  還有,佛教所提倡的清净無爲,更可以對於當前大陸奢華炫富的風氣有所警示與改善。由於佛教深深植根於中國文化,其影響力不可低估。此外,由於其相對自由與和平的信念和行爲,他們與其他族群衝突更少。

  此外,台灣佛光山和其他宗派,是獲准在大陸從事公益活動,如講道與提供救灾援助,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由於宗教的敏感性,台灣的基督教和穆斯林小區都没有這樣的機會。

  其次,在國際舞台上,也可以在國家推廣佛教的號召下,提出一個文明衝突的解方,這也可以解釋,爲何習近平在2014年三月份,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到促進佛教發展,這是第一次中國領導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談文明與價值。

  總之,以儒家爲主流的中華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在反思現代性、重建民族主體性上,是重塑國族、實現國家認同的重要資源,也是以文化中國推進台海兩岸統一的需要。而佛教的教意,也正可以改善當前大陸的社會不良風氣與西方的價值影響,以便對社會産生穩定的作用。

  就歷史發展的角度觀之,中共當局既非批評者所指一無是處,但亦不是自詡完美無缺,而是深藏危機。中共若能順勢而爲,回歸中華道統,倡導儒家與佛教,當可有助於大陸的穩定發展與社會轉型。

  具體作法

  最近,北京大學與上海社會科學院,都在舉辦大規模的復興中華文化與中國學的兩岸與國際研討會,每場都有近250位海内外的學者參與,此乃北京積極探討中國軟實力發展的重要步驟,這也對於大陸崛起後,在國際上强化話語權與感召力有極大的幫助。相對的,近來恐攻事件與戰争報復頻傳,這都多少與宗教及文化衝突有關。因此,具體而言,若北京能樹立一個奬項,比如稱之爲“中華文化奬”,來具體發揚中華文化,那就更可以克盡其功。更進一步言之,此一奬項必須要達到諾貝爾奬的高度,並分門别類,比如分爲書畫、武術、哲學與宗教等四大類,然後號召海内外各階層人士來響應,各依對象的不同,比如從小學生一直到大學教授,再加上社會人士,無所不包,然後設定議題,進行競賽,最後奬勵優勝者。比如,在内地奬勵研讀“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或建議日本的大學生研讀《禮記·禮運·大同篇》之後寫感想,或是號召台灣的中學生進行書法賽,或在美國舉辦中華武術競賽等。若此,北京將成爲發揚中華文化的中心與燈塔,號召全世界共同研習中華文化,以便對促進世界大同做出貢獻。

  小 結

  綜上所述,目前習近平新時代的來臨,也正是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整體而言,這是中共長年以來執着與提昇的奮鬥,終於達到璀燦與震撼的結果。若能在發展的同時,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當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台灣同胞更可略盡綿薄、共襄盛舉。



  湯紹成:作者係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