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習近平文化思想與兩岸文化再造論綱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文化思想日臻成熟。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習近平新時代文化思想就成爲了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文化思想今後將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國家的前途與命運,與此同時,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也必然是巨大的。對此,需要加以探討與認識。 

  一、建設文化强國與台灣的前途命運 

  習近平文化思想内涵非常豐富,最爲突出的有:1)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重視意識形態工作。4)提昇國家文化軟實力。5)在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6)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國。可以説,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質是文化戰略思想。作爲文化戰略思想,其中兩個内涵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最爲重要,第一是建設文化强國的思想内涵,第二是新時代文化創造的内涵。 

  1.建設文化强國是大政方針、是國策,是必然實現的戰略目標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强民族强。”習近平還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没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國。”在習近平的文化思想中,文化建設被置於“五位一體”的現代化事業總體布局中,提到“文化立國”的戰略高度。由此表明,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國是中國大陸今後的發展戰略重要環節。事實上,中國整體實力的提昇,也必然包含文化實力的提昇,以及倚重文化實力的提昇。中華文化從弱勢轉爲强勢,是今後的大趨勢。中國人的語言、生活方式、文化娱樂等等廣泛的文化概念,將向全世界蔓延,百年來西方文化一枝獨秀、全面壟斷的局面一定會被打破。 假以時日,中國大陸必然從過去的文化古國、現在的文化大國而進入理想中的文化强國。這是無可違逆的歷史進程。現在的中國大陸正處在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强國邁進的歷史關節點。 

  2.進行文化創造是建設文化强國的重要方式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够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也就是説,文化創造,是文化傳承的進一步,是把過去、現在和未來加以緊密聯繫,更着重在未來。貫穿其中的是創新的精神。推動文化創造,需要扎根民族文化傳統、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汲取時代精華、吸收民衆智慧。這應該是今後中國大陸進行文化創造的基本思維。

  以上兩點,足以描繪出若干年之後中國大陸的文化新時代:第一,文化强國成型,與西方文化平分秋色。第二,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具有更多現在尚不具有的時代新元素,領先全球。

  3.在中國大陸建設文化强國的時代洪流中,台灣如何自處?

  歷史如此定論:台灣文化中以閩南人爲代表的閩南文化、客家人爲代表的客家文化與外省人帶來的新文化在台灣共處融合。同時,還有原住民所代表的南島文化。台灣文化也融合了日本、歐美等地的文化特色。可以做出結論,台灣文化至今爲止,仍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分割。我們也不認爲,台灣文化過了若干年之後,就會完全异化爲非中華文化。

  但是,習近平的文化思想,絶對不是單純的文化藝術理論層面的思維。習近平的文化思想,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完全融合的,是整體提昇國家民族實力的組成部分。這對台灣而言是嚴峻的考驗。是自覺自願參與大陸的文化强國建設進程中去,還是繼續保持距離,無動於衷,或者乾脆拖後腿,實乃關係到台灣今後的前途與命運,關係到台灣如何安身立命的嚴肅問題。

  其次,在中國大陸全民投入文化創造之後,大陸文化的先進性、科學性、時代性、國際性必然大幅領先。如果台灣按兵不動,或者被動接受,那麽,兩岸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差距將迅速拉開。大陸文化創造的不可抗拒的時代吸引力,足以讓台灣成爲人才枯竭、思維停頓的暮年之島。文化創造,其實是持續發展的模式,是參與還是放棄?台灣如何自處?是需要有識之士深入思考的。

  二、兩岸文化要避免形成零和博弈格局 

  零和博弈理論認爲,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别人、個别地區和個别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但是20世紀以來,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博弈”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

  中國大陸建設文化强國的目的不是要驅趕世界其它國家、民族的優秀文化,而是要與之共存、共同發展,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特徵是以“雙贏”爲核心理念,是摒棄“零和博弈”思維的。而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兩岸文化加强交流、互爲一體、共同進步,是大陸方面的一貫願望。

  但是,因爲台灣政黨政治的特殊原因,在“台獨”思潮的影響之下,與大陸文化切割、脱離中華文化似乎是一些政客、乃至政府政策的追逐目標。所以,“文化台獨”的言行在台灣頗爲高漲。因此,兩岸文化的“零和博弈”的發起方應該是台灣方面。

  兩岸文化的“零和博弈”格局一旦形成,貽害無窮,兩岸文化必將陷入兩個層次的嚴峻對峙中。

  1.或陷入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的對峙

  文化强國的形成,除了文化藝術的影響力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共同提昇。如果以綜合實力來論,大陸與台灣不在一個天平上。隨着歷史進步,大陸將代表新時代的先進文化。刻意與大陸保持距離,甚至采取對立分離策略的台灣及台灣的文化,必然失落於時代,或許成爲落後文化的一種。

  古今中外,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的核心都是鮮明的價值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行無依歸,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都無法前進。這不是落後,又何爲落後呢?所謂落後文化,最爲關鍵的衡量標準就是是否具有先進價值觀。在中華文化中,最核心的價值觀則是:兩岸應該趨向融合而絶不是分裂,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絶不應該是敵人。如果違反這兩個絶不,台灣任何文化都是落後的,是不足取的,都是違背歷史潮流的。如果台灣文化是以兩岸共同命運爲基礎的,着力於兩岸共同發展的,與大陸相向而行,那就是面向現代化、面向發展、面向未來的先進文化關係。

  2.或陷入主流文化與邊緣文化的對峙

  習近平文化思想最大的亮點,首先是要增强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2013年的時候,習近平就這樣講:“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習近平還指出:“中國人看待世界、社會、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

  由此可知,大陸方面的主流文化核心内涵就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

  在台灣内部,愛國主義的認識是不一致的,分歧是巨大的,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都存在着不可調和的争議矛盾,也就可以知道,兩岸之間的文化分歧與對峙不可避免。在中華民族内部,無法認同主流文化核心價值的,具有較大逆反能量的,目前僅剩台灣一地了。如是,相對大陸的主流文化,台灣的就必然成爲邊緣文化。

  這裏涉及到文化認同範疇。需知,文化認同是人們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對本民族最有意義的事物的肯定性體認,其核心是對一個民族的基本價值的認同,是凝聚這個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是這個民族共同體生命延續的精神基礎。因而,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而且是最深層的基礎。如果文化核心内涵就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那麽,台灣的文化認同就出現了巨大的危機,進而導致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的政治危機。如果兩岸文化出現上述兩大對峙關係,且日趨加重,那就表明,台灣方面對文化認同問題的認識存在着三大思維誤區:一是主張只承認傳統文化,而否認當代文化。二是將文化認同與大陸建設文化强國趨向相對立。三是將文化認同與同屬一個中國理念相對立。 

  三、兩岸文化再造的時代契機與路徑

  何爲兩岸文化再造?簡言之,就是在兩岸共同繼承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之上,重鑄一個中國的核心價值,以創新精神來激勵兩岸彼此,共謀中華文化興國大計。在文化再造的過程中,台灣全面享受兩岸融合發展的機遇,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台灣人民同樣參與並做出重大貢獻。這就是習近平在十九大提出的:“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台灣海峽的長期隔絶導致兩岸文化差距日趨擴大,但經過兩岸近30年的交流,兩岸文化的凝聚力越來越强。可以説,兩岸文化傳統的基礎、認同的基礎、發展的基礎都是存在的,是無法徹底割裂的。有了厚實的基礎,兩岸文化再造就是一個真命題!

  現在,兩岸文化再造迎來了時代的契機,兩岸文化携手共創時代的奇迹,應該不是空談。時代的契機在於:今後30年左右,中華民族復興的戰略目標必定達成。國家的綜合實力、文化的軟實力、民族的自信力,都達到歷史空前的高度。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兩岸的和平統一、完全融合必定實現,大勢所趨,兩岸文化再造必能排除一切困難,得以進行。

  總的説來,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物質文化,兩岸相差無幾。制度文化,大陸堅持尊重台灣的社會制度。由此可知,兩岸文化再造要解决的主要層面,應該是心理文化方面的,最主要就是思維方式。毋庸隱諱,目前兩岸文化的思維方式還是處在對峙的、難以調和的狀態。如果不進行再造,兩岸的和平統一進程必然遇到重大的阻礙。 

  兩岸文化再造的途徑,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核心價值思維的再造

  習近平説:“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形象言之,兩岸文化再造的核心價值思維就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再造。

  過去常説的“兩岸一家人”,與“兩岸一家親”相比較,就顯得平淡無奇,只不過是一種狀態的描繪。而“兩岸一家親”是習近平發展兩岸關係的新理念,包含:血脈相連的親情,命運與共的同胞情,共圓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民族情。這樣的核心價值思維,在過去的兩岸文化經緯中是缺失的,是不够充足的,甚至是被敵意阻礙的。因此,有待於今後的兩岸共同再造。

  2.融合發展思維的再造

  習近平在處理兩岸關係及台灣問題方面,融合的思維格外突顯。習近平曾説:“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發展、融合發展。”2016年3月5日,針對兩岸關係新形勢,習近平參加第十二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公開提出大陸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强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近20年來,因爲“台獨”思潮的狂飆,加上“台獨”政黨反復執政,“文化台獨”甚爲猖獗。“文化台獨”企圖在文化上割斷台灣與祖國大陸的文化關係,製造“台灣本土文化”與“中華文化”對立。“文化台獨”從歷史虚無主義出發,刻意歪曲中國歷史,否認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現實,否認兩岸同屬於華夏一脈的事實。現在,“文化台獨”撕裂台灣社會、製造兩岸衝突的危險性大增。所以,融合發展思維是今後兩岸文化再造的重要内涵。兩岸關係中的融合發展思維,是扺制“文化台獨”、促進文化認同,鞏固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的基石。

  3.創新改革思維的再造

  習近平强調,要以創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心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對於繼承與創新的關係,習近平指出:“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要認識到没有繼承,就没有發展;没有創新,就没有未來。必須始終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習近平還指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强,唯改革創新者勝。”

  兩岸文化需要共同繼承,也就是“固本”,但是更需要發展,這就需要創新改革。習近平文化思想爲兩岸文化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提供了重要遵循。唯物辯證法認爲,繼承是創新的基礎,繼承的最終目的是創新、最高境界是創新;創新是繼承的發展。中華文化歷史表明,具有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才有可能出現海納百川、協和萬邦的人文道德精神。

  所以,如何站在兩岸文化共同發揚光大的立場上進行創新改革思維的再造,是時代賦予兩岸中國人的歷史責任。

  總而言之,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兩岸關係依然將處在險峻境地,風雲變幻,不一而足。要在既定的時間内實現國家完全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急迫需要推動落實兩岸文化再造。而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兩岸文化再造的指南,是中華民族面對未來强大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定力、文化進步之源。



  郭偉峰:作者係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習近平對台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