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轉機與危機

  有客自台北來,談及執政當局近來種種“去中國化”小動作:護照加注“台灣”字樣,政府新聞局改名,駐外機構醞釀的改變稱謂,推動“公投入憲”的法律程式準備等等,語帶憂慮地表示,看來當局在“中華民國”這個外殼下,正在孵化“台獨”的雞雛。在適當的溫度及時機下,“台獨”將會破殼而出。屆時,海峽兩岸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將會陷入危機之中。 

  也是在三月,中國總理朱鎔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以“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取代了以往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提法,顯示了大陸領導層對如何更加務實地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高度共識。 

  一個是要“去中國化”,將台灣拉離中國大陸;一個則是推進兩岸結合,將政策調整得更接近於現實,更能為台灣民眾所接受。這一推一拉的較力,也就是兩岸關係轉機與危機所在。 

  客觀來看,從錢其琛副總理紀念“江八點”七周年的講話到朱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了大陸方面已經從李登輝執政後期與民進黨上台的震盪中冷靜下來,理性地調整了對台政策,以國家的最大利益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為出發點,將台灣問題的解決與實現中國現代化進程結合起來。 

  反觀台灣方面,似仍陷於情緒化的意識形態衝動之中,以為“漸進式台獨”可以通過一些小動作來完成,甚至誤判形勢,以為有國際勢力的支援便可實現台獨之夢。執政當局似乎未能認識到,什麼是今日台灣主流民意的所思所想所求。 

  克林頓當年以其藉藉無名之身出來與身負海灣戰爭盛譽的當任總統老布希競爭,憑的就是一句能抓住主流民意、打動人心的競選口號:“愚蠢,是經濟!”。這句話,對於今天台灣執政當局依然有警示意義:若不抓住兩岸入世良機,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搞好台灣經濟,執政者的危機不遠矣!

  (原載2002年4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