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關係:兩種思維方式的較量

  今年春天的兩岸關係,因為台灣當局執意要搞所謂“廢統”而陷入麻煩的漩渦之中。在海峽兩岸和國際力量的共同阻止、干預下,這場鬧劇最終以文字遊戲收場。台灣領導人做了一場“台獨文字秀”,賠掉的,卻是民眾對他和民進黨的支持度和滿意度。從2000年執政之初的超過七成支持度到現在的“十八趴”(18%),實在是今非昔比。 

  執政僅六年,台灣的政治生態就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其原因究竟何在?從表像上看,是民進黨執政當局與黑金勾結,貪瀆腐敗,搞裙帶政治、黑金政治的結果;深究起來,可以發現,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民進黨及其領導人思維方式的偏差。 

  眾所周知,民進黨是靠鬥爭起家的。想當初,民進黨的領導人個個是“街頭運動”的好手,也是各級議會中揭發“弊案”的領軍人物;陳水扁當年就是台北議會中最有名的“揭弊高手”。鬥爭,一路拉高了民進黨和它的領袖們的知名度;鬥爭,使民進黨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清廉、清新、本土的政黨形象;鬥爭,令民進黨在創黨僅短短十四年就一舉奪得政權,嘗到執政的大餅。鬥爭哲學,可謂深入民進黨人靈魂,成為他們思維的主導方式。 

  執政以後,民進黨及其領導人並未因為角色轉換與政治環境變化而改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仍舊把過去那套鬥爭哲學用於施政之中。對內,依舊是動不動就上街遊行,操弄族群對立,以意識形態撕裂台灣,“割喉割到斷”,企圖一舉擊垮泛藍勢力。在體制上,他們大搞任人唯親,遂行裙帶政治,嚴重破壞了台灣多年形成的文官體制和軍隊人事制度。在經濟上,他們一方面“閉關鎖島”,從嚴控制企業正常的對外投資經營活動;一方面勾結黑金,以改革為名,插手台灣的經濟金融活動,趁機中飽私囊。對外,他們則以鬥爭思維統領一切,在兩岸關係上一味鬥爭、挑釁;凡是大陸方面提出的任何有關兩岸關係發展的措施、建議,一概反對,封殺。最為離譜的是,就連大陸贈送台灣兒童歡迎的大熊貓,也被以所謂“統戰工具”而拒絕。 

  反觀大陸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以融合性思維來處理兩岸關係。從“葉九條”、“鄧六條”到“江八點”、“胡四點”,一以貫之的是包容、合作、共建、雙贏。正是在這樣的思維指導下,大陸制定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方針路線;正是在這樣的思維引導下,大陸提出了“兩岸三通”、“開放台灣水果等農產品零關稅來大陸”;“開放大陸民眾赴台旅遊”等多項利好措施;也正是在這樣的思維指引下,“國共和談”得以實現,兩岸主要政黨領導人達成多項共識,極大地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發展。 

  一邊是破壞,一邊是建設;其反映的,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思維方式之間的較量。民進黨執政六年,較量的結果,是台灣經濟指標不斷下滑,政治對立惡化,社會民生痛苦指數快速上升;島內亂象叢生,貪瀆弊案不絕於耳,台灣快速被邊緣化。這樣的執政,人民能滿意嗎?這樣的領導人,民眾能擁護嗎?從“十八趴”進一步下滑到“十二趴”,反映的,不僅是民意,更是民怨! 

  歷史給了台灣領導人和民進黨執政的機會,歷史也將評判他們執政的是非功過。能否抓住最後不到兩年的時機,轉換思維方式和觀念,突破以往的教條和種種意識形態束縛,為兩岸關係的發展,為台灣民眾的福祉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將決定台灣領導人的歷史地位及民進黨的前途命運。 

  (原載2006年6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