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雙穩健”政策應對全球經濟波動

  經歷了四年快速發展之後,全球經濟最近似乎有明顯放緩跡象: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美國經濟自今年第二季度起顯著減速,GDP增長指標一路走低,由一季度的56%降至二季度的26%,再跌至三季度的16%。以至大摩首席經濟分析師羅奇向全球發出警告:世界經濟增長已經見頂,此輪繁榮期即將結束。2007年全球將受到經濟減速的嚴重衝擊。 

  山雨欲來。世界經濟的風吹草動對於經歷二十餘年改革開放,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較高水準的中國經濟自然會有所影響。按照高盛的經濟預測模型顯示,全球需求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導致中國的出口增長率下降62%。事實上,自三季度起,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的勢頭得到初步控制,主要經濟發展指數開始回落: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工業生產增速回落。 

  客觀地說,中國經濟的高位增速回落與其說是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毋寧說是出自中國政府睿智的抉擇:自去年以來,面對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中國領導人果斷採取財政與貨幣雙穩健政策,取代了自1998年以來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導致有效需求不足,而採取刺激經濟發展的“積極財政政策”。此次宏觀調控,既避免了國內經濟運行過熱的危險,又未雨綢繆地防範了因為國際經濟波動而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大起大落的損失;可以說,充分顯示了中國領導人對於經濟形勢的精准判斷和處理經濟問題拿捏得當。 

  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裡,中國經濟已經躍過了工業化初級階段,現正向中高級工業化階段發展。宏觀調控的根本目的,在於避免企業的低水準重複性投資;而將投資導向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培育以自主創新與技術進步為基礎的新型競爭優勢,帶動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中國經濟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因為那種靠高投資、高能耗、高污染的超常代價而獲得的經濟增長,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不能承受之痛”,勢必要加以改變。就這一點而言,宏觀調控將是長期、艱巨的任務。 

  即將到來的2007年,將是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的又一個關鍵時期。面對變化中的世界經濟形勢,中國經濟也極可能步入新的調整期。財政、貨幣雙穩健政策不但不會改變,反而會更加突出、更加強調。 

  以“穩健”應對“波動”,這應該就是2007年中國經濟政策的主軸。

  (原載2006年12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