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論反獨與促統的區别與聯繫

  近幾年來,一些同志相繼提出對台工作應將反獨與促統做適當區隔,在現階段應以反獨為重、以反獨優先。這種主張是在台獨勢力對我的挑戰與威脅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有很强的現實針對性,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事實上近幾年對台的一些政策宣示和反制措施,已經是按照“反獨先於促統”的思路出台。然而,有三點不足仍需指出:1.相當多的同志仍然認為反獨與促統沒必要區隔也無法區隔,二者也不存在孰先孰後、孰輕孰重的問題。由於黨内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不統一,使“反獨優先”的主張至多只是一部分人的“新思維”,卻不具指導中長期戰略的權威性;2.在具體對台工作中,台獨活動被視為統一大潮向前奔流時回捲的小浪花,主要的政策目標和日常工作都圍繞促統展開,反獨則大多被視為處理危機事件和選擇應急模式,一旦危機消解,很快又轉回到促統的軌道。這裡有一個潛在的思考邏輯是認為反獨與促統可並行不悖,但事實上二者關係中也潛存“一手絆住另一手”的可能,詳見下文。3.那些主張“反獨優先”的人士(包括筆者)並沒有對反獨與促統究竟有何不同、二者究竟是何關係做細密的、深入的分析,使這種“新思維”一直處於“想當然”的粗放狀態,這也是它不能具有更强權威性的原因。
  
  有鑒於此,本文擬就反獨與促統的差異與聯繫談幾點看法。先來看二者的區别:
  
  1.目標不一樣:反獨的目標是“一個確保”即確保台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法理地位不被改變。促統的目標是“三個整合”,即通過談判(包括以戰逼談)實現兩岸政權的整合、改變台灣在國際上的依附關係、以及實現兩岸民間社會的整合。反獨是要“維護現狀”,促統是要改變現狀。
  
  2.界域不一樣:如果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表述為中間點,向兩邊劃一條線,左邊的終端是統一完成,右邊的終端是因台獨引發戰爭,那麼從中點到左邊的界域為促統,從中點到右邊的界域為反獨;換言之,只要回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中間點,反獨即告成功,接下來在再往左移,才是促統的界域。
  
  3.性質不一樣:反獨的核心關切是“保(領)土保(主)權”,雙方的矛盾是領土主權之爭,促統的核心關切是“合法性”或“代表權”,雙方的矛盾是政黨、政治制度、政治路線、政策認同之爭。
  
  4.政策底線不一樣:用反獨的標準衡量,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我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而用促統的標準衡量,雙方對話的基礎只能是一個中國原則。
  
  5.態勢不一樣:促統一定是我方主動;而反獨則我方必然處在被動地位,因為必須對方先有獨的言行,我才能反。這也決定了促統的方式一定是“潤物細無聲”,要經歷長時間後才顯現出效果;而反獨則大多是應急性的,表象上屬於危機處理類型,效果無論正負都是立竿見影。
  
  6.手段不一樣:反獨的終極手段是使用武力;促統雖然也不能全然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但這種可能性將越來越小。關鍵是國際社會與大陸民眾對二者的支持度有差異。
  
  7.資源不一樣:反獨屬於被動防禦性質,用武的目的可限定在逼迫台灣當局回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中間點,此類被動防禦且規模有限的軍事行動較易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同情,甚至美國都可能基於反對台獨的政策宣示,在中美事先有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在我對台進行懲戒性打擊時採取某種表面反對而實際配合的反應模式;而促統屬於主動進取性質,各國出於其自身利益大多不願看到中國的統一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更不會坐視不理。如果為反獨付出戰爭代價,大陸民眾比較容易支持,也將顯現較强的承受力;但為促統而發動戰爭,大陸民眾的支持度和承受力將另做他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只能比前者弱化而非相反。
  
  8.工作著眼點不一樣:以“做台灣人民的工作”為例,促統要著眼於爭取台灣人民對我的好感和認同;而反獨則首先不是爭取台灣人民的好感,而是要讓其對我使用武力確實産生畏懼感,是讓那些只要反中國就喊“爽”的人知道這種愚蠢行徑要付出代價。再以兩岸經貿交流為例,促統要政經分離,吸引台資多多益善,盡量、儘快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反獨則必須考慮如何打擊“台獨金主”的問題,不能聽任那些長期支持台獨的企業在大陸牟利,更不能幫台灣當局穩定乃至發展其經濟;如果真搞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我使用武力的牽制只能加大而不可能減少。
  
  反獨與促統的關係十分複雜。從理論上講,促統取得功效一定有利於反獨,但在現實層面,由於促統的功效需要長時間才能顯現,而在短時期内,為促統而採取的措施也有可能造成反獨的困擾。有些為促統應當採取的讓步措施,在反獨階段則不宜出台,因為這類讓步非但不能滿足對方的胃口,反而可能刺激對方得寸進尺的貪念,甚至助長對方以為我軟弱可欺的錯覺。
  
  促統遠遠難於反獨。在國家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過快促統,提出無法細化且沒有把握落實的口號,其效果不能實質性地促統反而刺激美國或台獨强化其反動作,使反獨的壓力增大。
  
  反獨成功僅僅意味著台灣不脱離“中華民國”的法理架構。在台灣島内,支持反獨的力量不一定促統。美國也反對台獨,但對中國的統一卻絶對不會袖手旁觀。所以,反獨成功並不意味著促統成功。
  
  在未來四年,尤其2006到2008年,將是反獨的高風險期,面對兩岸關係的這種新形勢、新特點,面對一個什麼流氓手段都能使出來的台獨執政集團,我們在戰略指導思想上必須樹立反獨優先、反獨為重的觀念。具體而言應在兩方面做相應調整:
  
  一方面,不能再以危機處理的心態來思考反獨的問題,而應將其提升到未來四年乃至更長時期對台工作的中心位置,做相應的戰略思考和系統配合。有些以促統為重心的做法應轉為以反獨為重心。例如:在現階段,向台灣大力宣傳統一的好處,對扁當局是對牛彈琴,對台灣民眾也是遥不可及;應加强宣傳我黨我軍保土用兵的決心和戰例,向台灣民眾講清楚分裂的壞處,讓其對我使用武力確實産生畏懼感。在必要時,也可考慮把“堅持和平統一方針,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政策宣示語序倒過來表述,即“準備以武力制止台灣分裂陰謀,但不放棄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再如關於談判問題,應考慮從“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改為“只要台灣當局不承認他們是中國人,不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就堅決不與其談”,在明知未來四年不可能與民進黨當局談判的情況下,我也可考慮一旦台灣當局再有邁向台獨的大動作,我即主動廢除帶官方意味的談判管道,如宣佈海協會解散。在經濟、外交、軍事等領域,也都可採取更嚴厲的措施。總之,要通過各方面的合力形成對台獨的强大壓力。
  
  為了盡量爭取台灣民心,對台灣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黨派和民眾仍應盡量展現善意,但必須保證我們給的“果”能真正落進在野黨和民眾之手,而不是被台灣當局“摘走”,必須謹慎防止對台輸出混亂的信息,使台灣當局産生我還有退讓餘地的幻想。
  
  另一方面,就我内部統一認識而論,確立“反獨優先”的戰略,也是要讓國内民眾降低對促統的期望值,對我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内仍將處於被動防禦態勢做好心理準備。
  
  我們正在同台灣當局乃至為台當局撐腰的美國進行一場世紀大較量,將這場大較量區隔為反獨和促統兩個階段,明確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反獨的界域内,這必將有助於我們對台灣問題的複雜性、長期性、艱巨性有更清醒的認識,也必將有助於我們更加知己知彼。而正如古人所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原載中國人民大學《問題與思路》2004年第10期,2004年5月14日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