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統一你是為了哪一般

  兩岸關係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而目前兩岸關係似乎處於瓶頸狀態,。統一變得異常困難,於是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兩岸關係”的本質是什麼,“統一”究竟是什麼,“和平統一”的意義又是什麼,“共議統一”的價值是什麼?過去,人們也許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毋須討論的。其實,哪怕是真理,也需要宣傳,才能熠熠生輝,為人接受。我不是説沒有人闡述過這些問題,只是顯得還不够。兩岸關係中自然有鬥爭的一面,尤其這些年,“台獨”與“分裂”勢頭猖獗,反分裂反“台獨”鬥爭當然必要;但是追求獨立與製造分裂的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需要了解統一的好處,兩岸關係中無論如何還有抒情的一面與理想的一面,這就需要有人來熱情謳歌“統一”的好處、“和平統一”的好處、“共議統一”的好處,讓人們為之動心,心甘情願為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而這些年,激烈的統獨“攻防戰”充斥兩岸上空,統一好處的宣傳反顯得蒼白,這是一個缺憾。
  
  筆者試著在這方面作些探索,來問一聲:“統一,你是為了哪一般?”,以一得之見,引起海内外共鳴。
  
  一、統一的好處
  
  (一)歷史規則,統則國昌,分則國衰
  
  翻開辭典,查看何為“統一”,我國的《辭海》開宗明義曰:“國家由一個中央政府統治,沒有地方割據。”何出此言?此乃中國國情所定,乃二千年中華民族之政治史與文化史所定。偌大的中國,眾多民族,不統一必地方割據,内亂不止,民生顛沛,經濟凋零,勢成他國盤中之餐,故自秦漢至明清,人們無不為統一而奮鬥,屢分屢合,分則國衰,合則國昌,竟令無數英雄競折腰。這麼大的國家,統一總是第一位的政治任務,並由此衍生出中國文化,養成了民族性格。也成為許多仁人志士至死的追求,成為世世代代人的使命,連死了也有“家祭毋忘告乃翁”之求。故統一事涉國家安危,人們在滄海桑田的經歷後,深知國定而後安,沒有國家統一必無安定可言。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統一,至清朝是最後一次,後因清衰落,外患入侵,大肆瓜分中國,使民若散沙,國若魚肉,任人割食,使國人再次飽嘗不統一之苦,從而激起辛亥革命與二次國民革命及解放戰爭,終於使96%以上國土,98%以上人口又歸一統,唯留下港澳與台灣,前者為歷史遺留,後者為内戰遺留。今港澳順利回歸,唯台灣尚未統一。因此,統一台灣是中國人百年奮鬥的最終訴求,全世界幾乎所有人不得不尊重中國人民這種選擇,因為這事攸關一個具有十三億之眾的國家的尊嚴與民族感情。這一個半世紀以來,幾乎每一個先進的中國人都是在追求國家的統一與進步,這種執著的追求與振興中華、强我中華、實現中國的崛起是始終聯繫在一起的,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國家的統一與强大,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之根,為此他們捨生忘死,前僕後繼,構成愛國主義的主旋律,愛國與統一也就成了同義詞。
  
  (二)領土歸宿,民族意志,人性追求
  
  這麼大的中國,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要統一,由此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也構成了民族的傳統。正如鄧小平所説:統一問題“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感情問題,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這種追求既有人類共性,也有中華民族個性,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與民族是喜歡分裂的。十三億中國人的這種孜孜追求,就像每一滴水,都知道怎麼匯在一起流向東海,這也構成了華夏文明,這種“復興漢室”的普遍心理,也是任何一個執政黨不得不尊重的民意。無知於此,就是不知道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中華民族。
  
  中國人不管走到世界何方,中國領土不管被什麼“國際因素”滲入,不管中國出了多少“敗類”試圖分割國土,民族的意志與中華文化,將“奉衣帶詔”,以“一紙檄文”,昭告八方,召來天下勤王之兵。統一的一江春水,終將奔流向東,這就是中華民族。誰願與這十三億中國人為敵,實在是輕狂無知。一個飽受欺淩分裂的民族,追求統一,是這一個偉大民族的重新融合,是誰也阻礙不了的一種領土歸宿。
  
  (三)政黨使命,族群和解,中華振興
  
  歷史遺留下的不統一,勢必也會造成族群的對立,一個四分五裂的民族,一定不能建設成一個强國,弱國必會捱打受欺,所以只有統一,才能族群和睦,才能共同振興中華。
  
  作為一個執政黨,必須以此為訴求,統一不僅對己也必對彼帶來諸多好處,不統一必會兵戎相見,給子孫帶來戰禍與焦土。因此“統一在中國共産黨看來,決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意義,更是實現中華民族整體發展、推動中國現代化的政治前提,即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一個穩定、和平、團結的環境,其最終目的是期望不同空間的中國人都能實現物質的富足、文化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江澤民總書記代表中國共産黨人提出的“三個代表”(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也就是要我們從“三個代表”的高度去量國家統一論,統一也正是反映了“三個代表”的概要。總而言之,統一不是手段,而是目的,這目的是使民族融和,國家昌盛。統一不是以一方意志强加給另一方,不是强迫對方投降,而是雙方的融合,共同去締造一個更美好的統一的國家。因此,統一是促進社會進步、生産力發展的動力。
  
  二、和平統一之好處
  
  中國歷史上的分分合合,統一幾乎都是用武力來完成的,然而在二十世紀末,偉大的哲人鄧小平,從全球化與中國改革開放大格局思考,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新國家學説,這學説是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日誕生的一個姐妹方針,而且在香港、澳門得到了成功實施,並為中國的最終統一提供了最佳思維。“和平統一”的好處,我們在港澳順利回歸中,充分享受到了其優越性,不僅使港澳同胞與大陸同胞深受其益,連整個世界都深受其益,就像我們享受到“改革開放”益處一樣。
  
  “和平統一”是中國共産黨幾代領導人的共同追求。但直到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才使“和平統一”願望變為了現實。“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的前提,“一個中國”又是“和平統一”的基礎,這方針既尊重了民族願望,又從國家發展整體利益出發.充分照顧台灣利益,又維持了整個中國的利益,並保障了“改革開放”的持續進行。
  
  然而,兩岸關係並沒有因為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沒有因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港澳的順利實施,而使台灣感動,而使統一變得順利。相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台灣成了一政治術語,連説一聲都變得太沉重,成了“賣台”的同義詞。為什麼“和平統一”在台灣會這麼困難?原因很簡單,這些年來在李登輝與吕秀蓮之類鼓動下,一些人將台灣作為“獨立”國家來塑造,對中國的不認同分裂勢頭日益猖獗,他們認為台灣有權向中國説不,向世界説不,向統一説不,而港澳回歸恰恰加重了對他們統一的壓迫感,而廣大台灣同胞對台灣當局這樣做的後果了解甚少,他們對“和平統一”的好處了解甚微,對“台獨”後果知之也少。他們至今不相信“台獨”就是戰爭,他們不知統一與和平統一好處,對分裂害處之憎也淺。
  
  十年來,直到近日,才見大陸有系統闡述“和平統一”十大好處這樣文章面世,而在這文章見報前,竟有一位素不相識的台商陳先生寫了“高呼統一”二十一條好處的文章,他傳真給我,給了我很大啟發。兩岸闋係走到今日,人們不約而同地重新審視“和平統一”好處,實在是件好事。在此不妨鈔録一下他們的觀點,讓讀者共享。
  
  (一)大陸認為“和平統一”有十大好處
  
  ①兩岸同胞感情融洽。“不是你吃掉我,也不是我吃掉你”,兩岸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不受任何傷害;②安全安定共享太平,統獨之爭也可得到解決;③當家作主共享尊嚴,台灣民眾可以參加全國人大與政協,可以成為中央政府領導,可以參與國家大事,與大陸人民一道共同建設自己的祖國;④經濟合作互補互利,海峽兩岸以及香港、澳門等地將成為東亞地區龐大的經濟實體,全國人民都將成為這個經濟實體長期繁榮發展的受益者,實現“三通”,一年至少可為台灣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受益,有了大陸為腹地,對於台灣的産業升級和提高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正面的作用;⑤健全法制保障權益,在來往、居留、投資、貿易、就學、婚姻等各方面的合法權益都將獲得法律保護;⑥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台灣人民參加對外交往的空間將更為廣闊,不再遭受他國的“勒索”,更不必仰賴某些强國,不會受到外人的任何歧視;⑦共保國防節省軍費,兩岸都可以節省軍費支出,台灣每年多達100多億美元軍費,可以得到節省;⑧科技合作優勢互補,互相利用對方的優勢,必受到互蒙其利的功效;⑨文教交流提高素質,雙方學歷得到認證,互相合作,優勢互補;⑩亞太地區和平穩定,這是亞太地區各國以及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所樂見的。總之,這十大好處顯示了一條中國人的光明大道,魅力無限。光明大道在前,台灣當局若以“小國寡民”捨陽光道不走,寧走分裂的獨木橋,其用心也不説自明瞭,台灣民眾就有辨别禍福標準了。
  
  (二)台商認為統一有二十一條好處
  
  今年5月18日一位陳姓台商發傳真給我,他説:“常在報刊雜誌中看到您的大名,知道您是台灣問題的研究專家。我是在上海投資的台商,最近台灣經常有人提問:‘統一對台灣人到底有什麼好處?’我想了幾點傳真給您參考”。以下是他列出的好處:
  
  1.統一後,台灣軍費的開支可以大幅的減少,這樣就可以把這些軍費用於基礎設施的投資上;
  
  2.台灣土地稀有,在用地上受到限制,比如農業用地和工業用地都有限制,當然這也是為了保證今後的糧食供應。如統一後,台灣可將一部分的農業或工業轉移到大陸來,而台灣可將農地開放限制,這樣可以增加很多的土地資源,從而也增加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3.台灣的年輕人都有二年的義務兵役。統一後,二年的義務兵役就可減少,對台灣的青年來説就可減少二年的浪費,可以有很大的社會效益;
  
  4.台灣的學生要上高中或考大學都有相當大的升學壓力,如統一後,台灣人可以自由地到大陸考大學或上大學,這樣對台灣的升學競爭壓力就可以減少,可以讓台灣的學生生活得更好,可以有更寬鬆的學習環境;
  
  5.統一後,台灣的漁民就有更廣寬的漁場可以捕魚,整個大陸的鄰海都可作為台灣漁民的活動範圍。有了大陸海軍的保護,對漁民到遠洋去捕魚,也可以免受一些國家的侵犯騷擾;
  
  6.統一後,台灣一些有優勢的産業可以和大陸的産業相互補,台灣的計算機硬件相當發達,軟件開發的進展卻是比較緩慢,台灣的軟件人才培養比較難,成本高且又不穩定。如果能將硬件放在台灣開發,軟件在大陸開發,那麼形成一種兩岸産業優勢資源的互補,這對提升整個國際經濟競爭力有很大的幫助;
  
  7.統一後,封閉多年的台灣海峽就可以開通,如能在海峽上建造海峽的快速通道或海上的高速公路,這樣今後從台灣到大陸只要幾個小時就到了,成本也可降低很多,另外可借此發展休間業和旅遊業,增加兩岸人民的生活幸福和就業機會;
  
  8.大陸有很多很好的醫療設施,而且費用較低。而台灣工商社會比較發達,子女多半忙於工作,父母的醫療和老年養老問題在台灣都是成本很高的,今後統一後有快速通道,可以將安老院或敬老院安在大陸的福建等地,相對成本較台灣低廉,這樣台灣人民在醫療或養老上的費用就可大幅度地降低;
  
  9.統一後可增强台灣抵制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兩年前香港也是受到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危險,後因有大陸强大的財力作後盾,結果免受了侵襲。同樣兩岸統一後,如台灣、大陸相互連手,可以增加對國際金融風險的抵抗能力;
  
  10.大陸有很多豐富的原材料:如棉花、羊毛、石油、鐵礦或其它的礦産。而台灣都是遠從中東或歐美進口進來,統一後,台灣可以以更低廉的成本取得這些豐富的原材料,對整個民生工業都能起很大的作用;
  
  11.在人力資源方面,台灣每一年從泰國或東南亞引進大量勞工做一些台灣人民不太願意做的工作,統一後,可進行一些有秩序的管理,因為大陸和台灣都是同文同宗,會比其它地方的外籍勞工更好配合;
  
  12.統一後,對整個國際上的交通:如海運、空運,都可以更好的規劃,利用大陸的資源來提升台灣對外的交通設施,這樣台灣在這方面的投入成本也能够降低;
  
  13.統一後,海峽兩岸是以一個强大的中國對外的,台灣人出國旅行、觀光、經商都能得到各國家中國使館的幫助,在國外更能抬起頭,更有力量説話;
  
  14.統一後每年使用在外交方面的費用可大量的節約,這些用在外交上的費用可轉為台灣島内的基礎設施的資金;
  
  15.大陸有很多尖端的科技,統一後,可將高科技的産業拿來台灣商品化,如航天工業、核能工業在台灣幾乎是空白的,統一後,可利用大陸的高新科技成果,用台灣多年豐富的商品化經驗來産生效益:
  
  16.統一後,台灣的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從業者可到大陸來發展,可以把台灣多年的經驗與市場份額都轉移到大陸來,大陸有很好的農、林、牧、漁資源,結合台灣在這些方面的技術,可以把市場做得更大;
  
  17.統一後台灣人民所繳的税或關税都可能有一個優惠政策,並得到承諾,台灣人民的税收可完全使用在台灣島内;
  
  18.大陸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很深厚的基礎,可提升台灣的水平;
  
  19.大陸的體育項目强項可與台灣互助,共同提升;
  
  20.台灣市場經濟起步較早,很多年輕人深感在台灣發展事業的空間有限,統一後年輕人可用台灣經驗到大陸來發展,空間無限,前途無量;
  
  21.大陸土地廣闊,統一後可協助台灣處理核電廠廢料等工業垃圾,降低台灣的環境保護成本。
  
  台商陳先生對“和平統一”的好處細想了有這麼多,想必是他真切之言,也代表了許多有見地的台灣同胞見解,其中不少是我過去沒能想到的,他比學者陳孔立先生的“十大好處”多了十一條,且更具體更務實。問題不在列舉好處的多少,而是他用心去看到了“和平統一”的實實在在好處,表達了統一大業的優越性與魅力,激發人願意去為它努力、追求乃至獻身。他們的見解有學術氣與實用性之别,但都道出了“和平統一”的生命力是正面和積極的,有助激發人們去為“和平統一”努力,從而使人認識到為和平為統一努力是光榮的,我們應向他們致敬,給他們授勛,要用金字將他們名載史册;而搞分裂破壞和平的人,應該唾棄與給予懲罰;我們實在應該讓這樣的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深入人心,這是建立文明秩序和樹立統一好處的首要任務。擁護統一,維護和平,功在國家,利在民眾,此乃功德,也是為子孫添福添壽,應義無反顧。
  
  三、共議統一的好處
  
  汪道涵會長在1998年10月見辜振甫時説了對一個中國的解釋,人稱“八十六字方針”,這不是汪道涵會長個人的主張,而是大陸對台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談到如何統一,汪會長指出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這是對國家統一學説的進一步發展,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台灣方面這些年始終拒絶任何統一的訴求,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遠。一個有《國統綱領》的國民黨下野了,一個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登上了執政舞台,雖陳水扁還暫時慎言,而吕秀蓮天天瘋狂地挑釁主權和大陸,李登輝“台獨”路線還在發酵。十年來,一個中國被篡改成“兩個中國”,西方干涉勢力也蠢蠢欲動,兩岸關係似乎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統一似乎沒有希望了。於是,人們開始懷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還有生命力嗎?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要不要先停下來,等打完仗再建設?總之,説“和平統一”的人少了,説武力收復台灣的人多了。當和平將失去時,人們開始珍惜和平。
  
  落入低谷的兩岸關係促使人們重新思考什麼是“兩岸關係”,和平統一在失去可能性情況下促使人們重新思考什麼是“和平統一”。人們不約而同地問:兩岸關係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統一的好處究竟是什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立,現在還需要“共議統一”嗎?還需要去共同締造一個統一的更繁榮、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國嗎?
  
  (一)尊重現實,消除疑慮,加强融合
  
  在台灣日益滑向分裂的現實後面,我們不得不看到台灣同胞始終有著一種追求自己身份的强烈願望,他們對中華民國是否已經消亡,兩岸是否屬於分治狀態,台灣是否是一個政治實體等事關台灣民眾身份的事,一直要求大陸有個明確答覆,否則他們會視統一即是“吞併”。這種願望應該説是正當的,也不是過高的“索價”。然而,這種正常願望這些年來卻被某些政客作為“台獨訴求”加以炒作,變成他們搞“兩國論”與
  
  “擴大國際空間”的藉口。台灣人與台灣意識由此更為高漲,本土意識構成的民意强烈抵撞大陸民眾統一的民意。原來一些簡單的低要求在沒有及時滿足後,變成了政客們的“獅子大開口”,使統一複雜化了。
  
  其實,祖國大陸並非無知於此,汪道涵會長的“八十六字方針”代表祖國大陸清清楚楚表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目前尚未統一”,這不就是承認了台灣現狀和準備就統一前的台灣身份與地位進行討論,並非無視客觀存在的一切。這方針指出“台灣的政治地位”是應該進行“討論”和“協商”的,這種“討論”與“協商”也是“平等”的,這種努力也應是“共同”的,這種統一也應是“共議”的,而不是一方壓倒一方,更不是一方吃掉對方。但這一切“討論”應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進行,而不是來討論“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這一原則難道不是實事求和誠懇務實的嗎?許多台灣同胞也是欣賞的,而台灣當局卻故意曲解和拒絶談判。“八十六字方針”最大好處既捍衛了“一個中國原則”,又實事求是,有助消除疑慮,加快融合,對於促進統一留下了很大空間,具有很大積極意義。
  
  (二)共圖發展,開創未來,實現騰飛
  
  兩岸關係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分隔與風雨,人們開始意識到兩岸關係絶非一個簡單的統獨關係,或族群之鬥,省籍之爭,制度之别,民主之抗,主權之認同,統一並非是我們的額外負擔與包袱,它是中國走向未來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挑戰,它並非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排除的耻辱,而是中國人站起來中國要騰飛過程中一個必須接受的挑戰,也是必須排除的一個障礙。猶如我們必須經歷改革開放、國企改造、政治改革、反腐倡廉、民族和睦、宗教自由、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一樣的挑戰之一,唯有接受它,才能解決它。它不是我們的包袱與阻力,而是刺激我們團結振興的動力,是我們聯合全球華人實現中華騰飛的激勵因素。事實證明,兩岸問題已刺激了中國現代化的速度,尤其軍事的現代化速度,統一問題始終是與我們强國的國家發展戰略聯繫在一起的,可以説,沒有單純的台灣問題,只有强國問題,只有加速建成一個四個現代化强國,才有完全的統一。弱國才會有分裂,有分裂就會有戰爭。台灣問題最終只有在一個强大富裕文明民主的祖國懷抱中找到統一的歸宿。
  
  不管台灣這些年發生了什麼變化,要想拒絶統一是痴心妄想,要十三億中國人吞下分裂的苦果,要世界接受台灣可以獨立的遊戲規則,要二千一百萬台灣同胞個個贊成台獨,是愚不可及的笑話。但統一又需要兩厢情願,要有兩個積極性,台灣民眾的内因變化是關鍵,一個好的統一政策是統一的保障。因此“共議統一”是調動兩個積極性,摒棄一厢情願,為了中國人的未來,為了中華民族的騰飛,為了台灣的利益,也為了整個中國的利益,也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共同來締造一個更美好的統一的新中國是一項好政策。毫無疑問,這是具有理想與詩意的,是符合雙方利益的,也符合國家發展的最高利益。
  
  雖然中國共産黨在1949年完成了建國任務,也獲得了世界絶大多數國家的承認,但畢竟沒有完成絶對統一。半個世紀來,中國又發生了許多可喜變化,台灣也有許多可喜變化,現在到了最終統一階段,“共議統一”是中國共産黨人尊重現實的新國家學説,它已經獲得台灣半數人的支持。這種雙贏的思考,既維護了國家利益,又涵蓋了台灣現實與利益,它既不使我們現有的一切失去,又能使我們未有的可以擁有,值得我們為之奮鬥乃至獻身!
  
  統一呵,你究竟是為了哪一般?你是一個被欺壓了一百多年民族要求崛起騰飛的意志,是一個被迫分割的國土與兄弟要求歸來的宿願,是一個有十三億之眾的國家要求站起來和本能衝動,這如同黑夜無法阻擋萬物生長,嚴寒無法阻擋春天的來臨,這是民族的意志,國家的追求,人民的決心。這種正當追求的巨大力量,有誰可以讓他改變!統一啊,你為了神州大地紅艷萬般,子孫安泰,你這樣神聖和魅力無限,令每一個中國人由衷敬畏!
  
  2000年6月13日

  (本文發表於香港《中國評論》2000年第8期,2000年8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