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DNA分子的結構

  教學設計:鄢霞

  【版本信息 】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2節,蘇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中圖版必修2第三單元第一章遺傳的物質基礎第二節,浙科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DNA分子的結構》,北師大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 《DNA貯存遺傳信息》。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確立思路(思維工具:AGO、FIP):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很明確也很簡單,即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和碱基互補配對原則。能力與情感方面根據不同的教學思路,重點可以設置在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歷程,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求知慾。也可以設置製作DNA分子的結構模型,培養學生自學、探究、合作的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還可以設置碱基互補配對原則應用於相關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决問題以及計算能力。

  根據學生實際情况,設計以下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DNA分子的結構特點。

  2.掌握運用碱基互補配對原則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能力目標

  應用DNA分子的結構特點知識、分組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艱苦求學的科學價值觀。

  二、備用思維工具

  AGO、CAF、OPV、RULES、APC、祛除、批判性思維。

  三、教學步驟

  (一)承上啓下導入新課,課堂展示學習目標(AGO)

  上一節課我們瞭解了科學家們是怎樣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具有遺傳物質的兩個特點,從而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那麽,作爲遺傳物質的DNA還應該具備什麽特點呢?”學生這時可以通過回憶説出:“遺傳物質還應具備另外兩個特點,那就是分子結構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那麽,DNA在結構上是否具備這樣的特點呢?這正是我們這節課要解决的問題。這樣的導言設計,過度自然,能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主體知識的學習過程

  1.布置課前自主學習、討論任務(思維工具:AGO、CAF)

  學生預習本課相關資料和内容,初步完成DNA分子結構模型的探究歷程、DNA分子的結構特點、碱基互補配對原則計算規律思維導圖(圖1):

  圖1《DNA分子的結構》自主學習任務

  2.課堂展示、檢驗自主學習成果(思維工具:OPV)

  3.根據所列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分組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思維工具:CAF、OPV、APC、祛除、批判性思維)。

  參考提示(圖2):

  圖2 《DNA分子的結構》平面及空間結構特點

  (1)各組展示製作的模型,説出製作所依據的結構特點(OPV)。

  (2)請學生點評、分析其他組製作的DNA分子結構模型(APC、祛除、批判性思維)。

  指出製作正確的小組是考慮到了DNA分子結構的所有特點;製作錯誤的,借用批判性思維工具與祛除工具糾錯(例如:有些小組製作的DNA分子結構模型出現的是兩條鏈方向一致,那麽引導他們假設這樣的製作如果成立,會與哪個特點相矛盾?反向平行的特點。從而引導小組内自主討論糾錯)。(圖3):

  圖3其他可能的模型及糾錯

  4.根據製作的DNA分子結構模型和碱基互補配對原則找出所有可能的計算規律(思維工具:RULES)。(圖4):

  圖4碱基互補配對原則的計算規律

  5.本課小結:根據已有知識,畫出DNA所有相關知識的導圖,找出核心考點(思維工具:CAF、FIP)。(參考:圖5)

  圖5DNA相關的知識導圖

  (三)當堂反饋訓練:

  1.課本51頁基礎題中的1小題。

  2.在DNA分子 中,兩條鏈之間的兩個脱氧核苷酸,相互連接的部位是 ()

  A.  碱基B.  磷酸C .脱氧核糖D.  任一部位

  答案:A

  3.某細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數占18%,那麽鳥嘌呤的分子數占()

  A.9%B.18%C.32%D.36%

  答案:C

  【教學後記】

  本教學設計在兼顧知識能力目標落實的同時,主要突出思維訓練特色,突出思維工具在閲讀資料、提取信息、分析問題、解决問題、運用規律製作模型等的導向與促進作用,用得恰當,可激發學生興趣,有效訓練思維,提昇教學實效。

  在教學中我運用思維工具OPV、CAF、APC、祛除工具和批判性思維等把DNA結構模型的製作實驗分解後,對學生理解脱氧核苷酸的結構和DNA的結構非常有益。學生在實踐中能準確理解脱氧核苷酸是如何搆成DNA雙螺旋結構的,而且其中的碱基互補配對的原則,和數量關係以及DNA的排序等教學難點也能輕鬆的突破,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較爲充分。

  但從時間安排上内容有些多,需要一節半的時間才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把這節和DNA的復製結合在一起,繼續用模型製作的方法結合工具CAF、APC、批判性思維等探究DNA的復製規律,組成兩節實驗連排的課,這樣知識比較完整,而且有知識深度的遞進,學生的思考空間也比較大,能鍛煉他們的思維品質和科研意識。

  在準備這節課的授課内容和授課過程時,我無數次的被科學家的機智、聰慧和大膽的創造性思維所打動,作爲教師我不只要激勵我的學生勇攀科學的高峰,同時也要不斷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教學教研領域有所建樹。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