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碗花糕

  王充閭

  設計者:盧詩琦

  【版本信息】

  廣東教育出版社《中國現代散文選讀》(選自《何處是桂城》,東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確立思路(主要用的思維工具:AGO、CAF、FIP):

  首先,確立教學設計的整體目標。根據文本特點,教者把本節課設計成鑒賞與探究課,同時突出篩選、歸納、拓展等思維能力訓練。

  其次,圍遶課標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設計要求,在充分考慮多種教學目標可能性的基礎上,優先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標:領略文章的材料處理方式(通過事件的剪裁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之於故鄉、親人的濃郁感情

  二、備用思維工具

  AGO、OPV、PMI、CAF、FIP、聚焦等。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那大山裏呵,有一個美麗的仙女……” “那大山裏呵,有一個孤獨的白胡子老頭……” “那大山裏呵,有一個面孔狰獰的魔鬼……”念起這些童話片段,你有没有唤起孩提時代的記憶?這些零碎的記憶碎片中,映照出來的有些什麽人?

  我們記憶中的這些人可能各不相同,但他們肯定都是對我們各自有着深刻意義的親朋,才能鎸刻在我們心中並經得起時間打磨,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有種温暖的痛感。記憶是一條倒流的河,它以現實爲起點,帶着我們向歲月的深處回溯……

  王充閭先生曾説過:“在回憶的網篩過濾之下,有一些東西被放大了,又有一些東西被汰除了,留下的是一切美好的追懷,而把種種辛酸、苦難和斑駁的泪痕統統漏出。”經過回憶的篩選,回憶中剩下的東西都有些什麽呢?哪些東西被不知不覺地放大了呢?這背後又隱藏了寫什麽?讓我們先放下自己的回憶,進入到王充閭先生的回憶中,去感受、去交流、去回味吧!

  (二)教學過程

  1.快速閲讀全文,梳理、把握全文大意:作者主要回憶了嫂嫂的哪些事?請分别用小標題歸納文章三大部分來表現嫂嫂的特點。(思維工具:CAF)

  參考提示(圖1):

  圖1嫂嫂特點

  2.從材料剪裁中體驗情感(思維工具:聚焦)

  (1)品讀課文,找出你認爲描寫得好的地方,好在哪裏?

  第一部分:……熱騰騰的一大盤餃子端了上來,全家人一邊吃一邊説笑着。突然,我喊:“我的餃子裏有個銅錢。”嫂嫂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縫,甜甜地説:“恭喜,恭喜!小弟的命就是好!”按照舊俗,誰能在大年夜裏吃到銅錢,就會長年有福,一順百順。哥哥笑説,怎麽偏偏小弟就能吃到銅錢,咱們得檢查一下。説着,就夾起我的餃子,一看,上面有一溜花邊,其他餃子都没有。原來,銅錢是嫂嫂放在裏面的,花邊也是她捏的,最後又由她盛到我的碗裏。謎底揭開了,逗得滿場哄然大笑。

  參考提示:突出了嫂嫂很疼愛我。

  第二部分:待我長到四五歲時,嫂嫂就常常引逗我做些惹人發笑的事。……兩個院落裏便伴隨着一陣陣爆竹的震響,騰起了“嘰嘰嘎嘎”的笑聲……這都是嫂嫂出於喜愛,讓我出洋相,有意地捉弄我,拿我開心。

  參考提示:寫出了嫂嫂與人爲善,而且特别疼愛我。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坐在燈下,父親問她下步有什麽打算,……嫂嫂嗚嗚地哭個不停,翻來覆去,重復着一句話:“爹,媽,就把我當做你們的女兒吧!”嫂嫂又反復親我,問:“小弟放不放嫂嫂走?”我一面晃着腦袋,一面號啕大哭。父親、母親也傷心地落下了眼泪。這場没有結果的談話,暫時就這樣收場了。

  參考提示:嫂嫂孝敬我父母,我的父母也疼愛嫂嫂,雙方有着深厚的感情。(2)探究題:品味作者對事件材料的剪裁,體味其中的藝術魅力。(思維工具:PMI)

  ①再讀全文,找出最能引起你會心一笑或讓你流泪的語句,談感受、説原因。

  ②試品味文中的場面描寫,如“全家年三十吃餃子”、“牛挑兜肚”等,寫這些場景有什麽作用?

  ③文章通過寫我們家和嫂嫂之間的事情突出了嫂嫂的可敬可親,可否將文題改爲“嫂子頌”?爲什麽?

  參考提示(圖2):

  圖2材料剪裁辯證分析

  3.拓展(思維工具:OPV)

  王充閭有一本散文集,他將其命名爲《何處是歸程》。這個命名隱含了一種滄桑、悲凉和困頓,同時也隱含了一種叩問和探詢的堅忍。

  書前有兩首七絶題記詩。其一: “世間無纜係流光,今古詞人引憾長。且賞飛花存碎影,勉從腕底感蒼凉。”其二:“生涯旅寄等飄蓬,浮世囂煩百感增。爲雨爲晴渾不覺,小窗心語覓歸程。”詩中確有對人生短暫蒼凉的慨嘆和難以名狀的悲劇意識。但這種悲劇並不僅僅源於“無纜係流光”的無奈,它更來自詩人對“浮世囂煩”,世人對功名利禄的争鬥或傾軋,特别是詩人“人過中年”之後,似乎就有打點心靈歸程的意思了。 他曾説:“對於故鄉的認識,遊子們無一例外地都會夾雜着濃重的感情色彩和想象的成分。原本十分鄙陋的鄉園,經過記憶中的漫長歲月的刷新,在離人的遥遥想望中,已經變作温馨的留念與甜美的追懷,化爲一種風味獨具的亮點,放射出詩意的光芒。在回憶的網篩過濾之下,有一些東西被放大了,又有一些東西被汰除了,留下的是一切美好的追懷,而把種種辛酸、苦難和斑駁的泪痕統統漏出。”(《思歸思歸,胡不歸》)這種敢於面對心靈誠實體會的表白,亦道出了“懷鄉情結”相伴相生的問題。作者在回望來路、表達個人情懷、深入地展現了人的心靈風貌的同時,對人的精神歸宿進行了探詢。

  ——節選自孟繁華《精神還鄉和靈魂歸宿 ——評王充閭的<何處是歸程>》 ) 

  4.主旨小結

  在作者筆下,故鄉的真善,心靈的真善,情感的真善,親人的真善都無須編造,無須雕塑,便可高山流水般地自然流露,躍然紙上,融合成一種美。這美是自然的、純樸的,是美的真諦。在當今物質世界得到了空前發展的時代,這種真善美應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和歸宿。 

  5.寫作訓練(思維工具:APC)

  記憶的内容是豐富多彩的,可寫的很多,但往往有那麽一些場面、片段是最能引起你内心深處感受的。請對其作適當的取舍,寫一段抒發個人真情實感的文字。

  (1) 注意對事例材料的適當剪裁,詳略得當;

  (2) 可參考《碗花糕》中運用綫索連貫部分的結構特點。

  【教學後記】

  王充閭先生是我國當代散文名家之一,《碗花糕》又是這位作家近期散文的優秀力作,既是回憶童年生活的鄉土文章,又是寫人的文章,更是抒情的文章,往事的回憶、人物的描寫和對人物深深的緬懷思念水乳交融,難辨難分。

  筆者以爲,《碗花糕》是一篇真正意義上的美文,學生在閲讀鑒賞的過程中深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及情感感染,在探究、分析、歸納、拓展等過程中得到語文思維的有益訓練。在教學中,筆者結合現在的學生寫記叙文時單向叙述的單一模式,不懂得如何使用事件材料來表現人物、表達情感的現象,聚焦“材料剪裁”這一技巧,並以仿寫練習作尾對本文作鞏固提昇外,還希望借《碗花糕》作爲一個記叙文範例給學生啓發與借鑒。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