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918-1925年間的林雲陔

  林雲陔先生(1883-1948,字公競,廣東信宜人)是民國時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早年,他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先後參加了庚戌廣州起義、辛亥黃花崗起義,是辛亥高州光復的主要領導人。高州起義勝利之後,他被推舉為廣東軍政府高州分府的都督。但他功成不居,在將各項事務安排妥當之後,他主動辭去都督之職,赴廣州輔佐廣東都督胡漢民。後來,被孫中山派遣出洋留學,獲得專業的政治才幹和深厚的理論素養。1931年6月至1937年7月的六年間,他出任廣東省主席一職,為廣東省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上述史跡,早已彪炳史冊,唯獨林雲陔先生在1918年——1925年間的活動,論者較少注意,本文擬對此略予討論。

  一、學成歸國,闡揚理論

  林雲陔先生早年曾在廣州兩廣方言學堂學習英語及其他科學,具有扎實的外文基礎。後因投身革命,從學之路中斷。民國成立之後,他認為革命已經成功,建設責任重大,而要建設民國,必須瞭解國際大勢,並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於是,他毅然放棄功名權位,赴美國紐約聖理喬斯大學留學,專攻政治和法律。畢業之後,他又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直到1918年方才學成歸國。〔1〕

  當時,國內已先後經歷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的戰火,而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護法運動初告失敗。林雲陔學成歸國卻感覺無用武之地,於是回鄉隱居。但很快,他就被孫中山招赴上海,協助孫中山進行理論研究和創作。

  寓居上海的孫中山,在密切關注國内外形勢變化的同時,埋首於國家理論的研究工作。1919年他主持創辦了《建設》雜誌。這份雜誌是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的機關理論刊物,是當時國內少有的具備較高理論水平同時關懷國家社會現實的刊物。其中的主要編輯和作者,都是當時國民黨內的佼佼者,比如胡漢民、朱執信、廖仲愷、馬君武等等。林雲陔就是與他們一道,擔負起該刊的編輯和撰述工作的。〔2〕

  除了日常編輯工作之外,他憑著深厚的中英文素養,與朱執信、胡漢民等合作,將孫中山的《實業計劃》英文稿翻譯成中文,在《建設》雜誌上連載(林雲陔具體擔任該書第四章第一部分、第六章的全部及結論)。此外,他利用自己對西方思想流派和市政建設的深入考察,撰寫了一批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重要文章。這些嚴謹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的專業素養,也為他將來步入政治操作領域奠定踏實的基礎。

  這些文章歸納起來,大體包含以下內容:

  1.論述馬克思主義及階級鬥爭學說。

  林雲陔的專業是政治和法律,因而對於西方的各種流行學說十分熟悉。而在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主義學說在國內十分盛行,各種流派互相競爭。林雲陔根據自己的研究,撰寫了《近代社會主義進行之動機》、《近代社會主義之思潮》、《社會主義與社會改良之現行》,以及《民主主義為世界和平之真基礎》、《階級鬥爭之研究》等等,對社會主義思潮的來龍去脈、國內主要社會主義學說的特點進行介紹和評述。這批重要的理論著作,與當時許多浮皮搔癢的所謂社會主義思想截然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社會主義思潮的傳播和發展是有益的。

  2.論述市政建設的流行學說。

  林雲陔特別注重對於西方現代市政建設理論的研究。在此期間,他主要撰寫和譯述了《都市與文明之關係》、《歐美市制概論》、《為民而設之都市》、《市政與二十世紀之國家》等文章。這些文章借鑒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市政理論,同時也是建立在對歐美市政建設的實踐經驗,因而不僅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更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性。

  3.評述國際關係。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中國不但沒有享受戰勝國的榮譽和尊嚴,主權和利益反而遭到野蠻的踐踏。這令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憤慨不已。林雲陔通過對國際形勢的觀察,寫下了《萬國聯盟與帝國主義》、《孤立之日本》等文章。

  總的來說,在上海的兩年理論工作,林雲陔先生將西方的進步理論與中國的現實相結合,提出了一套的理論主張,這充分顯示了他海外遊學的豐碩成果,也為他後來的實踐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投身實踐,理政能手

  1920年10月,粵軍回粵之後,孫中山也於年底在廣州重建護法大本營。林雲陔結束了兩年左右的理論創作階段,從此投身於政治實操領域。

  在1920年底至1922年6月這兩年半的時間裡,林雲陔的主要工作在經濟領域。起初,他擔任孫中山的秘書,不久兼任廣州市土地登記局局長、廣東教育委員會教育雜誌社社長等職。

  1921年底定廣西之後,林雲陔於次年追隨孫中山進行第一次北伐,被任命為大本營度支處處長,兼大本營行營金庫長,兼廣西銀行行長之職。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他與廖仲愷等人一起,想方設法克服困難,保證北伐的順利進行。不料,“六一六”兵變發生,北伐事業中斷。

  1923年初,粵、桂、滇等聯合軍隊將陳炯明趕出廣州後,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是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本營。林雲陔先生奉命出任廣州市市長,全面主持廣州市的市政建設。廣州是孫中山大本營所在地,可謂“首善之區”,林雲陔在1923年初擔任廣州市長,是得到孫中山先生充分信任的。

  不過,林雲陔先生其實前後共三次擔任廣州市長,第二次在1927年5月,第三次在1928年1月。這三次任職時間都不算長,但他還是積極發揮了經濟建設上的突出能力,做出了不少惠及百姓而影響深遠的建樹。例如廣州市銀行和市醫院的創立,海珠橋的架設,海珠新堤及內河港之建築,自動電話之裝置,自來水、電燈之改良,地下排水道之疏浚,以及中山圖書館的建設,等等。〔3〕

  擔任廣州市長不久,林雲陔就改任廣東高等審判廳廳長、高等檢察廳廳長等職。此時的廣東高等審判廳,“擁有司法行政權,一切法官的任免等等,均由廳長薦委和撤換,因此成為廣東之最高審判權和最高司法行政權之機關,歷來都引起各派系的角逐” 〔4〕。政治和法律是林雲陔的專長所在,孫中山將這樣重要的職權交由林來管理,可以見得林雲陔的能力和廉潔。

  而在擔任廣東高等檢察廳廳長期間,經費十分拮据。於是,孫中山決定將廣東全省一切司法收入留作維持該省司法及改良監獄之需。這就使得林雲陔得以對廣州的監獄及看守所進行了改建,從而大大改善了犯人的生活條件。〔5〕

  實際上,林雲陔對於自己的能力也深有自知之明。在此其間,他還曾被孫中山先生任命為中央銀行行長。林雲陔認為,理財並非其所長,雖然多番辭謝不獲允可,他還是堅持由宋子文出任中央銀行的副行長。實際上,主要工作是由宋子文經手的,他只是名義上掛職而已。

  1918-1925年這七八年時間,是林雲陔先生完成海外遊學之後,深入瞭解中國形勢、發展理論主張的階段:也是他在擺脫了民國成立前粗莽的知識結構,以一位熟諳西方現代政治、經濟的專家身份,在中國市政建設、經濟建設等領域的實際操作層面小試牛刀的階段。這一時期,他的政治名望與社會影響力尚未充分拓展,但是理論水平得到新的合乎國情的提升,領導開展實際建設的能力也得到較好的磨礪,這一切都為他未來在更高的平台上建立功勳打下良好的基礎。

  李穗梅,廣州市大元帥府紀念館館長 

  註释:

  〔1〕黃季陸:《革命人物志》第2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9年6月版,第426頁。

  〔2〕鄭彥棻:《思齊集》,(香港)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05頁。

  〔3〕陳啟著、羅康寧:《信宜人物事略三篇》。

  〔4〕黎思複、鄺震球:《廣東司法界派系及其主要人物》,《廣東文史資料》第11輯,1964年第1期,第159頁。

  〔5〕唐自斌:《孫中山法律思想研究》,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