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雲南宜良九鄉張口洞舊石器遺址發現的凹穴岩畫

  【中文摘要凹穴岩畫廣泛分佈於世界現代人活動的不同地區,在我國部分地區也有分佈, 尤其是中東部地區。雲南宜良九鄉張口洞舊石器遺址發現的凹穴岩畫是我國西南地區首次發現的凹穴岩畫遺存,也是國内現存時代最早的凹穴岩畫。該遺址凹穴岩畫的發現,爲研究晚更新世現代人遷移和史前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證據。

  【關鍵詞張口洞舊石器時代凹穴岩畫現代人遷移      

  Abstract:Cupules is widely discovered in different area in the world which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 occupied, it is also discovered in some areas of China, especially middle to eastern China.Cupules artifacts unearthed at Zhangkoudong Paleolithic site, Jiuxiang, Yili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re the first discovery of cupul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s the earliest cupules site so far in China.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s for study on the migration of the Modern human on late Pleistocene age and prehistorical,culture interaction.

  Key words:Zhangkoudong CavePaleolithic ageCupulesModern human migration

  一、 凹穴岩畫概述

  凹穴岩畫是人類製作於岩石表面上的坑狀杯形圖案(英文:cupules、cup marks、cup-stones),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發現。凹穴岩畫的製作傳統自舊石器時代早期以來就一直被人類延續至今,在澳洲、非洲的一些土著居民營地中,製作凹穴的傳統至今依舊存在。凹穴岩畫大多是用堅硬的石頭在各種岩石或卵石上磨制或敲鑿而成的半球形或圓錐形凹坑,其大小一般爲2~20厘米,深2~6厘米〔1〕,與岩石上的顔料涂繪相比留存時間更爲長久,因此,很多凹穴岩畫年代久遠,對於研究早期人類原始精神世界及日常生活内容具有重要意義。

  國外發現的凹穴岩畫多集中在印度、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地,時代最早者可上溯到舊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的凹穴岩畫或以單一的形式出現,或與綫形溝槽(linear grooves)一起出現。被確認時代最早的凹穴岩畫是印度中部莫德雅·普萊達士被稱爲“會堂”的洞穴遺址(Auditorium Cave,Madhya Pradesh),這個洞穴遺址發掘出土屬於阿舍利文化的石製品,C年代爲距今290ka,該遺址内的498個凹穴圖案被確定爲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作品〔2〕;在日本及朝鮮半島,凹穴岩畫被稱爲“杯狀穴”。日本凹穴岩畫的絶對年代爲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800年。朝鮮半島共有12處凹穴岩畫,年代相對較晚,約爲公元前1000年。法國弗萊西亞洞穴的尼安德特6號墓葬中發現歐洲最早的凹穴岩畫,時代大約在40~70ka之間,被解釋爲具有生殖崇拜涵義;在澳大利亞,凹穴岩畫主要分佈在北部領地(Northern Territory)的Arnhem到Pilbara地區之間〔3〕,岩畫專家貝德納利克教授(RGBednarik)推測爲距今60ka,亞洲第一批現代人到達澳大利亞,同時帶來了凹穴這一獨特的岩畫形式;美洲的凹穴岩畫年代要晚得多,其風格特點是凹穴不再以單獨的形式出現,更多的是與綫形溝槽、同心圓、波折綫、窩紋、鳥足紋(或稱trident的綫條)等圖案一起出現〔4〕;英倫三島的凹穴岩畫分佈相對密集,且往往與懸石陣聯繫在一起,這裏的凹穴岩畫也伴有圓圈紋、同心圓、缺口同心圓、渦紋、各種綫條及溝槽等圖案;在非洲,很多石塊和硬板上有大量人工碾磨的凹洞,但時代却很難確定。只有津巴布韋Chifubwa河岩厦岩畫中的凹穴圖案被確定爲距今63ka前的作品〔5〕。

  凹穴岩畫在我國境内也有廣泛發現,據統計,目前我國東北地區的遼寧北部,内蒙古烏蘭察布、烏蘭布、赤峰夏家店、敖漢旗城子山,中原地區的河南省,西北地區的青海天梭盧山,西藏,新疆托克遜縣庫普加依,南方地區的福建華安縣高安及漳浦縣大薈山,廣東,香港,澳門,廣西靖西縣岩北山,江蘇連雲港錦屏山將軍崖及臺灣萬山等地都發現凹穴和溝槽岩畫。將軍崖的凹穴岩畫有的以溝槽連接,或伴有圓圈圖案、同心圓和缺口同心圓。福建也是凹穴岩畫分布較多的省份。漳浦縣的大薈山與金門島隔海相望,這裏鑿刻的兩處共6幅岩畫中,除馬蹄形、同心圓和蛇形溝槽外,也有凹穴,這些凹穴均以研磨法創作,當屬早期岩畫類型。華安縣高安鎮浮山的一個山丘上共發現27個凹穴岩畫,其中的11個凹穴由溝槽相連,狀似星宿,被稱爲“星宿圖”。此外,廣東珠海的寶鏡灣和葫蘆灣兩處凹穴岩畫點、臺灣的孤巴察峨和莎娜奇勒娥兩處凹穴岩畫點等都是沿海凹穴岩畫的杰出代表。澳門岩畫以“小凹穴”爲主。西南如雲貴地區的岩畫雖以綵繪爲主,但也存在鑿刻岩畫與凹穴岩畫傳統,有的學者將其稱爲“多坑石”。在北方草原岩畫系統中,内蒙古烏蘭察布的凹穴岩畫或單獨出現,或與幾何符號、人像、人面像、動物形象一起出現。我國發現岩畫最多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有一處凹穴岩畫。陰山岩畫中同樣有凹穴岩畫,且其中以凹穴、同心圓和字符組成的“鬼臉”人面像等圖案與將軍崖岩畫一致〔6〕。

  二、 張口洞舊石器遺址

  宜良九鄉張口洞遺址是昆明市博物館胡紹錦1989年7月發現的。張口洞地處南盤江重要支流麥田河峽谷及陷谷地帶東側叠虹橋山坡面上,海拔1803米(圖一)。洞體發育在震旦係燈影組白雲岩内,洞口横寬,面南偏西27 °。洞穴沿巨大岩層層面呈坎狀傾斜,洞内空間被鐘乳石、石笋隔成7個地下廳,其中,第Ⅲ廳最大,洞深36、横寬45、洞頂高39~5米。洞内堆積物厚達35米,上部地層有擾亂。1990年9月至11月,昆明市博物館對該洞進行了大面積試掘,布2米×2米的方11個,面積51米2,並對洞口的 擾亂土進行了篩洗。此次發掘共獲得晚期智人牙化石40餘枚,哺乳動物的化石近2000件,石製品1800多件,已測定〔7〕第六層凹穴岩畫出土層位(本文第四層)常規C法年代爲9965±110(圖二)。

  圖一宜良九鄉張口洞舊石器遺址地理位置圖

  圖二張口洞舊石器遺址第二洞廳綜合地層柱狀圖

  三、 張口洞發現的凹穴

  圖三凹穴岩畫標本KUP19 (引自胡紹錦1995)

  在文化遺址内,共發現凹穴岩畫5件,均爲質地堅硬的白雲岩或火成岩礫石,發現於原報告第六層地層(本文的第四層)中,發現初期稱爲多坑石。在礫石的一面或兩面有坑形凹穴。其中,有單凹穴石製品1件,雙凹穴石製品(上、下礫石面的凹坑相對)1件,三凹穴石製品1件,多凹穴石製品2件。兩件多凹穴石製品中,標本KUP19〔8〕係板狀玄武岩扁平礫石加工而成,有裂痕,長345、寬165、厚625毫米〔9〕,一面分佈凹穴27個,最大穴徑42毫米,最小穴徑294毫米,深6~11毫米,另一面可見尚保存18個凹穴,其中9個較爲完整,最大穴徑31毫米,最小穴徑17毫米,深3~8毫米(圖三)。KUP2〔10〕與KUP19大體相同,形態較方,其一面有凹穴17個,另一面2個。凹穴岩畫有明確的埋藏地層和豐富的共存舊石器及哺乳動物化石,尤其是標本KUP2與KUP19是由石灰華蓋板下火塘位置掘出,由於兩塊多坑凹穴岩畫遍體包裹碳屑灰燼,因而能够獲得年代數據。

  四、討論

  凹穴岩畫出現在人類歷史的每一個發展階段,巨大的時間和空間跨度使不同地區和年代的凹穴岩畫,具有不同的物質或精神意義。印度、歐洲、澳大利亞等地的凹穴岩畫經過直接斷代的較多,最早的時代根據出土石製品的判斷可到舊石器時代早期。從世界範圍看,更新世晚期以後到全新世,凹穴一般不再以單獨的形式出現,而更多地與其他圖案同時出現,即凹穴岩畫與其它鑿刻岩畫(英文:“petroglyphs”)相伴出現。對於這樣的凹穴岩畫是具有精神和藝術價值的,可以根據鑿刻岩畫的内容龢民族學調查對其年代、用途及意義進行大致猜測;如果凹穴岩畫單獨出現且出露於地表,則不太利於直接斷代,只能嘗試根據它在野外的腐蝕和風化程度、土壤覆蓋、地衣蓋或解剖地質的土地裂縫進行比較研究〔11〕,這是因爲任何刻畫的耐風蝕程度,均與它的創作時間成正比;如果可以在石灰岩溶洞的地層中發掘出凹穴岩畫,在封閉性的保護環境中,則可利用其所在層位的碳屑及出土石器特徵進行斷代研究,一般在地層中出現的凹穴岩畫年代較早,其年代多爲舊石器時代,岩畫專家貝德納利克教授(RGBednarik)認爲它們至少已達1萬年之久。這樣的推斷是基本符合張口洞地層的年代測定結果的。

  在一些早期舊石器遺址中會發現凹穴岩畫,但多數發現於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和全新世時期的遺址中,在全新世時期凹穴岩畫成爲全球性的文化傳統〔12〕。同時,非洲的凹穴岩畫也爲現代研究者們提供了鮮活的民族學證據:1996年,加拿大考古學家尼古拉斯·戴維(Nicholas David)在尼日利亞曼德拉山脈的蘇庫人社區綜合運用民族考古學和田野考古學方法來理解這種人工製品,他收集當前正在進行的和不久前使用的石質工具進行碾磨或相關活動的所有信息,綜合統計之後,對其可能用途進行了分類,絶大多數石槽是用來碾磨穀物,或加工石質工具的。直到現在,當地婦女身上都裝備一個標準的用碎石建造的的一種、兩種或三種凹穴石磨,表面上有不同的琢痕以進行精粗不同的碾磨〔13〕。這可能是凹穴的一種比較原始和實用的功能。

  對於張口洞發現的凹穴岩畫標本KUP19和標本KUP2,其所有凹穴排列緊密,且上下兩面分别有多個凹穴,已遠遠超越了生産工具這一原始使用功能的範疇,而更多的可能是與原始人類的精神世界有關。由於人類早期社會文化存在一致性,我們或許也可以從其他文化遺存中發現的類似物品推測出張口洞凹穴岩畫的一些意義:比如生殖崇拜、陪葬傳統,計數方式或是用於某種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動。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當時的人們創造了凹穴岩畫,且這一傳統在世界範圍内廣泛存在,鑒於世界上的凹穴岩畫在時間、内容、主題和風格上存在相似性,在3~5ka間,以凹穴爲主體的岩畫出現並很快傳播到世界各地。凹穴岩畫研究學者馬寶光認爲:世界凹穴岩畫所表現出的一致性,與人類的遷徙有很大關係。分析研究凹穴岩畫的分佈範圍及特點,有助於更加清晰地認識人類的發展和在世界範圍内的遷徙路綫〔14〕。

  張口洞文化層中出土大量石製品,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各種刮削器,石錘、石砧等,其中部分石製品如KUP10、KUP157、KUP158、KUP259等或多或少帶有莫斯特文化的元素(圖四),結合該遺址出土帶有世界範圍廣泛分佈的凹穴岩畫研究,或許能對東亞地區現代人遷移及其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證據。

  圖四張口洞遺址出土的帶有莫斯特文化元素的石製品(引自胡紹錦1995)

  致謝: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發現基金項目“東南亞晚更新世人群擴散及相關氣候環境的變遷”課題(DP0877603)提供經費支持。野外考察及本文的完成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昆明市博物館研究員胡紹錦先生提供標本觀察及測量數據,宜良縣文化局楊峰書記安排野外考察,九鄉風景區管理局現場協助,作者在此一並致謝!

  吴沄(雲南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文物評估中心);

  吉學平(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趙東明(雲南省宜良縣文物管理所。)

  注釋:

  〔1〕湯惠生:《凹穴岩畫的分期與斷代——中國史前藝術研究之一》,《考古與文物》2004年第6期。

  〔2〕Kumar.G “Aunique cupule site in the Ajmer District”Rajasthan.Purakala 1998 9:61-64。

  〔3〕Pual SC Tacon,Richard Fullagar,S.Ouzman and K.Mulvaney “Cupule engravings from Jinmium-Granilpi(Northern Australia)and beyond:exploration of a widespead and enigmatic class of rock markings” Antiquity Dec 1997 71, 274:942.

  〔4〕湯惠生:《尋找中國最早的美術——舊石器時代岩畫的確認與重估》,《美術》 2004年第9期。

  〔5〕Clark J.D.“The Chifubwa Stream rock shelter,Solwezi,northern Rhodesia”.South African Archaeological Bulletin 1958. 13(49):21-4.

  〔6〕唐紅麗:《凹穴岩畫在世界範圍内存在相似性》,《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5月7日A5版。

  〔7〕胡紹錦:《宜良九鄉張口洞發現的舊石器》,《人類學學報》1995年第14卷第1期。

  〔8〕現存昆明市博物館。

  〔9〕胡紹錦:《宜良九鄉張口洞發現的舊石器》,《人類學學報》1995年第14卷第1期。

  〔10〕現存宜良九鄉張口洞遺址博物館。

  〔11〕Augusto Gansser  “Cup-stones,prehistoric cult object”.Memorie Lincee Scienze Fisiche E Naturali 1990.1:52。 

  〔12〕Robert G. Bednarik “Cupules”.Rock Art Research 2008.25-1:62。

  〔13〕尼古拉斯·戴維、卡羅·克拉莫著,郭立新、姚崇新等譯.《民族考古學實踐》,長沙:嶽麓書社,2009年,頁151~153。

  〔14〕唐紅麗:《凹穴岩畫在世界範圍内存在相似性》,《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5月7日A5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