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爲契機加强我省精神衛生建設,構建首善之區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經濟迅猛發展大快人心,但在心理疾病防治的軟、硬件方面却相對落後,對精神病人的服務和弱勢群體的心理關懷,亦遠遠落後於兄弟省市,與我們的經濟、文化强省地位極不相適應。

  前不久,臺灣作家龍應臺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提到:“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這個城市怎樣對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對於殘障者的服務做到什麽地步,它對鰥寡孤獨照顧到什麽程度,它怎樣對待所謂的盲流民工底層人民。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具體的文明的尺度。”這是千真萬確的,本人深有同感。自去年以來,國内接連發生多起暴徒殺害未成年人的惡性事件,引起全社會高度緊張和各級政府的重視,不少地方都在小學或幼兒園門口加派警力,維持治安。此外,深圳富士康集團員工的連續跳樓自殺,一時也是沸沸揚颺。這些重大惡性案件和突發重大事件,有犯罪分子的個人問題,有涉事企業的自身問題,也有社會和體制因素。但是,究其根本還是“精神不衛生”和“心理不健康”的問題。政府必須正視和重視這一世界性難題,避免悲劇的重演。增派警力,安裝防護網等都是治標不治本。唯有以“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爲契機,加强我省精神衛生建設,才是構建首善之區的上上之策。

  二、“精神衛生”的幾個基本問題

  (一)“精神衛生”是根本

  上述事件的“本”是什麽?殺人者是恐怖分子,對改革開放不滿?自殺者遭殘酷壓榨,走投無路生不如死?我看都不是,這類事件的“本”在於“精神不衛生”、“心理不健康”。

  實際上,“精神不衛生”和“心理不健康”已在世界範圍内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5億精神障礙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而在大多數國家,僅僅衛生保健資金的1%-2%用於精神衛生,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數以上的抑鬱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濫用酒精導致精神障礙者無法獲得簡單的治療或護理。精神障礙者殺人、肇事和自殺已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1992年,由世界心理衛生聯合會發起,世界衛生組織確定,每年的10月10日爲“世界精神衛生日”。可見,“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問題並非“中國特色”。

  然而,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争壓力不斷加大,因心理障礙而發生精神疾病者的確逐年增多。僅以我廣東省爲例,早在幾年前,各類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就有122多萬人,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抑鬱障礙者260多萬人,各種神經症患者600多萬人;合起來,全省十分之一的人患有精神障礙。一個人患精神障礙,影響一家甚至幾家人的生活質量,由此致貧者無數;精神障礙患者殺人、肇事和自殺在我省屢見不鮮,已經危及全社會。

  (二)心理障礙需及時治療

  精神疾患的治療困難,要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爲主,從心理健康入手,及時消除心理障礙。心理障礙(psychologicaldisorder)是指一個人由於生理、心理或社會原因而導致没有能力按社會認爲適宜的方式行動,以致其行爲後果對本人或社會都是不適應的。心理問題幾乎人人都可能遇到,輕度者,如遭遇重大挫折或面臨重大抉擇時出現情緒焦慮、恐懼或抑鬱,人際關係緊張引起的煩惱、退縮、自暴自棄,或者憤怒甚至衝動報復;中度者,如强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疑病症、神衰或酗酒吸毒引起的繼發性精神障礙;重度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偏執性精神病及各種腦器質性精神病(如老年痴呆)等。

  預防精神病、消除心理障礙主要靠兩大措施:一是普及精神衛生知識,學會自我排解、關注精神健康;二是尋求有處方權的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的幫助,科學地消除心理障礙。然而,在廣東民間精神衛生知識極度匱乏,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鳳毛麟角,長此以往,民衆的心理健康堪憂,社會的安定和諧堪憂。

  三、幾點建議

  (一)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未治率

  我省雖醫院林立,但精神專科床位和技術人員却少之又少,不及省外發達地區的五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且隊伍素質低下。目前高達90%的精神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絶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在社會上流浪或被鎖在家中。

  (二)盡快改變精神病醫師奇缺的現狀

  廣東全省百多萬精神病患者,只有三、四千專業醫務人員,醫患差距如此巨大!與此同時,由於精神科不開刀,心理諮詢賣藥少,在現行醫院體制下,精神病院經濟拮據,精神病醫生收入不高。鑒於此,一方面,政府投入宜向精神科傾斜,提高精神科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許多醫學院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可將醫學畢業生作一年培訓,充實精神病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科。

  (三)多層次培養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

  心理障礙猶如感冒,常見又多發,久拖便不可收拾,但往往當事人不以爲然,旁人却視其爲“怪人”避而遠之,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及時發現和妥善處置。然而,全省近千萬心理障礙患者,有處方權的心理醫生連同無處方權的心理諮詢師總共不過幾百人,累死也無濟於事。2003年,省衛生廳答復政協提案時曾經承諾5年内培養300名心理醫生,至今未見行動,依然一紙空文;2003年以來,省人保廳培訓了1000名心理諮詢師,但缺少實習基地和帶教老師,結業後大部分没有從事心理諮詢工作。

  (四)醫改、醫保應足够重視心理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軀體、精神以及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没有疾病或身體虚弱。然而,目前醫改、醫療保險的注意力主要集中於軀體健康,精神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在人力、財力和道義上依然少有顧及。實際上,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心理健康和軀體健康同樣重要,不可偏廢;尤其重要的是,心理衛生服務深入家庭、遍佈基層、形成網絡。

  (五)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

  我們的衛生行政部門長期以來重醫療、輕預防,重軀體、輕精神;我們的教育部門很早就有“生理衛生”課程或專職人員,“心理衛生”的教育和人員配置却相形見絀;我們的宣傳媒體不乏艾滋病、禽流感之類衛生知識,“精神健康”却很少涉及……其結果必定是全社會對精神健康和心理衛生的無知。

  (六)領導掛帥,一躍成首善

  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積極參與宣傳活動的有衛生部門、殘聯和媒體,如此而已。難道精神健康只是和這三者有關嗎?心理諮詢師的培訓不是由勞動保障部門包攬的嗎?學校的“心理衛生”和精神病專業教育不是由教育部門管嗎?精神心理健康網絡的建設不該由發展改革部門管嗎?精神心理健康的經費投入不是涉及財政部門嗎?精神病患者殺人不是公安要派警員給學校把門嗎?農民工跳樓工會不是出來講話了嗎?亞運會期間買菜刀要實名登記不是有勞經貿部門嗎?可見,精神健康與心理衛生涉及政府的各個部門,誰都管一點,但要徹底改觀?誰都管不了,能推便推、能拖則拖!

  爲此建議,以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爲契機,將精神健康列爲一項系統工程,由省領導親自掛帥,常抓狠抓,才能使我省在這方面也一躍成爲首善。

  2010年9月1日

  (方積乾: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