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從南漢國的創建看封開的歷史地位

  封開在唐朝屬於封州區域,居西江上游,控嶺南兩廣,地處衝要,環境優越。從秦漢至明清的古代社會,嶺南有兩處要領之地,其一爲韶關,其二爲封州。對於中央王朝而言,由韶關利於進據粤東的潮汕,制約閩南;由封州便於牽動粤西,遥控滇桂。對於地方割據勢力而言,韶關與封州實爲兩扇大門,控扼住兩地就掌握了嶺南的鎖匙,可以閉關守户,自成格局。相比而言,封州在戰略地位上更顯重要。唐末五代之際,劉謙家族以封州爲根據地而創建南漢國政權就是明顯的例证。

  一、劉謙佔據封州以此發迹

  建立南漢國基業的劉氏家族第一代名謙,在《舊五代史》卷135《僭僞·劉陟傳》中有記載:

  劉陟,……父謙,素有才識。唐咸通中宰相韋宙出鎮南海,謙時爲牙校,職級甚卑,然氣貌殊常,宙以猶女妻之。妻以非其類,堅止之,宙曰:“此人非常流也。他日我子孫或可依之。”謙後果以軍功拜封州刺史兼賀水鎮使,甚有稱譽。

  劉謙初爲廣州牙將,地位低下。劉謙的發迹有兩個原因,其一,得到出鎮南海的宰相韋宙賞識,因此娶得韋宙的猶女(即侄女),獲得潜在的政治資源;其二,參與扺禦黄巢的戰鬥,因此建立功勛,獲得實際的政治資本。

  關於劉謙扺禦黄巢之事,在《新五代史》卷65《南漢世家》中有記載:

  唐干符五年,黄巢攻破廣州,去略湖湘間,廣州表(劉)謙封州刺史、賀江鎮遏使,以御梧、桂以西。歲餘,有兵萬人,戰艦百餘艘。

  黄巢起義的特點是大規模地流動作戰,它如同秋風清掃落葉般摧毁着業已腐朽的唐朝各級政權;但是不可否認,流動作戰要消耗相當多的物資,難免給地方百姓造成灾禍。在黄巢破廣州而略湖湘之際,劉謙出任封州刺史、賀江鎮遏使,佔據封州這塊嶺南要衝之地,從而控御了梧、桂以西,使一方水土免受戰争患難。劉謙自己也因此發展起充足的部衆,聚集兵衆萬人,匯合戰艦百餘艘,成爲與廣州相犄角的雄厚勢力。劉氏家族從此在封州發迹。

  二、劉隱依靠封州部衆創立基業

  韋宙猶女嫁與劉謙之後,生有一子名隱,排行爲長。劉謙去世之後,劉隱繼承父親的事業,爲日後建立南漢政權創立起基業。

  劉隱所依賴的仍舊是劉謙遺留下來的封州部衆。封州部衆是應對黄巢起義軍而組建起來的勢力,成分十分復雜,既有本地各族民衆,更有湖湘和梧桂遷徙來的難民。劉氏父子將難民組織起來,加以整頓編制,成爲屬下部衆。這樣一來,既擴充了兵員,又安定了地方,爲封州作了好事,受到封州地方的支持。不過魚龍混雜,在封州部衆之中,還有不少無賴之徒。有些無賴甚至成爲賀江鎮遏使帳下的將校,他們不服年輕的劉隱,乘劉謙新死而發動叛亂。但是,這幫烏合之衆被劉隱定計誅滅了。

  劉隱的才幹得到清海軍節度使劉崇龜的贊賞,就署劉隱爲右都校,並接替其父劉謙的職務,領賀江鎮遏使,兼封州刺史。由於無賴將校的清除,劉隱在封州部衆中的威望頗爲振興。

  劉崇龜死後,唐朝廷派嗣薛王知柔接替其職,但是受到原廣州勢力的扺制。牙將盧琚、譚莭等圖謀不軌。幸虧劉隱率封州兵出動,將廣州牙將勢力鎮壓下去。嗣薛王知柔看到劉隱勢力舉足輕重,要統治嶺南不得不仰仗他,就辟劉隱爲行軍司馬,於是封州勢力進入南海。此後唐朝以徐彦若替代知柔,徐彦若同樣對封州勢力奈何不得,只好上表請唐朝廷任命劉隱爲節度副使。從此劉隱實際掌握了嶺南的軍政大權。徐彦若去世時,由於形勢所迫推舉劉隱爲留後。天祐二年(905年),唐朝已經無力往嶺南安插大員,遂拜劉隱爲節度使。

  五代之際,後梁太祖朱全忠加封劉隱爲檢校太尉、侍中兼清海、静海軍節度安南都護,後又加官至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爲南平王。後梁末帝朱瑱干化元年(911年),劉隱進封爲南海王。劉隱爲南海王的當年去世,但是他已經爲南漢國創立了基業,而擁戴劉隱創業的始終是封州部衆。

  三、南漢國以封州勢力爲主導

  劉隱死後,其弟劉陟據有其位。當時正是樑末帝嗣位之際,無力顧及南方,因此推行姑息政策。爲了籠絡劉氏,就將劉隱生前的官爵照舊全部授與劉陟。

  劉陟號令父兄舊統的封州部衆舉兵西向,敗降邕州葉廣略、容州龐巨源以及交州土豪曲承美,自此統轄嶺南大部。不久,劉陟聽説佔據餘杭的錢镠被册封爲吴越王,心中大不以爲然。他耻於維持中原王朝授予的南海王稱號,就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廣州登基,即皇帝位,國號大越,改元曰干亨,大赦其境内。第二年,改國號曰大漢,劉陟自己改名曰岩。劉氏的獨立王國經過劉謙父子兩代三人的經營而建造起來,在南漢國政權中封州勢力始終是主導。

  不過,劉氏封州勢力並非純粹由武人部衆組成,其中也有不少文士賢士。據《南漢世家》記載:

  隱父子起封州,遭世多故,數有功於嶺南,遂有南海。隱復好賢士,是時,天下已亂,中朝士人以嶺外最遠,可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謫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孫或當時仕宦遭亂不得還者,皆客嶺表。王定保、倪曙、劉浚、李衡、周杰、楊洞潜、趙光胤之徒,隱皆招禮之。定保,容管巡官;曙,唐太學博士;浚,崇望之子,以避亂往;衡,德裕之孫,唐右補闕,以奉使往。皆辟置幕府,待以賓客。杰,善星歷,唐司農少卿,因避亂往。隱數問以灾變,杰耻以星術事人,常稱疾不起,隱亦客之。洞潜,初爲邕管巡官,秩滿客南海。隱常師事之,後以爲節度副使。及僭號,爲陳吉凶禮法。爲國制度,略有次序,皆用此數人焉。

  劉隱時期,大量吸收文人賢士,使封州勢力呈現爲文武并存的局面。這些文人賢士中不少人在唐朝擔任過職務,或者是唐朝官僚的子弟,他們嫻熟封建體制,成爲劉隱的政治顧問。

  南漢國成立以後,劉陟設置百官,繼續重用文人賢士,爲其建立政治制度。他以楊洞潜任兵部侍郎、李衡任禮部侍郎、倪曙任工部侍郎、趙光胤任兵部尚書,皆爲平章事。由於這些文人賢士的輔佐,使得南漢國的行政呈現“略有次序”的狀態。《資治通鑒》卷268《後梁紀三》干化元年(911年)條記載:

    岩多延中國士人,置於幕府,出爲刺史。刺史無武人。

  在戰亂頻繁的五代十國時期,完全任用文人擔任地方最高長官刺史的情况,是不多見的。南漢國的行政管理頗有特點,表明劉氏在控制地方上很有自信。

  南漢國初期君臣之間相處比較融洽,原因在於互相能够理解。《南漢世家》記載:

  (劉陟又名)初欲僭號,憚王定保不從,遣定保使荆南。及還,懼其非已,使倪曙勞之,告以建國。定保曰:“建國當有制度,吾入南門,清海軍額猶在四方,其不取笑乎?”笑曰:“吾備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譏也!”

  劉陟欲稱帝之前,曾經擔心王定保不能相從,就派遣他出使荆南,豈知王定保不僅贊成,而且提出了盡快統一制度的建議。《南漢世家》又記載:

  (趙)光胤自以唐甲族,耻事僞國,常怏怏思歸。乃習爲光胤手書,遣使間道至洛陽,召其二子損、益並其家屬皆至。光胤驚喜,爲盡心焉。

  趙光胤出自北方的甲族,不能安心於嶺南的生活,劉陟就想方設法將他的家屬接到嶺南,於是趙光胤心存感激,從此盡心爲南漢國出力。

  除了廣招人才和優惠人才外,南漢國還推行過一系列積極的政策和措施,如注意聯絡相鄰政權,高度重視商業貿易,努力發展教育事業,等等。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利於嶺南社會安定與發展的,是值得後世發揚的經驗。

  劉陟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劉玢、劉晟和孫子劉鋹先後當上南漢王。由於坐享其成,因此絲毫不珍惜祖宗創建的基業,他們個個奢侈、迷信、妄自尊大,喜好信用閹官、宫人,而苛刻、殘忍地對待世代勤政的臣僚與將帥。由於朝廷綱紀毁壞,終於導致封州勢力崩潰,王室宗族内訌不斷。開寶四年(971年),宋朝大軍南下,攻滅劉氏政權。南漢國的滅亡,强大的宋軍壓境固然是重要的外因,但劉氏子孫的腐敗與殘忍則是主要的内因,其中有許多教訓值得分析。

  南漢國始自後梁貞明三年(917年),終於宋開寶四年(971年),凡55年。隨着南漢國的敗亡,封州勢力也結束其歷史命運。

  四、南漢國的歷史意義與封開的歷史地位

  嶺南古代歷史上,有三段令人矚目的輝煌時期。早期的南越王時代,開發了以如今的廣州爲中心的珠江流域,閃現出不同於華夏的絢麗文明。中期的陳武帝時代,以大庾嶺爲根據之地,出始興而北伐,建立起統治整個長江以南的陳朝。後期的南漢國時代,以封開爲根據之地,經劉謙父子兩代三人的奮鬥,終於南下廣州,建立封建割據政權;又經劉陟祖孫三代四人55年的經營,成就了地跨兩廣的南漢王國。上述三個時代相比,南漢國是自立的政權,規模遠遠大於西漢的封國南越;南漢國是在嶺南境内求發達的政權,陳武帝則是向外界發展的勢力,對於珠江流域而言南漢國的貢獻爲大,對後世的意義更加深遠。南漢國的歷史地位由此可見,作爲南漢國根據地的封開的歷史地位也就由此可見。

  李憑(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