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千年不老的輝煌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廣東省陽江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南海Ⅰ號”與海上絲路文化論壇,今天,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陽江隆重開幕了!我謹代表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表示熱烈的祝賀!

  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抓住機遇,大力宣傳、整合陽江歷史文化資源,爲保護、研究區域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産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政府參事、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致力於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多年,收集了大量研究素材,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全方位、跨學科、多視角研究并發掘我省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與經濟的互促共進。欣聞陽江發現“南海Ⅰ號”宋代古沉船的消息之後,我室(館)曾多次組織專家、學者,對陽江的文化及“南海Ⅰ號”進行全面考察。2004年,我室(館)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關係和特别項目主管阿麗絲·德·讓麗絲(ALICE DE JENLIS)女士等考察陽江“南海Ⅰ號”,並建議在陽江建造“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該建議被采納,省政府撥專款1.5億造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參事、館員對“南海Ⅰ號”給予持續關注,爲地方政府挖掘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積極獻計獻策,通過舉辦研討會、文化藝術節、出版學術著作等方式,深化研究,擴大宣傳,擦亮品牌;及時就有關沉船的打撈及保護、陽江文化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研究、宣傳等問題,向省委、省政府作了較爲系統的建言,得到省領導的關注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爲推動有關事宜的順利解决、加强文物的保護龢利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借此機會,請允許我對陽江市委、市政府多年來對我省參事、文史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對各位專家學者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南海Ⅰ號”等研究視域,爲推動文化强省建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表示真摯的感謝!

  海上絲綢之路是溝通中外貿易的重要通道,是涵蓋了海上交通、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地理、科技、移民文化等豐富内容的東西方文明溝通之路和“對話之路”。她見证的不是銹迹斑斑的歷史而是文明的延續,她積澱的不是虚無縹緲的故事而是廣東開放、務實、多元、兼容的文化特質,她影響的不僅是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是中國的歷史進程。大河如扇,廣開網脈,异風奇巧,八口往來。廣東獨特的地緣優勢造就了海上絲綢之路千年不衰的輝煌,塑造了廣東人民敢爲天下先、重商務實、開放兼容的精神品格,賦予了我們堅韌的毅力、遠大的眼光和廣闊的胸襟。陽江在宋代已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中轉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海外貿易繁榮,商業興旺,陽江海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航道之一,宋代古沉船即發現於此。“南海Ⅰ號”是考古發現年代久遠、保存完整、文物儲存較多的遠洋貨船,集中展示了宋代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是一部横跨千年的對外貿易史、航海史、陶瓷史、造船史,爲深入揭示我國海洋文化史、交通史和海上絲綢之路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如果將“南海Ⅰ號”看作一個文化符號,我們從中可以解讀出宋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圖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感慨於歷史留給廣東人民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展望到“南海Ⅰ號”等歷史資源對當今文化産業開發以及文化强省建設的重要作用等,可見,對“南海Ⅰ號”的研究工作藴含着極其豐富的學術、社會及經濟價值,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爲此,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謹供各位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參考。

  第一,注意多學科視角下“南海Ⅰ號”研究呈現出的綜合性、多元化、多層次發展趨向。“南海Ⅰ號”的研究牽涉到的是一個系統的、多元化的、學科交叉的知識體系,要求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也表現出綜合性、多元化、多層次特點,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出其深厚、豐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從比較文化的角度進行研究。應將“南海Ⅰ號”置於當時的文化時空中,通過比較與之相關的宋代不同區域的共時性文化以及同一區域不同歷史跨度的歷時性文化來深入到“南海Ⅰ號”研究的各個方面,挖掘可資借鑒的研究信息。其次,從多學科的角度進行研究。研究方法上從比較單一的學科研究逐漸發展成爲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是必然的。在“南海Ⅰ號”研究中,必須藉助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吸收考古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地理學等各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及研究成果,也要及時借鑒先進科學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由於“南海Ⅰ號”的研究是一項廣泛的社會學術活動,所以在研究中從事各學科的研究人員之間必須注意密切協作,保持信息網絡的暢通,避免流於低層次重復。

  第二,進一步加强對“南海Ⅰ號”及相關歷史文化遺産在研究、保護、開發、利用、宣傳等各項工作上的整體規劃。“南海Ⅰ號”不是一個孤立的、静態的文物,而是一個系統的文化工程。在“南海Ⅰ號”順利打撈出海,送入“水晶宫”之後,面臨着出水文物的保護、研究、開發、宣傳等一系列復雜的工作需要繼續完成並逐步深化。與此同時,作爲宋代沉船,“南海Ⅰ號”是陽江海洋文化的體現,是陽江地區宋代歷史文化資源的組成部分,我們有必要詳細梳理陽江各個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如大澳古港、大澳商會、古砲臺等。我們要以“南海Ⅰ號”爲抓手,以海上絲綢之路爲主綫,恢復並構建陽江歷史文化遺址、遺物之間的有機聯繫,使散落各處的、静態的文物呈現出連貫、鮮活、生動的整張歷史畫卷,做大、做强、盤活整個陽江歷史文化資源,發揮整體資源優勢,形成系統的文化工程,争取將“南海Ⅰ號”及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納入陽江市甚至廣東省的文化强省建設重點項目規劃之中。

  第三,抓緊推進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有關工作。“南海Ⅰ號”及相關文化遺産的研究、開發和宣傳對提高陽江文化建設的含金量,提高海陵島乃至整個陽江文化品味,促進城市旅遊、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應全力打造“南海Ⅰ號”文化品牌,努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首先,要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做好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對於弘揚歷史文化,促進産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建議由陽江市政府牽頭,成立“南海Ⅰ號”申遺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並不斷完善有關工作體制機制,出臺相關意見和辦法。最後,要全面摸清家底,建檔造册,加强對“南海Ⅰ號”及相關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將全方位宣傳“南海Ⅰ號”和立體經營“南海Ⅰ號”的理念融入工作思路,堅持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並舉,整合開發文物資源,培植文化旅遊等産業,使“南海Ⅰ號”成爲陽江的文化亮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四,繼續深入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海上絲綢之路,這條在歷史上曾經聯通中西方的大動脈,締造了中國的海洋文化,造就了廣東乃至整個海内外華人的尋根文化,寄託着人們無限的希冀和懷念,在歷史的追憶中昇華爲嶺南人文精神,作用於廣東人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觀念和審美情趣,豐富了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研究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繼承和弘揚開拓進取、兼容并包、團結合作、誠信務實的民族文化精神,對於廣東的開放改革、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對於推進世界的和平進程,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廣東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政府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我們的專家、學者深入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開拓創新精神,這一點就能充分表明,廣東在未來社會經濟發展中是擁有巨大潜力的。

  我們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强領導下,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奮發圖强,爲文化强省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周義(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主任(館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