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年例

  最新的新聞是2010年2月19日《羊城晚報》A4版,通版報導了粤西的年例。《小村請吃年例,珠三角人趕場》,《年例年年做,越做越氣派》,《一年一度盛會,成就年例經濟》,《古老的民俗,似村莊一席豪宴》,《家中擺兩桌,熱情待客人,菜式雖儉檏,主人也幸福》,《千年“吃年例”,高州想“申遺”》,一連串的標題,點題説出了在粤西一帶有“年例大過年”和“年例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説法。

  據我手頭上的資料,2002年和2005年,《羊城晚報》也報導過鑒江流域地區特有的“吃年例”民俗。可以看出,年例的文化影響已相當的深遠。

  我小時候在家鄉,跟隨着大人睇年例,今日到三姑家明天去四姨家,去了長坡村又去大垌村,吃得好玩得好,又有利是,我很喜歡“快樂的正月”。前幾年,我回老家過了一次年例,雖然没有了童年那種感覺,但還是體會到鄉村的歡樂。村裏整日整夜有從外地請來的戲班演出的歌舞,還有一臺木偶戲,家家都來了客人,男女老少在村裏,來來去去,一會兒看戲,一會兒在家招呼客人。我也是在這天看到了自己九十的舅父和多年不見的大姐。真的,“年例”很有意思、很有味道。

  年例是啥?《羊城晚報》記者説得很直白,他説,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此例,年年好生活!我没有看到關於年例定義的資料,從字面來看,可以説是“年年有此例”,也即以年爲週期的年會或年事。年例每年舉行一次,舉行日期固定不變,但全地區,全市(縣)甚至全鎮(鄉)都不是固定同一日期,這村初一那村十五,由各村自古定下。年例是粤西地區獨特的民俗節日。

  年例怎來的?這個問題要説清不容易,我幾乎無話可説。高州市旅遊局局長鐘平説,據《隋書冼夫人本傳》中記載“每歲時大會……”,“吃年例”是從冼夫人時代開始的。當時冼夫人受到鄉鄰敬重,每逢正月,各地鄉鄰均邀請冼夫人蒞臨。而各地吃年例日期不同,與冼夫人不同日期蒞臨有關。《茂名民俗文化史話》一書的作者周光焱説,最初出現“年例”這種慶式的地方,並不是某個偏僻的鄉村,而是鑒江下游某個將當地農耕社慶與商慶相結合以吸引鄉村人的商品集散地。其後,人們覺得這樣做可以促進農、漁、商的交流和鄉親的來往,獲得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娱樂,於是便以約定俗成的社慶日作爲定期的“年例”節慶了。“年例”是漢俚民俗文化融合之後與商業文化結合的産物。民國以後,現代商業繁榮,“年例”最初的商業意義漸淡,但鄉村“年例”則早已成爲節日習俗。

  年例都干些啥?據《茂名民俗文化史話》這本書的介紹,做年例氣氛最濃的地方,是茂南、茂港、電白、高州、化州。我以爲,還應加上吴川、廉江、湛江。從正月初二起,一直到三月底,各地村莊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慶日,時間一至三天,元宵節前後做年例的較多。做年例期間,鄉村和街道布置戲臺、彩廊、畫廊,有些家宅也張燈結綵。戲臺上演出粤劇、話劇、曲藝、歌舞和木偶,村場、街道上有舞獅、武術、游神、鑼鼓等表演,村廟舉行祭神活動,村場和家中布置盛宴,與親朋舉杯歡聚。媒體還説,吃年例來者都是客,陌生人都可以坐下來喝兩杯。做年例有一種普天同慶的氣氛。

  年例這個民俗節日,原先主要是祭神、聚會和娱樂,叫“睇年例”和“吃年例”。現今,年例的商業化越來越重,原是“年例文化”現今又成了“年例經濟”。年例是一種很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應當看重它的和諧社會的文化意義,不要靠它來拉動、搞熱經濟,也不要搞成“村之間比排場,人之間賽奢華”。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