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林召棠

  這一章,介紹狀元林召棠。

  狀元是什麽?

  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最高層次考試殿試的第一名。

  科舉考試分爲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個層次,童生試在縣、府舉行,鄉試在省城舉行,會試和殿試都在京城舉行。童生試録取者爲生員(俗稱秀才);鄉試録取者爲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録取者爲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殿試録取者爲進士,第一名稱狀元。狀元須由皇帝親自閲卷欽定。

  參加鄉試、會試和殿試都取得第一名,稱連中三元,也即三元及第。在中國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中,能三元及第者只有6人。

  現今,狀元已被泛化,凡考試第一名,都被封爲狀元,全省考試第一名,爲省的狀元;全縣考試第一名,爲縣的狀元;全鄉考試第一名,爲鄉的狀元。

  不過,狀元被泛化早就存在,有句話“行行出狀元”,可作證據。

  1粤西唯一的狀元

  吴川吴陽霞街村人林召棠,清代道光三年即1823年參加殿試,被道光皇帝欽點爲狀元。在包括陽江、茂名、湛江三市的粤西地區,這是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狀元。

  從隋文帝開皇七年(公元587年)第一次開科考試,到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5年)宣佈廢止,科舉制度在中國存在1318年。采取科舉考試方式選取官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根據文獻記載,在1318年的歷史中,開科考試733次,有名有姓的狀元615人。目前,查到有籍貫的狀元474名。

  按現今的行政區域分析,最多狀元的省份是江蘇。江蘇蘇州,江西吉安,浙江杭州和紹興,福建的福州和蒲田,山東曲阜,河南洛陽和滎陽,廣東的南番順地區,都是出狀元較多的地方。

  在廣東,歷史上共出了九位狀元。其中六人在南番順地區,其他三人分别在封開、潮安和吴川(表4-1)。

  表4-1 廣東歷代狀元分佈

  (表略)

  注:本表資料來源胡兆量等《中國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2漫長的科舉路

  林召棠生在吴川吴陽霞街村。這個霞街村,在林召棠之前,已出現過兩位進士:林廷王獻,明代,庚戍(公元1490)年科進士;林闈階,清代,公元1750年考取進士。

  林召棠生在書香世家,他爸爸和爺爺都是讀書人,也都是教書人;他爸爸還在科舉路上拼搏過,是位貢生。

  生長在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家庭裏,林召棠從小就愛讀詩書。有文字資料説他,三歲時,祖父林美田教誦《三字經》,僅傳授兩遍,簡短之句即能背誦。五歲時母教其描紅。六歲讀塾一年下來,已經熟讀《四書》及部分《五經》。七八歲開始作文練詩,語通字順,氣勢雄偉,而又清新俊逸。到十二、三歲時,機敏之質,更見於文章之中,“揮筆立就,思致超然”。

  但是,這近似神童的林召棠,其科舉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一步登頂的。他十八歲中秀才,二十年之後,他三十八歲才中狀元。他考舉人,五次不取;考進士,四次落榜。

  林召棠的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科舉之路,其奪魁過程大致是:十八歲(公元1803年),在高州府參加童生試,考中秀才;三十一歲(公元1816年),在省城參加鄉試,考中舉人;三十八歲(公元1823年),在京城參加會試,考中貢士;同年,在京城參加殿試,考中進士,名列第一名,被皇帝欽定爲狀元。

  3不當大官也瀟灑

  林召棠活到八十七歲,他三十八歲中的狀元。用小學算術一算,他當了四十九年狀元。

  半個世紀的狀元,林召棠是怎樣當的呢?

  據文獻記載,林召棠當了狀元之後,在京師翰林院任編撰,做過一任陝甘鄉試主考,在京城待了近十年;四十七歲辭官回鄉,第二年應兩廣總督盧厚生邀請,赴肇慶出任省立端溪書院山長,執教十一年之後,因母親去世辭職回家;回家時,已59歲,按現代的説法,還差一年就到退休年齡,也即説他提前一年退休。

  回到臨江靠海的霞街家鄉,林召棠相妻教子,栽花養鳥,寫詩作對,會客訪友,遊山玩水,過着經典式的文人退休生活。

  身爲狀元,林召棠在道光十一年出任一任陝甘鄉試主考官,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

  林召棠没當成大官,鄉間是有些閒話的。用現代的語言來説,他是扛着很大的社會輿論壓力過日子的。我認爲,做人成功與否不在官位,而在於他活在社會上的意義。其實,林召棠艱辛的科舉之路,他那種敗不餒,頂硬上的精神,很有社會示範意義的。

  再有,林召棠在書院執教多年,培養出羅惇衍、馮譽驥、劉汝新、樑巍等一批優秀人才,也是可以彪炳史册的。我手頭上有資料可鑒的,他的弟子羅惇衍、劉汝新和樑巍都是進士。

  羅惇衍,順德人,十九歲考取進士,清咸豐年間,曾任刑部侍郎、户部尚書。

  劉汝新,信宣人,清道光五年(公元1833年)考中秀才,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考中舉人,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考中進士,歷任陝西澄城、淳化,遼寧廣寧、蓋平等縣的知縣。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罷官歸家,在家鄉設館授徒。他喜歡作詩,被譽爲晚清高州三大詩人之一。

  樑巍,信宜人,十三歲考中秀人,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考中舉人,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考中進士。

  4林召棠考狀元的“答卷”

  林召棠的考卷,道光皇帝硃批説:“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筆誤偏旁,非關學問。”

  林召棠寫錯了哪個字呢?有的説,把“脩”字寫成“修”字;又有的説,把“本”字的一竪,多挑了鈎。不管怎麽説,皇帝説他考卷上錯了字。

  雖然寫錯了一個字,但林召棠的文章寫得很棒,七位讀卷官都評優。

  皇帝的試題是“策問”,林召棠的答案爲“對策”。林召棠寫的《對策》文章爲八股文。

  什麽是八股文?

  八股文是指按八股結構格式寫成的文章。八股是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每股的句數、句型都有規定。

  現今,大家習慣使用現代語文,讀八股文可能不好讀。但狀元的文章,還是值得欣賞的。在此,我把皇帝的《策問》和林召棠的《對策》一並載録,以供大家欣賞、研讀。

  策問

  制曰:朕仰承昊蒼眷佑,祖考貽庥,履位以來,於今三載。幸海宇義安,國家無事,思與天下臣民同樂太平,允臻上理。而朕懷兢業,惟慮風化之未淳,主術之或怠,聽言之未廣,民生之未裕。周咨博採,罔敢少康。爾多士彈冠而來,必有嘉謨,用裨朕治。

  學校者,人才之本,風化之原也。《虞廷》有教胄之訓,《周官》重成均之職。化民成俗實基於此,朕躬臨辟雍,講學興禮,非徒盛三雍之上儀,修漢唐之故事也,亦惟多士觀聽庶知向風耳。夫禮樂何以防民?教訓何以正俗?師儒何以有得民之責?庠序何以爲明倫之地?崇儒重道何以馴致太平?講讓興賢何以潜消匪僻?建首善以勵天下,何以遠邇會歸?端士習以振民風,何以本末維係?輔世長民之道,明德新民之學,必有能識其要領者。毋第以環林璧水、徒以揄揚之詞進也。

  自古求治之王,罔不躬行節儉爲天下先。然考其心迹,誠僞判焉。茅茨士階,鐵衣攣領之世尚已,三統而降可得而言?漢文帝衣綈履革,蒲席葦帶,屏雕文之飾,惜中人之産,其視初元建平之代罷齊三服,官易帷幛去錦綉者何如也?厥後令辟亦知克己,焚翟裘,毁筒布,以蕭何壯麗之對爲非雅言。又其甚者,—冠三載,一衣屢浣,儉矣。然或盛衰殊途,始終异轍,豈徒儉不足以示國歟?抑務名不求其實歟?朕仰思《禹謨》勤儉之訓,永懷《商書》儉德之言,欲使天下黜華屏欲,治登淳古,何道以致之?

  朕觀郅治之世,必有論思獻納之臣輔翼左右,而人主亦復虚衷下問,翕受敷施,所以上下一德,民受厥福也。堯有衢室之問,舜有總章之訪,夏禹聞善則拜,殷湯好問則裕,文武諮詢於虞虢,訪問於箕子。帝王御宇,未有不以詢事考言爲先務者。後世令主非無勤勤之言,懇懇之求。然或旒纊上辟,刍蕘下遺,白獸之尊徒設,肺石之函莫啓。即有聽納,或慕虚名急於進言,未遑詳察。蓋非明不足以察其言,非斷不足以行其言,若泛然受之而無所别於中,將亦悠然容之,而莫能區處於外矣。取舍之宜厥維艱哉!明斷之本可得聞歟?

  昔大禹盡力溝洫,以備水旱之虞,其功尚矣。然因其利而利之者代不乏人,故鄭渠鑿而秦人富,蜀堋成而沃壤興。漢唐循吏所以衣食其民者,莫不以行水爲急務。畿輔大川有五,南北運河永定清河滹沱是也。今欲南北運河入海之路暢達,何以使下游無阻。滹沱會合之水甚衆,何以免横溢之虞?清河以兩澱爲渟畜,何以疏瀹深通?永定爲山水所會歸,何以沙淤不積?或者又謂治河之吏,知有堤而不知有河,密於修防,疏於浚道;營田之吏知有田而不知有河,利其淤墊,忘其漲塞。夫五行之材,水居其一,用之善則灌溉可資用之,不善則泛溢爲患。將欲興利除害,何道而盡善焉?

  凡此四者,皆經國之大猷,立政之本務。夫蓄疑而不問,主術之疏也。博學而不達,士林之恧也。考之於古,驗之於今,何去何從,孰得孰失。多士其悉言無隱,朕將親覽焉。

  對策

  臣對:臣聞致治本於育才,正俗先乎謹度,聽箴規斯能綜衆善,勤疏浚所以慶安瀾。稽諸往籍,《詩》咏作人,《易》嚴節制,《書》著從繩之美,《禮》有修防之文。茂矩祟儀,秩然賅備。伊古帝王斟元立極,握符闡珍,庠序修明,軌儀端肅,詢事與考言並慎,隨山與道水兼宜,皆本持盈保泰之心,以懋咸五登三之治。用是漸仁摩義聖化隆焉,去華崇實民風茂焉,集思廣益政理干焉,陂澤滌川地利盡焉。猗與盛哉!所爲被潤澤而大豐美,受厚福以浸黎元者,恃有此道也。欽惟皇帝陛下,布辟雍之雅化,敦渾穆之醇風,酌衆論以權衡,登寰瀛於清晏。固已臻淳熙而還質慤,賡喜起而奏平成矣。乃聖懷冲挹,葑菲不遺,體至善之無窮,冀邇言之可採。進臣等於廷,而策以講學崇儉納諫治水諸大政。如臣木壽昧,有若涓流撮壤,奚補海山。顧當對揚伊始之辰,敬附敷奏以言之義,敢不勉述前聞,備陳誦習,以效管窺蠡測之一得乎?

  伏讀制策有曰:學校者人才之本,風化之原也,化民成俗實基於此,而因求輔世長民之道,明德新民之學。此誠致治之首務也。臣考米廪虞庠,教胄聿開乎嬀典,東序右學,隆義嗣啓於兩朝。鄉詢五物,士論三昇,咸莘莘而濟濟矣。《詩》曰於樂辟雍,文王之學也,鎬京辟雍,武王之學也。古者天子有視學之典。燕禮食禮,四代兼修。合舞合聲,三時備舉。發德音,記惇史,所由朝廷有菁莪之化,多士美藹吉之譽也。西漢三雍興於孝武之代,明堂辟雍修於元始之年。建武中興,投戈講藝,車駕親臨。中元之間,其禮備舉,橋門圜觀聽之人,羽林悉通經之士。其後順帝陽嘉,靈帝熹平,嗣舉隆儀,勿替敬典。降及魏晋唐宋之間,餘風猶被焉。夫王者講學行禮,所以訓迪多士,使知向方也,豈徒美鼉鼓之於論,夸鸞旗之琨耀云爾哉!禮明樂備所以防民,一德同風所以正俗。重師儒之選而論道秉德,萬方有歸化之誠。謹庠序之修而教孝勤忠,天下明人倫之義。崇儒重道,久且馴至乎太平。講讓興賢,即以潜消其匪僻。建首善以勵天下,而是行是訓咸遵王道之盪平。端士習以振民風,而無黨無偏悉納群倫於軌物。時雍風動,不即在環林璧水之間哉!聖天子闡千古之心傳,邁百王之治法,賢才蔚起,仁讓風行,復臨雍講學,明至道以示群英,海□山陬,有不研經而砥行者哉!

  制策又以自古求治之主,罔不躬行節儉,以爲天下先,而因考心迹誠僞之判。此返樸還淳之至意也。臣謹按《逸周書》曰:不爲驕侈,不爲靡泰。《禮記》曰:國奢則示之以儉。是豈愛財惜費,爲唐魏儉嗇哉?蓋民生有欲,聖人不能絶之使無。而以禮爲防,先王所爲節而不過。因其情制其物,與之等級,戒其侈淫,自古範民之道未之有改也。然制之於下,防其流,非以清其源。謹之自上,正其本,即以禮其末。《禹謨》美勤儉之訓,《商書》崇儉德之言,《周禮》王后服膳有不會之文,而司服膳夫各有成憲,則其謹而不過可知也。各守爾典,無即慆淫,天下所由式化乎!夫茅茨士階鐵衣攣領之世尚已,三統以降可得而言。漢文帝衣綈履革,蒲席韋帶,屏雕文之飾,惜中人之産。其時家給人足,幾致刑措,非即儉之效歟?厥後令辟亦知克己,焚翟裘,毁筒布,以蕭何壯麗之對爲非雅言。又其甚者,一冠三載,一衣屢浣,可謂儉矣。而或盛衰殊途,始終异轍,非儉不足示國,則務名而不求其實耳。夫儉出於誠,則心無逸欲,而天下皆化其風。儉飾於僞,則外矯紛華,而芄人且窺其隱,心術所存從違即判已。皇上躬堯舜之温恭,崇夏商之忠質,黜華敦樸,已風行四海矣。

  制策又以郅治之世,必有論思獻納之臣輔翼左右,將求上下一德,民受厥福也。臣惟堯舜之聖度越臣工,可以獨行不惑矣。而典謨所載,曰疇咨,曰弼諧,戒面從美,師錫罔非,求善納誨,冀臻上理。衢室之問,總章之訪,所由開萬世帝王之大法也。三代之隆,夏禹聞善則拜,商湯好問則裕,文王徇於八虞,咨於二虢,武王訪《洪範》於箕子,受《丹書》於尚父。明試敷奏,非帝王御宇之先務哉!夫獨斷者勇於自信,而聽言太廣,用人太驟,又無以核其實,而或失所折衷。故必先明而後能察其言,至斷而後能行其言。隱惡揚善,執兩用中,决擇所以能精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推行所以盡利也。欲其能明必先窮理,而後不惑於疑似之交。欲其能斷必先去私,而後不溺於依違之見。惟明且斷,聰明斯稱天禀,勇智乃爲天錫也。豈慮旒纊上辟,而刍蕘猶下遺哉!皇上聖德日新,淵衷下濟,人無不盡之懷,亦理無不析之藴矣。

  制策又以大禹盡力溝洫,以備水旱之虞,而因求興利除害之善政。臣惟畿輔地勢廣衍,諸川鉅海匯於津門,堤防疏道厥功要矣。諸川之中,滹沱漳河最大。滹沱即《禹貢》衛水,水勢湍急,同於桑干,源出山西繁峙縣東北泰戲山,曰青龍泉。逥環九百裏,入直隸界,會井陘水至獻縣分爲二派。一派東流與漳河合,至青縣與運河合,至天津合白河桑干諸水入海。一派北流徑子牙河,至静海縣與清水河合,至西沽北與白河桑干合,又東南合運河,而二派複合。合流既衆,横溢之虞所當備也。漳河舊名葫蘆河,爲滏洺諸水之委,清濁二源,分流至交漳口而合,至廣平縣分爲二,至天津而俱入於海。源委既遠,疏道之方所宜詳也。夫治河之吏知有堤而不知有河,密於修防疏於浚道。營田之吏知有田而不知有河,利其淤墊忘其漲塞。將因勢利道並收厥功,如虞集之議海田。何承矩之耕水田,可仿其法矣。皇上俯念民依,勤求底績,不且安流如鏡,資灌溉以爲豐年哉!

  若此者,承明金馬不足言撫俊也,沈珠扺壁不足言返淳也,肺石路鼓不足言達情也,鄭渠蜀堋不足言興利也。蜚英杰聲,騰茂買,備哉燦爛,真神明之式乎!抑聞荷帲幪之化者,則仰天之彌高,感光大之恩者,則冀地之彌厚。臣伏願皇上教思加廣,儉德永崇,理明而研益精,軌順而防益豫,則我國家萬年有道之隆,基諸此矣。臣末學新進,罔識忌諱,干冒宸嚴,不勝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

  5吴川狀元坊

  吴川有個狀元坊,它就是吴陽市吴陽鎮霞街村,是狀元林召棠的故里。

  霞街村的大門牌坊,有“狀元”兩個楷體紅字,據説是當年林召棠親筆所書。按當時規定,狀元可在故里立狀元坊牌額的。

  從狀元坊入口,可直入“林召棠紀念館”。該館爲兩進三間的建築。正中有一碑廊,鑲滿用岩石鎸刻的各種字體的詩聯、題詞。大廳正中掛着林召棠大幅全身畫像,正廳兩邊和東西兩厢的墻上,既展出殿試皇帝的“策問”(試題)和林召棠的“對策”(答卷),又有歷代各界名流的題聯題匾。

  紀念館内珍藏着林召棠的手迹“致静慎動”,以及林則徐的題聯“彩衣榮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雲。”正是林召棠勤奮好學、不懈拼搏的精神,激勵着一代一代的霞街人,霞街也湧現了一批學士、碩士、博士。

  吴川狀元坊,林召棠的故里,林召棠留下的狀元文化。

  圖4-1 林召棠遺墨(來源:高雷旅港同鄉會《高雷文獻專輯》)

  (圖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