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出世爲僧,入世行善,依教奉行,悲憫衆生”。公元二0一0年一月十八日(農曆己醜年十二月初四)又果老和尚駕鶴西歸,一位居士寫下了以上十六字悼言,贊譽老和尚平凡而崇高的一生。老和尚法體荼毗後,請出舍利,五彩斑斕,晶瑩剔透且多呈瑞象,衆人嘆爲殊勝奇觀。

  又果老和尚祖籍廣西南寧,俗家姓李。公元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出生在一個佛教徒世家。自幼受祖輩慈悲之熏染,佛法之沐浴,一心向佛。十九歲披剃出家,步入沙門,從此用自己畢生的行持,去演繹佛法之真諦和應世功能,終成當今嶺南大德高僧。

  追尋老和尚平淡的人生足迹,一化大德高僧弘法利生、回報衆恩的軌迹和崇高的道德操守顯現在我們的眼簾:

  一、勤勉學修。老和尚青年時候艱辛求學,潜心研習,勤修精進,獲益匪淺。出家時在浙江普陀山常樂庵禮根造上師爲師,顯密雙修,根莖漸深。隨後他出外行脚參訪,朝禮天下名山大刹,遍訪高僧爲大德。聆聽大德宣講教規,拜師求解法義。三十歲朝瞻雲居山真如禪寺,在虚雲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三年後駐足嶺南禪宗南華寺,親近本焕大和尚,追求道果。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佛教禪、净、密的園融修持,博學多聞,並常常以此示教,行菩薩道,做慈善事,深爲信衆稱道。

  二、正信正行。又果大和尚一生以信、解、行、证爲依歸,以戒爲師,堅持正信正行。身處環境,無論是順還是逆,老和尚始終以一比丘之寬廣胸襟,面對各種磨礪,梵志不移,悉心行持,堅守祖庭30年。先後秉承惟因大和尚法脈,成爲曹洞宗五十一法嗣;接承本焕大和尚法脈,成爲臨濟宗第四十五代法嗣;爲振興道業,竭盡全力。

  文革之後,佛教復蘇,各地祖庭及寺院相繼開放。老和尚以已過花甲之年輔佐本焕老和尚,重振禪宗祖庭光孝寺,擔任首座和尚。古稀之後,還遠赴福建、山東,擔綱寺院方丈,以至八十開外才回到廣東。然而,老和尚仍未歇脚,再次受任海豐雲臺寺主持和佛山南海寶峰寺方丈。弟子不忍老和尚不顧年邁體衰,爲弘法利生奔波四方,便好言相勸。老和尚却回答:“荷擔如來家業,此即是報佛恩。”足見老和尚操行之高遠。

  三、忘身爲法。又果老和尚一向視名、聞、利、養爲草芥。他言語不多,無出奇之言,無出奇之行,依佛教而行持,做出家人本份事。接掌南海西樵山寶峰寺時,已是耄耋之年。從公元二00七年十二月晋院昇座之後,僅用兩年多時間,帶領兩序大衆精進修行,行願無盡,慈悲濟世,利益衆生,把道場打理得莊嚴肅穆,戒律有序,鐘鼓齊鳴,香火繚繞,聲名大作,重見昔日之輝煌。盡管健康衰退,步履維艱,但每逢佛事法持,慈善公益,事必躬親,一應到場,力先垂範。汶川大地震後,廣東省佛教協會舉辦大型賑灾文藝晚會,老和尚硬是在弟子的攙扶下,親自到場捐款。他常以切身體會教導弟子信衆“勿忘愛國愛教,慈悲濟世;復興衆生,方能证果”。及至示寂之前,猶叨叨絮絮不停囑咐,令人感泣。

  《天月禪心——又果老和尚的故事》一書,以小小故事,彰顯又果老和尚之高風亮節。借此書編印之際,抒發以上感言是以爲序,慰借老和尚在天之靈,並讓後來者永遠緬懷、銘記這位嶺南當代高僧。

印順
公元二O一O年五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